“双师课堂”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发展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3

“双师课堂”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发展的研究

刘振辉  薄晓伟

河北省邢台市二十八中学 054000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教育领域,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多元化学习需要,以“双师课堂”的形式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平台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可让学生收获全新的阅读体验,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综合能力。校内、校际、线上线下双师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尝试,不仅可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跨媒体阅读和沟通能力,提升老师专业能力,实现同学、师的即时交互评价,形成同时间、跨空间的网络学习环境,也可达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优秀教师示范辐射作用的目标。

关键字:双师课堂;跨媒;阅读与交流;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不仅仅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孩子语言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二零二二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功能,注重对跨媒介阅读和交际活动的引导,进一步扩大语文教学空间,培养语文的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的读书能力、阅读思维和阅读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已是势在必行。尤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背景之下语文课堂上的纸质媒介和教师的单向输出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着力探索“双师课堂”在跨媒介阅读中的实践与应用进而研究其对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

一、双师课堂应用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可行性

双师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本文主要是利用现代互联网的教育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由教师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双重引导促进学生的跨媒介学习能力的发展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双师课堂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具有不可比拟之优势。

首先,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组成部分的重点,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困境。教师方面一些语文教师存在专业功底和文学素养不够深厚或经验不足等问题为学生提供的阅读素材及知识具有局限性;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较为传统过于重视学生成绩课堂缺乏活力课堂效率较低等等。学生方面,存在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资源有限、缺少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欠缺深度与广度、阅读量不足、阅读效率低等问题。以双师课堂开展跨媒介阅读教学,如借助智慧课堂、同步课堂、空中课堂等双师型课堂的形式,可以更新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拓展阅读教学空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

其次,以双师课堂开展跨媒介阅读交流符合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育要重视数字社会语言的更新发展和知识资源的变动,并重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在课程实施和教学建议方面,具体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关注课堂流程、教与学方式、资源支持、教学评估等创新变革,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更是提到要形成了合作开发机制,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开发国际读书资源库、跨媒体读书平台等数字资源,逐步形成区域、高校间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应该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发布为以双师课堂进行跨媒介阅读和互动的实践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此种模式的应用和实践正是以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基础的,在双师课堂的教学形式下,将线下资源和线上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扩展学习空间,充分调动人才多元化主体,丰富教育资源类型。

最后,双师式阅读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本身具有教师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双重引导、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个性化学习的支持、合作学习与交流的促进等特点和优势,以双师课堂上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现教学内容和互动方式的多元化,丰富了课程和方法,也提高了师生跨媒介运用与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质与创造力,达到增强教学育人效果。同时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弥补教育差距,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二、双师课堂的实施策略

首先,主辅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规划主教师和辅助教师需要合作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内容。他们可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每位教师的角色和任务分工。例如先由线上教师创设本节课的主题情境,再由线下教师补充文本、视频音频等资源,并借助电脑、电子词典等媒介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或者主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入阅读材料的题材与背景知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好奇心,辅助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和连接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可具体了解本课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其次,要筛选合适的阅读材料和媒介。根据需要阅读的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媒介,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媒介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应注意理解不同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同时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包括名著、文章、新闻报道等确保材料内容丰富、有趣,并与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相匹配。如对于实用性阅读与表达可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例如新闻报道、广告、说明书等,对于图片、音频和视频,要注意观察和聆听,理解其中的视觉和声音元素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获取信息、分析和评价所阅读内容等。

另外,在阅读过程教师对于所媒介进行适当的指导根据不同媒介所传达的特点主教师负责教授阅读技巧和策略,如扫读、略读、详读和标记重点信息等,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同时也可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词典、参考资料和互联网资源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辅助教师则可以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问和解答疑惑,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同时,主教师和辅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演讲、展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跨媒介环境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了孩子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以及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亦可组织写作任务,例如写读后感、写摘要或写评论,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巩固和表达他们的理解。

最后,主教师和辅助教师需进行反馈和评估主教师和辅助教师根据所选媒介可以共同进行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评估,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建议。也可通过个别指导、小组讨论或整体反馈的方法,有助于学习者培养阅读能力。适时给学生反映和评价,并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进步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可以使用评估工具,例如阅读理解测试、写作评分标准或口头评价等,来评估学生的阅读和交流能力。

通过双师课堂上进行了跨媒介阅读和交流,学生也可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同时在线上平台上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线上教师提供的资源和互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线下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这样的合作教学,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双师课堂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作用

首先,以“双师课堂”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提高了课堂效率。此种模式不仅让他们对课堂上知识点掌握更为深刻,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为师生提供广泛的阅读资源,建构崭新的阅读情境,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不论是线上线下、师生双方,都可以不受空间阻隔,自由交互沟通、思维碰撞,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和进行阅读沟通信息传递的能力,让阅读教学更广阔、更深入;亦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转变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打造高效课堂。

其次,双师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多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能力以“双师课堂”开展跨媒体阅读和互与交流具有交互性,在跨媒体阅读中,双师课堂的应用和实施,不仅能够使教和学更好地融为一体,让师之间实现良好的互动交流,也能让学生们在阅读中进行合作探究,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发表疑问和观点,并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阅读体验和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通过双向互动,学生不仅可以熟悉不同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可以学会如何在不同媒介之间进行转换和衔接,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多种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力。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在对学生读书时间和问题进行掌握,对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做出了有效地调整与优化。

最后,以双教师课堂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促进了阅读教与学方式的变改革。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既可以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空间,丰富课程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教师和网络平台的协同合作,还可以创造一个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同时,在双师课堂实践中也能够比较不同媒介的使用效果,探究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为师生合理运用现代教育媒介资源提供借鉴,创新性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课程。

通过实践,以双师课堂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存在学生适应力不足,阅读效果有限;教师经验不足导致专业驾驭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此种模式课堂的教学需求等问题,这仍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

四、结论

总之,以双师课堂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通过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结合,为学生创造了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更全面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利用网络优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训练跨媒体阅读和沟通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信息技术素养,更有助于师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时冲,方海光,张鸽等.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新型“双师课堂”研究——兼论“人机协同”教学设计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9(2):25-32.

[2]刘晶.区域视角下“双师课堂”模式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Z1): 47-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附(教学实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形式,培养学生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本,感受不同媒介的呈现效果。

难点:引导学生在跨媒介交流中进行深度思考。

三、教学方法

双师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A播放关于三味书屋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B介绍本次双师课堂的主题和活动安排。

2.课文解读(10分钟)

教师A带领学生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教师B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问题:1.百草园有哪些景物?作者用了什么句式把它们串联到一起?

2.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什么词语去描绘?

3.课文体现了哪些趣事?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教师A借助片、视频、文字等不同媒介的信息辅助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呈现学生所获取的信息。

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20分钟)

小组活动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媒介(如绘画、诗歌、剧本等)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 小组成员共同创作,教师B进行小组指导。

- 作品展示与分享

-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创作思路和表达的情感。

-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交流。

4.拓展阅读(10分钟)

教师A推荐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关的其他作品或资料,如鲁迅的其他散文、关于童年的文学作品等。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并在小组内分享感受。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B本课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重要性。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延伸

1.安排线上巩固任务:寻找与三味书屋有关的文字、图片、绘画资源,手绘自己心中的三味书屋

2.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整理成作品集,在班级或学校内展示。

3.组织学生开展以童年为主题的写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