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考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以广东省2023年中考历史主观题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3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考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以广东省2023年中考历史主观题为例

游乃璇

单位: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中学  邮政编码:529000

摘要:2022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调整为核心素养,强调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由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一线教学中进一步受到关注,其理念在中考试题的命制中也颇具体现,所以通过分析中考试题,对于学生把握考情,教师落实核心素养教学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以广东省2023年中考历史主观题为例,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以启示课堂教学,达到以考促教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广东省2023年历史中考;主观题;教学启示

广东省2023年历史中考试题结构较往年无差别,包括三十道选择题和三道主观题。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聚焦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理念,紧跟新中考改革步伐,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其中,三道主观题题型全面且灵活,综合性强,对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要求提高,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命题特点,更好地在实际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主观题命题分析

广东省2023年历史中考共三道主观题,31题以岭南建筑为主题,32题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为主题,33题以世界人口的变迁和欧洲一战前后的地图对比为主要信息分别考查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题目设置从标题的叙述、材料的选取到问题的设计都紧扣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和要求。

(一)标题导向明确,紧扣核心素养

广东省2021—2023年中考历史主观题标题表述

2021年

31题: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

32题: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表达其现实主张的重要策略。

33题: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迹和历史记忆,堪称一座博物馆。

2022年

31题: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

32题: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3题:16—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2023年

31题:乡土文化的学习是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岭南建筑既是中华民族建筑代表之一,也是广东的重要文化符号。

32题: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必备素养。

33题: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

上表所示为广东省2021—2023年历史中考主观题的标题表述内容,与2021和2022年相比,2023年的有明显区别。以往的标题是一道主观题的总括,一语道破该题的解题方向,而2023年的标题表述直接上升到核心素养理念的高度,31题以岭南建筑为切入口,挖掘乡土历史资源体现家国情怀;32题着重点在于数据史料,学生需要学会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并描述历史;33题体现的是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两大核心素养,同时落实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这一新特点表明,中考命题直接以核心素养为依照,材料和问题也随着标题的变化可以设置得更加灵活,这启示一线教师毋庸置疑要深度阅读和思考五大核心素养的理念和内涵,才能在课堂中有所输出,教学中运用什么类型的史料,如何通过学习历史厚植家国情怀,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时空观念等问题,都需要不断总结不断优化。

(二)材料来源多元,呈现方式多样

广东省2023年中考历史主观题材料类型

31题

材料一:案例(图片<外国画家绘制的明清时期怀远驿、广州的潮州会馆>+说明)

材料二:文字

32题

材料一:表格(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亿关两>)

材料二:文字

33题

材料一:示意图(16—18世纪世界人口迁移图<部分>)

材料二:地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形势图)

材料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载体,纵观广东省历年中考历史试题,主观题均为材料分析题,2023年的三道主观题围绕主题各选取两则材料一共六则,包括文字、图片、表格、示意图和地图五种类型(如上表所示),比较多样,对学生的读题能力要求高。同时,材料来源多是课外书籍的整编,但也有出自于教材,具有多元化这一特点。这启示教师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根据特定的主题整合课内外材料,而且对于指导学生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材料尤为重要。

(三)设问层层递进,考查综合能力

“一核四层四翼”是新高考的评价体系,“一核”回答考查目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回答考查内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者往往相互结合。“四翼”回答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是命题的追求。[1]这一理论对中考试题的分析有同样重要的指导意义。

广东省2021—2023年中考历史主观题问题设置

31题

(1)从材料一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秦至宋元时期岭南建筑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变化的历史原因。

(3)选择一处上述材料之外你熟悉的中国历史建筑,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

32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3)数据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在探究历史过程中,对数据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33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图中①、②人口迁移的主要历史原因。

(2)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变化,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

观察角度:(Ⅰ)疆界领土 (Ⅱ)国家关系 (Ⅲ)政权更迭

从上表信息可知,三道主观题命题没有纯记忆性的题目,以能力和素养为重。在能力方面,对历史表述能力、知识获取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均有涉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核心素养层面,试题囊括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考查深入并且相互渗透结合。举例来说,第一史料组合式命题如从案例中提炼历史信息是考查史料实证素养,学生需要阅读理解并取舍运用史料。第二因果分析型题目如简述历史原因、对发展趋势进行合理解释等直接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学生还要以唯物史观作为历史解释的理论指导,所以同时考查唯物史观素养。第三划分时间型题目如提问1928—1931年、这一时期的变化等以事件为依托,需要定位历史时间考查学生时空素养具备程度。第四论述题更加综合,题目要求对比地图的变化考查时空观念,同时学生要运用唯物史观和必备知识进行分析论证,涉及到“一战、国家关系、政权更迭”元素包含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情感体现家国情怀素养。

五大核心素养的考查或明显或无形融于题目中,都是现在和以后试题的重要命题方向,无疑也是今后的教学目标导向。

二、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启示

历史中考试题正在向考查核心素养这一趋势靠拢,中考又是教学评价中检验教学效果最具权威的方式之一,所以教学过程以核心素养为方向也逐渐成为主流。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一)紧扣课程标准,重视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开展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指导,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研读课标,明确重难点,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最后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教学评一体化体系。  

其次,课标中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已有明确的解释,从相关研究成果中会发现核心素养可外延的空间非常大,如“历史解释”素养,有的学者将其从低到高归纳为现象性解释,内涵性解释,本质性解释,联系性解释和规律性解释[2],若讲述鸦片战争,从低到高的解释分别是叙述战争前因后果、根据史料详尽叙述、指出战争的本质原因、指出战争与英国殖民扩张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联系、战争的发展演变规律。其他素养亦是如此,教师要有自己的理解,才知道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在课堂生成中落实到位。

(二)梳理主干知识,挖掘主题立意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核心素养的培育也要有知识体系做支撑,而历史知识纷繁复杂,教师指导学生抽丝剥茧捋条理、按图索骥定主题尤为重要。

首先,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历史知识以构建知识脉络是比较高效的方式之一,从主干知识出发,再开枝散叶式填充细节,这样把独立的事件一一联系起来,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培育时空观念素养,甚至也为特定时空下的历史解释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其次,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主题式命题是常见的方法,即围绕主题展示材料并设问。何谓主题,主题是有中心思想的,赋予知识以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合适的主题能深化试题的价值导向,同样教学中要勤于挖掘知识的主题立意,彰显家国情怀素养。比如,新航路的开辟的主题可以定为开放进取的人文主义精神;英国工业革命对应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应奋进的时代等等。此外,在主题之下串联知识或者史料,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提升大有裨益。

(三)强化历史思维,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明确强调历史课程的教学以学生为本,既要关注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学界已有相当成熟的研究成果,本质在于学生能否在具体情景条件下,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分析、解决问题,包括时序思维能力、运用证据能力、历史理解能力等[3]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这一高阶思维,可参照“主题+问题链”教学法,以主题为引领,问题为方向,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例,首先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可将这条“道路”划分为三部分:“准备”——“实践”——“理论”,最终指引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次《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两课属于“实践”部分,归纳为一课,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巨变时代,敢为人先——中国的改革开放

分主题

问题链

一、签一张生死状:农村改革

问题1:生死状背后体现农村状况是怎样的?

问题2: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方式是什么?有何成效?

二、写一封松绑信:城市改革

问题3:松绑前城市企业出现什么弊端?改革后有何变化?

问题4: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意义?

三、画一个发展圈:对外开放

问题5:深圳是如何创造发展奇迹的?

问题6:我国对外开放经历哪些阶段?有何特点?

历史教学中设计有价值导向的主题和灵活开放的探究问题,让课堂有的放矢,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在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广东中考历史试题已经将核心素养融入考题中,具有时代性也将具有延续性,分析试题是为了启示日常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最终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牧航,朱命有:《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命题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

[2]李莹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考对历史教学的启示——以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为例》[D],青海师范大学,2023年5月。

[3]张汉林:《历史思维能力体系的建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5期。

[4]陈焕芬:《乡土历史资源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以2013—2020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年第9期。

[5]赵凤,王文强,牛犇:《立足课标,落实素养——对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研究及教学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年第8期。


[1] 黄牧航,朱命有:《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命题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第12页。

[2] 黄牧航,朱命有:《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命题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第33页。

[3] 张汉林:《历史思维能力体系的建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5期,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