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产后康复操在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3

基于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产后康复操在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研究

李振梅 张新容 余国敏

云浮市云城区人民医院 妇产科  527300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产后康复操在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 方法 以2021年6至2023年6月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产检分娩的50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分娩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产后康复操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健康教育模式的产后康复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康复锻炼健康知识水平、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分娩方式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盆底康复训练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评分更高,康复锻炼依从性更高,顺产更高,产后发生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基于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产后康复操在产褥期妇女康复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增加自然分娩率,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产后康复操;产褥期;康复

产褥期妇女是指女性在分娩后至产后6周的恢复期间。这个时期是女性身体逐渐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的关键阶段。在分娩后,女性的身体需要时间来恢复和调整。产褥期妇女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身体和情绪上的变化,包括子宫收缩、出血、乳房胀痛、恶露排出、伤口愈合等。在这个时期,妇女需要休息和养好身体,所以开展护理管理和康复训练十分关键,本文就基于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产后康复操在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6至2023年6月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产检分娩的50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分娩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产后康复操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健康教育模式的产后康复操干预,观察组中,年龄(岁):21-36,均值(28.52±4.63),初产妇20例,经产妇5例;对照组中,年龄(岁):20-35,均值(28.61±4.26),初产妇19例,经产妇6例。 纳入标准:①首次开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产后第一天至第8周产妇;②均为单胎正常新生儿;③经病史评估无盆底功能障碍病史;④全部产妇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阴道急性炎症;②认知力不正常;③难产,使用阴道助产[1];④中断治疗者。一般资料数据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产后康复操干预,其具体措施为:(1)臀部运动:锻炼要点是缓慢收缩并放松盆底肌肌肉。产妇躺在床上,将臀部肌肉缓慢收缩,并夹紧双腿,感觉阴道在向上提,每组动作保持10个节拍,重复做4次。(2)扭胯运动:将臀部向外转动,并将臀部向上提拉,之后进行扭胯,保持胯部尽量向一侧倾斜,动作保持10个节拍,重复做4次。(3)全身运动:保持站立状态,有意识地加快盆底肌肉的收放,之后将两腿分至与肩同宽,缓慢收放盆底肌肉,同时进行下蹲起立等动作[2]。(4)提肛运动:做提肛动作时进行小步跳跃、大步跳跃及原地冲刺跑等动作。该套操的视频会交由每位患者,并集中对患者进行一次基础动作讲解,出院后可在家里进行锻炼。告知患者在产后第1周和第2周充分掌握臀部运动动作,每次15min,每日3次;第3周至第6周进行臀部运动、扭胯运动锻炼,每次15min,每日3次;第7周至第11周进行臀部运动、扭胯运动、全身运动锻炼,每次20min,每日3次;第12周至第16周所有运动均进行,每次20min,每日3次。观察组采用基于健康教育模式的产后康复操干预,其具体措施为:采用基于健康教育模式的盆腔康复操干预,由2名副高职称医生,3名副高职称护师,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及1名康复治疗师组成健康宣教管理团队,根据孕妇产前及产后的顺序制定健康教育管理方案,其中包括产前4次在孕妇学校开展的现场教育(视频教育、面对面理论教育、书面教育及操作示范教育)及贯穿孕期和产后的微信随访教育。将观察组孕妇通过微信群进行管理,提前通知培训时间地点和相关内容,其中现场教育均选定每周日上午进行,且每间隔一周开展1次。具体如下:1)视频教育[3]。从互联网获取盆底功能锻炼相关视频资料,以模型和动画的形式展示孕程、分娩及产后盆底肌群及神经的变化情况、激素代谢水平及盆底泌尿生理变化等情况,观看完成需要30 min,在观看完成后现场答疑。2 )面对面理论教育。由研究人员对孕妇进行理论授课,内容包括盆底肌解剖学知识,盆底肌锻炼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强调持续规范的盆底肌锻炼对分娩及产后康复的意义,培训时间为1 h。3 )一对一示范康复操教育。本研究团队根据广播体操的节奏,并选《高山流水》做为背景音乐制定锻炼操指导音频,结合盆底模型进行教育,流程如下“现在跟我一起做盆底康复操,请平躺在床上,缓慢收缩并提起肛门、会阴及尿道,1234……7 8,放松肌肉再来一次,2234……78,再来一次……”,音频有8个循环,要求孕妇每次锻炼8~10 min,每日分别在早中晚各进行一次。4)书面教育:制定盆底康复锻炼管理手册,在封面设置明显图片和文字提示盆底康复锻炼的意义,手册内容围绕产前、产后进行,包括产前康复知识、锻炼方法(配合音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问卷(自我评估)及盆底康复锻炼执行情况登记表。5)信息化随访教育由研究人员在微信群内发放盆底功能锻炼的相关资讯,分别在每日8时、15时和20时提醒产妇进行锻炼,积极与产妇互动,为产妇提供相互交流分享的平台,并积极解决产妇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随访期限为出院后的3个月。

1.3观察指标

1)锻炼依从性:在产后3个月时进行收集,分为按时做、偶尔做及从不做3个等级,其中完全按照盆底康复锻炼管理手册的时间和要求进行锻炼为按时做,部分依从为偶尔做,完全不依从为从不做[4]

2)分娩形式:包括顺产和剖宫产。

3)盆底功能锻炼健康知识水平问卷:包括盆底功能锻炼基本知识(6条)、基本技能(8条)及症状自我评估(6条)等3个方面,共计20个条目,回答正确计5分,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盆底功能锻炼健康知识水平掌握越好,分别在干预前及产后3个月时进行收集[5]

4)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发生率:包括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比较,在产后3个月时进行采集。

1.4计学方法

采取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锻炼依从性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锻炼依从性更高,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下表1:

表1:锻炼依从性对比分析[n(%)]

组别

n

按时

偶尔

从不

总依从率

观察组

25

19(76.00%)

5(20.00%)

1(4.00%)

24(96.00%)

对照组

25

10(40.00%)

6(24.00%)

9(36.00%)

16(64.00%)

X2

8.000

p

0.005

2.2分娩形式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顺产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下表2:

表2:分娩形式对比分析[n(%)]

组别

n

顺产

剖宫产

观察组

25

20(80.00%)

5(20.00%)

对照组

25

10(40.00%)

15(60.00%)

X2

8.333

p

0.004

2.3 盆底功能锻炼健康知识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盆底功能锻炼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下表3:

表3:盆底功能锻炼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对比分析

组别

n

盆底功能锻炼健康知识水平评分

观察组

25

95.69±2.78

对照组

25

81.52±3.62

t

15.523

p

0.000

2.4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发生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生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下表4:

表4: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发生率对比分析[n(%)]

组别

n

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

总发生率

观察组

25

1(4.00%)

1(4.00%)

2(8.00%)

对照组

25

5(20.00%)

3(12.00%)

8(32.00%)

X2

4.500

p

0.034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进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41%,可导致患者并发尿失禁、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下降及子宫脱垂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后妇女的生存质量。产后开展盆底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而孕产妇锻炼的依从性是影响锻炼效果的关键因素。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有序、有计划进行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受教育对象自觉接受并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模式,达到减轻甚至消除危及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改善生活质量[6]。本研究通过采用多维健康教育模式,根据患者产前、产后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教育形式的多维度。本研究健康教育形式既包括传统的视频教育、理论教育、书面教育及一对一示范教育等形式,同时也建立信息化随访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不同文化程度和工作经历的患者易于接受健康教育内容,保证获取系统相关知识。2 )基于多学科合作的健康教育团队。本研究健康教育团队由医生、护士及康复理疗师参与,紧密围绕提升孕期及产后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多学科合作,完善健康教育内容、搭建健康教育平台,提升健康教育的针对性。3)健康教育时效的多维度。通过基于健康教育的产后康复操,在产前即加强对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的相关知识培训,确保其认识盆底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将盆底功能锻炼作为每次产前检查及产后随访的项目,以督促孕产妇能够配合完成盆底功能锻炼;通过盆底康复锻炼管理手册及产后微信院外随访,及时了解孕产妇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孕产妇能自觉遵循[7]

研究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锻炼依从性96.00%更高,观察组的顺产率80.00%更高,观察组的盆底功能锻炼健康知识水平评分(95.69±2.78)分更高,观察组发生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发生率更低8.00%,差异显著,P<0.05,可见,基于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产后康复操在产褥期妇女康复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其锻炼依从性,提升盆底肌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综上所述,基于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产后康复操在产褥期妇女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李振梅,女,1984-10,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河南安阳;研究方向:产后修复;职称:妇产科主管护师,职务:科护士长,单位名称: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人民医院,单位资质:二甲,邮编:527300;科室:妇产科

基金项目;关于下达2022年度云浮市医药卫生局科研立项
课题名称;基于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产后康复操在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小梅,李一美,李秀林,等.多模式健康教育管理对产妇产后康复 角色转换及心理健康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20):4.

[2]汪婕,张银雪,任旭.格林健康教育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22, 36(6):4.

[3]李秋侠,张红艳,杨亚莉,等.基于ITHBC的综合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22, 33(24):4.

[4]陈玥,黑晓欢,卢丹,等.医院—社区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 2021(003):037.

[5]严艳燕,孙旭莉,赵艺.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中医康复护理在产褥期产妇恢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21(028):018.

[6]张琳,闫桂敏,鲁春雁.微信平台精细化管理模式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 2022(008):051.

[7]严艳燕,孙旭莉,赵艺.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中医康复护理在产褥期产妇恢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21, 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