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肝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3

优质护理模式在肝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于婷婷

  北京京信医院  北京     100122

【摘要】目的分析肝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80例PICC肝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于2022.1-2023.12收治我院,采用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均组40例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20.00%),P<0.05;随着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临床对于肝癌患者常予以放化疗方式进行治疗,通过穿刺技术将化疗药物输入至患者血管中,起到缓解临床症状目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作为临床目前常用的静脉给药方式,该方式具有留置时间较长、操作简单等优势,能够持续性发挥作用,可帮助患者缓解因频繁穿刺产生的疼痛[1]。临床感染患护理前,组间评分对比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参照组(80.00%),P<0.05。结论 PICC肝癌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置管期间不良事件风险,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被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肝癌患者;优质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

肝癌作为临床常见且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发率排在全球恶性肿瘤第五位,致死率占据第三位,具有死亡率高、病发率高以及切除率低等特点。由于其发病时较隐匿,在早期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得到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进入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并且肝脏一旦发生恶性病变,便会导致机体出现肝细胞变性,程度严重时可致肝细胞坏死,进而加重病情恶化,产生剧烈疼痛,对患者身心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近几年,患者在治疗时极易因化疗药物而损伤血管,PICC置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管受损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确保后续治疗能够顺利开展,能够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良好条件[2]。但PICC在置管期间受置管时间长的影响,易出现静脉炎、深静脉血栓以及阻塞感染等不良症状,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故临床需积极对肝癌PICC置管患者开展有效护理干预,为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安全保障。鉴于此,本文旨在对肝癌PICC置管中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22.1-2023.12收治的80例PICC肝癌患者,经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均组40例的参照组与干预组,参照组男女各有19、21例,年龄40-75岁,平均(62.39±2.18)岁,病程1-3年,平均(2.16±0.12)年,;干预组男女各有22、18例,年龄40-75岁,平均(62.32±2.61)岁,病程1-3年,平均(2.15±0.19)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经肝癌标志物检测被确诊肝癌[4];(2)患者基本资料与病历资料完整;(3)未伴有其他癌症;(4)未患有糖尿病及心脏病等慢性疾病;(5)出院时除PICC管路外,无其他管路维护需求。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存在动脉血管或肝脏内静脉堵塞情况的患者;(3)研究中途退出者;(4)病灶大范围转移患者;(5)存在PICC禁忌症者,如全身感染、血管畸形、纵膈肿物部分压迫、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置管途径外伤史、静脉血栓形成史、血管外伤史、感染、穿刺部位损伤等;(6)因联系中断或转院无法收集全部数据信息者。

1.2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做好常规穿刺准备,尽可能选择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采用适宜导管置入,置管时需缓慢匀速送管,在置管后借助影像学技术确认导管尖端处于上腔静脉,密切监测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通知医生。

干预组则开展优质护理,主要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在置管前,护理人员需耐心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结合患者文化程度、个性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耐心为其间接PICC置管重要性与优势、置管配合方式、相关的置管并发症与应对方式,对患者提出的有关置管疑问予以耐心解答,积极疏导其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治疗信心;(2)导管护理:护理人员在操作时需严格规范置管穿刺流程、管道、拔管、脉冲式冲管、换药等护理,在置管成功后妥善固定导管,及时告知患者正确护理导管的方式,嘱其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大幅度活动,防止导管脱管、堵塞及弯折;(3)预防并发症:密切监测患者用药期间的穿刺部位情况,可适当在穿刺点涂抹药物,避免血管出现机械性损伤;及时掌握其疼痛程度,嘱其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缓解疼痛,必要时可遵医嘱对疼痛处实施红外线理疗;密切监测导管情况,掌握其血液状态,一旦患者穿刺皮肤出现红肿,则需清洁消毒皮肤,遵医嘱予以抗感染及抗过敏药物治疗;若患者出现血液高凝,便需配合医生积极预防血栓,使用肝素钠冲管处理;(4)建立微信交流平台:组建微信交流群,便于医患双方及时沟通,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包括患者当日置管局部照片,熟知置管后相关注意事项,可在微信群内构建打卡制度,患者定期将置管部位发放至群内,便于医生与护士及时观察与沟通,确保为其提供及时性与连续性的护理指导。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导管阻塞、深静脉血栓、发热以及静脉炎等。

(2)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8]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9]评价两组焦虑及抑郁程度,SAS评分标准为:轻度焦虑在50-59分;中度焦虑在60-69分;重度焦虑>69分。SDS评分标准为:存在抑郁症状:≥50分;轻度抑郁:50-59分;中度抑郁:60-69分;重度抑郁:≥70分。评分结果与护理效果呈负相关。

(3)采用本院自制检查满意度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问卷包含健康指导(3 个条目)、心理安抚(2 个条目)、专业技能(3 个条目)、服务态度(2 个条目),每个条目满意计 1分,不满意计 0 分,总分 10 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9~10 分)、较满意(7~8 分)、一般满意(6 分)及不满意(6 分以下)。总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62,内容效度为 0.962。非常满意加较满意、一般满意之和等于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组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20.00%),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

n

导管阻塞

深静脉血栓

发热

静脉炎

总发生率

参照组

40

3

1

3

1

8(20.00)

干预组

40

0

0

1

0

2(5.00)

χ2

-

-

-

-

-

4.114

P

-

-

-

-

-

0.043

2.2两组SAS与SDS评分

护理前,组间评分对比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SAS与SDS评分结果(分,±s)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40

56.53±8.68

46.30±6.24

51.52±7.24

46.82±4.36

干预组

40

56.50±7.28

34.20±8.12

51.51±6.12

39.19±3.54

t

-

0.017

7.473

0.007

8.592

P

-

0.987

<0.001

0.995

<0.001

2.3两组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参照组(80.00%),P<0.05,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组别

n

非常满意

较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参照组

40

17

9

6

8

32(80.00)

干预组

40

19

11

8

2

38(95.00)

χ2

-

-

-

-

-

4.114

P

-

-

-

-

-

0.043

3讨论

肝癌作为临床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可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其特殊的发病特点,多数情况下,已被确诊为肝癌患者能够进行手术治疗的不足20%,其中手术切除成功率要远低于10%,术后同时存在较高的病情复发概率。故而临床目前对于肝癌患者主要予以化疗药物治疗,而PICC置管是肝癌患者常用输液途径,其效果已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能够为患者减少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可经体外外周手臂静脉将导管置入心脏大静脉附近用药,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与损伤程度。

研究发现[3],PICC置管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因患者自身因素或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而出现并发症,在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增加患者痛苦程度,引起医疗纠纷,故对PICC置管的肝癌患者及时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临床既往所采用的常规护理在实施时因存在一定局限性与机械性,极易忽视患者内心感受,无法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而优质护理模式实在标准PICC置管护理的常规基础上联合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建立微信交流平台,建立电子档案等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持续性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与护理,以促进其病情恢复。本次研究结果表表明,干预组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进一步突出优质护理模式在PICC肝癌患者中的优势。分析原因在于,优质护理模式将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为护理目标,针对潜在与现存并发症发生因素开展针对性解决措施,另通过心理护理的开展能够全面提升患者对置管的认知程度,在消除负面情绪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置管配合依从性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尽可能减少穿刺带来的疼痛;而导管护理的开展能够全面强化导管固定效果,避免患者因不当行为引起感染、脱管以及导管堵塞等现象;通过预防并发症干预能够及时处理患者发生的不良状况,进一步减轻其治疗痛苦,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时间,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治疗经济效益与安全性,减轻患者医疗负担[4]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实施于PICC肝癌患者效果确切可行,能够降低患者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新玲,王莉,谭玲,等. 信息护理健康教育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在肝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5):746-748.

[2] 吕爱英. 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框架的个案管理模式在肝癌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2):4141-4144.

[3] 谭英,解玲玉,王江,等. 个性化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肿瘤预防与治疗,2023,36(1):53-57.

[4] 倪慧珏. 优质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291-295.

[5] 李亚,郭丹丹,高茜茜. 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评价[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4):575-579.

[6] 马丽,张爽,赵薇,等. 基于互联网信息化健康教育在肝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9):1360-1363.

[7] 潘文冰,陆瑶,李岩,等. 基于循证医学的叙事护理模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和依从性的影响[J]. 肝癌电子杂志,2023,10(3):89-92.

[8] 李小银,卢海婷,王玛丽,等. 舒缓护理联合心情日记对晚期肝癌患者心理痛苦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23,22(8):42-47.

[9] 陈燕丽,彭丽贞,邱国钦,等. 心理危机多维度护理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对晚期肝癌介入患者应对方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3):495-498.

[10] 徐庆娜,李芳. 围术期早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浙江医学,2023,45(8):8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