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2

小儿肺炎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李洁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22000 )

【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按照数字表法,将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中收治的70例患儿,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经护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更短,(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护理的过程中,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存在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肺炎;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护理效果

肺炎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呼吸道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全身高热、咳嗽、喘促,对外部条件要求高,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干扰而诱发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消除炎性反应,很容易引发慢性炎性反应,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小儿肺炎具有很强的危险性,且病情容易复发,如果不能迅速消除其炎性反应,很容易导致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肺功能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肺功能的慢性损害[1]。因此,需要研究一条有效的儿科患者护理路径,对于小儿肺炎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分析了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的作用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抽取其中的70例患儿,以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所有患儿都满足《儿科医学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估依据》[2] 的要求;排除自身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儿。参照组:男与女人数比为17:18;年龄在2-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4±1.05)岁。实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7.05±1.23)岁。上述相关资料分析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

此组实施常规护理,结合病情变化,科学用药,以抑制咳嗽症状,可以先对其进行物理降温,如果不能有效的话,可以采用化学降温的方法。通过与患儿及家人交流,加强他们对病情的认识,减轻心理压力,使他们的心情平稳下来,消除负面情绪。注意观察患儿的各项指标,如果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要立即通知医生。

1.2.2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上对此组患者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相关报道如下:①对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调查,对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并做详尽统计。②提问: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资料,对肺炎相关症状、并发症等进行了归纳。③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制订,需要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和主管护士等人员进行制订。

④落实护理内容:急性时期,制定一套科学的护理路径方案,并向患儿的父母解释相关情况和处理方式;在膳食上指导患儿减少进食,增加饮水,确保患儿的营养供给,必要时可在患儿的体内开辟一条静脉通路,并进行肠道内的营养支持;注意口腔卫生,勤刷牙,按时口服抗生素;对患儿的温度进行监测,温度过高可以通过物理和药物的方法来进行降温,在给药的过程中要对药物的效果进行动态监测,以避免发生体温下降和患儿出现虚脱等现象。稳定阶段:随着患儿的病情慢慢缓解,其对应的用药剂量和营养供给也要逐渐降低。康复期:通过对患儿身体状况的评估,如果没有检测到任何的异常,则可以离开医院。离开病房之前,要对患儿的家人进行健康宣教,并让其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1.3.1并发症发生情况(肺气肿、心力衰竭以及肺不张)。

1.3.2观察发热、咳嗽以及气促症状的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表示(x-±s),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 进行检验,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1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经干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2.86%,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肺气肿

心力衰竭

肺不张

发生率

实验组

35

1

0

1

5.71

参照组

35

3

2

3

22.86

4.200

P

0.040

2.2比对两组症状消失时间

分析发现,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在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n±s)]/天

组别

例数

气促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发热消失时间

实验组

35

6.35±1.22

3.31±1.16

1.81±0.62

参照组

35

9.24±1.55

5.61±1.42

3.65±0.81

t

/

8.668

7.421

10.672

P

/

0.000

0.000

0.000

肺炎患儿的自我控制水平很差,加上其家人对他们的病情认识还不够准确,这增加了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难度,并且此护理内容对护士的工作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3]。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护士的整体素质进行有效培训,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护士队伍,以此来提升护理效果。同时,也要从患儿的身体状况、环境因素、日常生活等方面,对患儿进行全方位护理引导,制订出一条适合他们的临床护理路线,根据其住院年龄来进行针对性照顾,这样才能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病情的恢复。

前期研究发现,实验组的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参照组更短,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也低于参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所以说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的专业性更强,能够改善护患关系,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并发症更少,可以加快发热等临床症状的消失,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肖平, 曾运庚.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躁狂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4, 22 (7): 151-153.

[2]郑玉梁, 程如意.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22, 20 (33): 92-95.

[3]柴影.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22, 20 (24): 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