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2

护理干预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中的作用分析

宋洁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门诊护理       邮编200122

摘要:目的:分析头痛眩晕患者在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仪治疗期间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施护前VAS头痛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VAS头痛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99.60%、对照组88.80%,P<0.05。结论:对头痛眩晕患者在其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期间通过运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护理干预头痛眩晕

头痛眩晕是人群中的常见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此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其病因复杂,例如颅内血管病变、感染、颈椎病以及高血压等,患者的病程长且彻底根治难度高,遇劳累、感冒、吸烟、情绪激动等均可能诱发头痛眩晕发作或导致症状加重[1],此疾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所产生的电流刺激能够快速启动人体颅脑神经保护机制,对于调节脑组织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损伤修复有重要帮助,近年来在头痛眩晕患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2],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其病情康复需做好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文将分析在头痛眩晕患者进行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并观察其应用效果。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23年4月~2024年3月500例头痛眩晕病例作为研究样本,且均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仪方案施治,借助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均分组,即对照组(n=250例)、观察组(n=250例),观察组男、女病例依次为131例、119例;年龄情况如下:36~75岁,平均数(53.26±3.05)岁;病程情况如下:6个月~9年,平均数(4.26±0.53)年。对照组男、女病例依次为128例、122例;年龄情况如下:35~76岁,平均数(53.25±3.07)岁;病程情况如下:8个月~8.5年,平均数(4.25±0.54)年。2组以上各信息资料平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干预,例如口头介绍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仪的原理、配合要点、效果等,在治疗前需要对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检查,指导患者正确调整体位,告知配合要点,提升其依从性,耐心细致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法为:(1)治疗前准备:需要对仪器设备做细致的调试。从而确保其。运行状态良好,且电流恒流;(2)心理疏导:做好护患间的语言沟通,列举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同时通过给予患者尊重、安慰、关怀、陪伴等减轻其思想压力,消除其顾虑心理;(3)健康教育:利用口头宣教、现场示范、播放宣教视频以及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手段就疾病知识以及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相关运行原理、治疗效果等进行详细介绍,提升患者的认知度;(4)仪器电流设置:在治疗前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状况,合理调整输出电流,通常治疗初期需要调整为最小输出电流,耐心询问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自我感受,结合其耐受度对于电流强度进行合理调整,提升治疗效果;(5)安全防范护理:为了防止皮肤损伤应避免在皮肤伤口处连接电极片,加强护理巡视,做好细致观察,确保电极接触状态正常,避免电流突变而引起刺痛感;(6)体位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改善其舒适度,还可对其肢体、关节等部位实施适当的按摩,防止局部压疮或关节痉挛。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头痛程度进行评估,0~10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且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2)对2组患者均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有护理技术、人文关怀、护患沟通、信息告知、服务态度等,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5分)、满意(70~94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22.0分析,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s),即均值加减标准差,均为t检验,计数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n(%)],均为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VAS头痛评分组间平行对比

施护前VAS头痛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VAS头痛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

表1 VAS头痛评分组间平行对比(±s

分组

n

施护前

施护后

t值

p值

观察组

250

6.35±1.02

2.01±0.26

6.025

0.021

对照组

250

6.36±1.03

3.63±0.39

5.271

0.027

t值

0.185

4.052

-

-

p值

0.706

0.033

-

-

2.2护理满意度组间平行对比

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99.60%、对照组88.80%,P<0.05。

表2 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n(%)]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250

201(80.40)

48(19.20)

1(0.40)

249(99.60)

对照组

250

136(54.40)

86(34.40)

28(11.20)

222(88.80)

χ2

28.362

19.635

13.325

13.32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头痛眩晕的发病率高,且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彻底根治难度高,此疾病的病程长,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多数患者年龄偏高,缺乏对疾病知识和该治疗手段的认知,担忧、顾虑心理较为严重[3],缺乏治疗信心,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为了改善该情况需做好有效的护理服务,常规护理的机械性、被动性特征明显,导致护理效果较差,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紧密围绕患者的病情特点以及治疗需求为其提供人文关怀的细节护理,满足患者的多元化护理需求,而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后的头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更有利于提升头痛眩晕患者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头痛眩晕患者在其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期间通过运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莎.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6):124-126.

[2]李玉华.脑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微创介入治疗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2):111-113.

[3]张少珍,陈陪能,熊珍珍.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21,34(18):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