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2

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

孟庆月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贵州 兴义562400

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期2023年1月-2024年1月,选取50例观察对象进入研究,均为严重创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25例,观察组实行一体化急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对比不同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救治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则为84.00%,(x2=4.3478,P<0.05)。结论:将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引入严重创伤患者中,可提升患者的救治总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价值显著。

关键词:严重创伤;救治;一体化急救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因各类意外事件而导致的严重创伤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严重创伤通常发生突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危害较大,因此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救治,以提升患者的存活率[1]。但是,受到临床经验与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急救护理措施效果欠佳[2]。随着临床技术条件的发展与经验的积累,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应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研究由此展开,以严重创伤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方案,观察其在患者中的实践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23年1月-2024年1月,选取50例观察对象进入研究,均为严重创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25例,观察组实行一体化急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11例;年龄:24-68岁/(36.56±5.2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10例;年龄:25-64岁/(36.62±5.38)岁。以上各资料分析,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观察组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1)创立急救小组:由急诊护士组成,合理选择小组成员,并由护士长负责小组工作,确定小组后对其进行一体化急救护理培训,包括急救护理职责与工作规范等,并对包扎固定、静脉注射、建立静脉通道、祛痰吸氧等常用急救措施进行明确分工。(2)院前护理:及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并做好维持工作;先处理威胁生命安全的创伤,如窒息、严重出血等,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腔或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氧,并进行包扎止血等操作;再检测普通外伤,包括患者的多发伤、合并伤以及开放性伤口等。(3)入院护理:进行快速创伤评估,包括气道评估、呼吸评估、循环状态评估、神经功能评估以及裸露情况评估;注意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予以充足的氧气支持;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正常循环;控制止血,进行肢体固定;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情绪等。(4)转送护理:在院内开设急救绿色通道,根据患者的伤情状态进行合理转送,并保证院内检查与专科会诊同时进行;在检查后,将结果送至骨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缩短转送时间;并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做好患者的口头与交接工作记录。

对照组展开常规急救护理:接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按照医嘱要求进行救治准备以及前期处理,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配合。

1.3观察指标

救治效果分析:急救护理后,对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分析,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为3档;患者各项体征指标正常,未出现其他后遗症,记显效;患者各项体征指标平稳,生活活动逐步恢复正常,记有效;患者各项体征指标恢复不理想,或转至上级医院治疗,记无效;统计总有效率(计算公式: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统一输入SPSS26.00系统,在计数数据内,表示结果“%”、“x2”,在计量数据中,表示结果“”、“t”(符合正态分布);如差异确切,“p<0.05”。

2结果

患者救治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救治效果分析(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16(64.00)

9(36.00)

0

25(100.00)

对照组

25

11(44.00)

10(40.00)

4(16.00)

21(84.00)

x2

-

-

-

-

4.3478

P

-

-

-

-

0.0371

3讨论

在传统的急诊救治护理中,主要以分科救治为主,需要患者在不同科室之间辗转,从而完成会诊与救治工作,该模式虽然能够获得一定急救效果,但较为耗时,容易延误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导致救治效果不理想[3]

一体化急救模式是一项新型护理模式,其主张将院前、院内以及转运工作进行融合,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的整体流程,患者在急诊科内即可完成救治流程,节省了救治时间,提升了急诊救治的效率与质量[4]。在研究中,通过组建一体化急救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并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与管理,规范岗位职责,使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护理技能更加专业化;对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与院内转运工作进行有机整合,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医护人员以及各科室能够相互协助,实现无缝衔接,每个急救护理环节环环相扣,高效配合,保证患者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救治,从而提升急救效果,提高急救成功率

[5]

综上,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在救治工作中引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保证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促进病情转归,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参考实践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明阶,魏婧,徐华,等. 创伤严重度评分法在创伤患者院内急救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0):151-153.

[2]邓婵,张敏,兰细香. 一体化急救结合院内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23,39(6):1036-1039.

[3]林金妙,陈雪丽,黄玲萍. 基于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方案对急诊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9):3371-3374.

[4]杜娟,张丽娟.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95-99.

[5]杨苏云,李园园,杨翠云,等. 时间节点管理结合创伤急救护理小组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