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效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2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效策略探究

王成斌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筒车湾镇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素养是我们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语文综合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应该具备本学段相应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主要表现为要有较强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素养、培养提高能力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呢?结合自身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实践、自身的学习心得以及对于新课标落实的要求等,来谈一下自己对这几点的见解。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笔划和书写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并非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引导学生书写的过程中给予严格的指导和要求,对于学生书写时的坐姿、握笔姿势、按照笔顺要求工整书写等都要对学生时常提醒,也可以将书写要求编写成儿歌,方便学生记忆。只有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才会习得一手好字

(二)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1.故事入手,激发内因。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一些关于汉字及其他汉字的字形结构演变过程编成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自己聆听这些小故事时观察,学生在聆听这些小故事时,不仅能够加深对汉字字形结构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了解到部分汉字演变的整个过程,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对于汉字书写的积极性。

2.写好典型字,练好基本功。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每个字的字形结构都做详细指导,应该有侧重点的指导学生书写一些不容易写规范,笔画容易写错的汉字。在指导这部分特殊的汉字时要注意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教师要一边指导一边示范书写,逐步练好书写汉字的基本功。

3.观察变形字,抓好关键笔。一是字理识字,理解字义。在教学实践中,对部分汉字,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特点,对汉字的字义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识字写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观察汉字,发现异同。对一些字形相近的汉字,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异同点来识记汉字能加深学生对汉字记忆的持久性。三是教师范写,学生练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40分钟的课堂,新授讲课时间一般在30分钟内完成,留下10分钟时间要把“写”的目标落实下去,让学生在课堂内规范书写。四是作业展评,及时评价。为了激励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在学生们书写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

二、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近代科学研究表明,读书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读书就是获得丰富的能源,使人的潜能和素质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一)加强学生对词句正确表达能力的训练

掌握必备的词语知识和一定的句子知识,是开展阅读及写作技巧的重要依据。词语教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个特别是既要注重理解又必须高度地将其应用,把学与用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二个特点是还要同时将阅读课文、理解篇章紧密地融入其中。一些经典的词语,要引导小学生从讲话及习作时去学会如何使用。

(二)要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德博里说过:“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挞和棍追,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课内课外多读书,还要推荐给学生合适的读书目录从而扩大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实际上本身是一个整体,它由许多具体的阅读习惯构成。首先要明确阅读的目标,目的明确了,对于阅读的兴趣和需求也就更加浓厚。其次我们要做好自己的读书方案。第三是要做到读与写相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古今中外很多学有所作为和成就的人们良好习惯。一边读一边记,一边读后再去写下自己的感觉,久而久之,读写相互结合的习惯便会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产生。第四要灵活运用不同阅读方法。在文字阅读和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有意识地激发和主动培养每个学生对于课堂阅读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尽快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堂阅读行为习惯学生一旦产生了阅读兴趣,养成了阅读习惯,必然会主动自主地进行阅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程同儿童生活经验的

融合,让儿童在日常生活情景和周围环境中积极的建构知识,使课程具有生活化和情趣化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猜謎语,讲故事的方法诱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二)创设交际情景,加强实践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泉。教师在课堂内外创设生动逼真、形式多教学活动情境,使得学生很快地找到口语交际的信息来源活动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童话、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都有相互对话。课堂上,教师可将教材模拟成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多个小组进行对话练习

四、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个学段的写话教学要求主要体现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对写话有兴趣,二是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三是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没有过多考虑是否完整通顺,大大降低了要求,其目的就是使学生乐于写。而到了中年级就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在教学要求中重内容、轻形式,促使小学生想写、敢写。到了高年级则是要求学生在习作时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同时降低了对文章结构的要求。

(二)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将这样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就必须注意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并严格要求他们在观察一件事物时注意准确地把握好这件事物的形貌、大小、色彩、味道、人物的的服装以及风光景物的各种静态和动态等多个方面的特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习作时,除了需要培养的观察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是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要经常为每个学生创造一种激发想象的境,引发想象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绝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需要语文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真正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3期

3)英国学者阿普斯《学习与技法》

4人教版语文统编教材教材(1-6年级)

5)瓦.阿.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