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实践——以杉板桥改造工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1
/ 2

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实践——以杉板桥改造工程为例

张得明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成都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以下称为《导则》)于2020年正式发布,杉板桥路改造工程作为街道一体化示范项目,是《导则》理念实践的试点项目。本文通过对街道一体化理念的理解,总结杉板桥路设计理念、设计目标,以保障交通功能、提升街区活力、彰显区域文化、构建三级绿地体系等策略,介绍了杉板桥路一体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一体化;改造工程;设计实践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环境品质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日益密切。成都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直致力于推动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公园城市。在这一过程中,街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空间载体,其设计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成都市杉板桥改造工程为例,深入探讨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的实践过程与成效。

2 杉板桥改造工程背景

杉板桥路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根据《成都市高速快速路网规划》,杉板桥路是起于二环杉板桥互通立交的快速路,是连接成南高速、成巴高速、成绵二复线高速、成金青快速路等高快速路的重要入城通道,承担着重要的通过性交通功能,同时也是片区重要的集散交通道路;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区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脏乱、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将对杉板桥路进行改造,并将其作为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的试点项目。

3 街道一体化设计理念与原则

《成都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于2020年正式发布,以建设安全、美丽、活力、绿色、共享的公园城市街道场景为核心目标,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打造慢行优先的安全街道、界面优美的美丽街道、特色鲜明的人文街道、多元复合的活力街道、低碳健康的绿色街道、集约高效的智慧街道,并将街道空间场景分为生活型街道、商业型街道、景观型街道、交通型街道、产业型街道、特定类型街道(步行街和街巷)。将街道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设计,综合考虑交通、景观、市政、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4 杉板桥路设计实践

4.1 项目概况

本次设计起点接二环杉板桥互通立交匝道,终点接至成南高速的理工大下穿隧道,全长约2.5km;沿线涉及在建地铁8号线三个地铁车站。杉板桥路地处成华大道文化创意发展轴,道路沿线用地性质以商业用地为主,同时有少部分的居住、公园绿地。道路红线宽度40m,两侧建筑之间的U形街道空间宽63m~86m。通过街道一体化设计,完善交通功能,促进区域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将杉板桥路建设成为兼顾交通功能,具有人文、生态、活力的特色综合型街道。

4.2 设计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需求和生活习惯,打造舒适、便捷、安全的街道环境。

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保,通过绿化、透水铺装等手段,改善城市微气候,提升环境质量。

历史文化传承:挖掘和保护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

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将杉板桥路建设成为以交通为主,具有人文、生态、活力的特色综合型街道。

4.3 设计策略

通过对杉板桥路现状问题分析和规划定位分析,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找出本次规划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标《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 导则》中的六大要求以及每种街道类型的设计重点,充分考虑人的需求。

策略一:保障交通功能

4.3.1 合理确定道路断面

通过交通建模仿真分析,采用双向10车道(主路双向4车道+辅路双向6车道),可满足杉板桥路交通服务需求。

4.3.2 有序的交通组织

建设南支路、圣灯路、枫丹路设置3处红绿灯车行交通转换,合理布局车行空间和慢行空间,确保交通流畅。同时,设置了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等交通设施,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图片1

4.3.3 安全舒适的慢行环境

结合道路慢行系统、地铁开敞空间、地块内的开放式空间,街区范围内形成舒适、便捷的慢行系统。同时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效应,依托地铁站串联起跳蹬河片区、东郊记忆片区、理工大片,打造“地铁站—特色街—地铁站”慢行活力带,通过设置地铁站与公交站之间的风雨连廊,精细化设计地铁站点周边接驳环境,实现轨道建设与城市更新。

E:\杉板桥\报规委会PPT\效果图改20191125\20191124黄工x地铁出入口广场鸟瞰新gD.jpg

车行出入口慢行交通连续。全线11处车行出入口均采用步行道、非机动车道连续铺装,通过抬高出入口车道高程,实现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在车行出入口处无高差,同时采用与慢行空间相同的材质,保障慢行空间的连续性。

策略二:提升街区活力

结合建筑退距空间、规划绿地等打造多样化的开敞空间,形成“一轴,两段,多节点”的规划布局结构。一轴:道路两侧绿化带形成活力轴。两段:绿色更新生活休闲段(二环路-沙河),商业复合文化活力段(沙河-中环路)。多节点:挖掘文化元素,提取场所特质,形成杉板桥地铁站北侧集散广场节点、万科商业广场节点、龙湖商业广场等多个节点。

区段以商业、居住及公共绿地为主,有创世纪商业广场等、保利康桥楼盘及海棠名居等住宅小区,整体街道用地性质较为复杂,需要对现状建筑风貌提升美化,梳理休闲空间,将此段打造为舒适宜居、富有人文气息的休闲生活段。通过对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外规划绿化带、建筑退距、公园绿地等空间,结合区域文化,打造生活休闲广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游憩设施,增加邻里交往休的闲空间。

策略三:彰显区域文化

成华片区主要有东郊记忆、机车车辆厂、灯光球场、103仓库等工业遗产,占全市工业遗产约40%。而距离杉板桥最近的东郊记忆、与成都理工大学,成为了彰显杉板桥路文化特色的主要特色点。形成以工业遗产文化为主,地质文化为辅的特色文化主题。

在临近东郊记忆和理工大的开敞空间,打造现代简约的节点,融入抽象艺术小品、雕塑和互动设施,增强文化体验与消费,营造时尚前沿,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闲、交流场所。艺术造型上契合工业文化和理工大地质文化特征。

策略四:构建三级绿地体系

根据成都市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指导思想,依托杉板桥路,用绿道串联建筑退距绿地空间、公园绿地空间、小型公共空间等打造连续的绿地走廊空间,形成“一廊、双核、多节点”的三级生态绿地空间结构。一廊:依托绿道慢行系统的林荫绿廊。双核:沙河公园、杉板桥公园多节点:片区内多处小游园微绿地节点

杉板桥公园现已建成,景观风貌良好,道路、设施带及绿道的形成将与公园外现有界面形成一定冲突。结合公园现有风貌及景观特色,打造流畅律动的景观节点,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构建区域内核心公园。

5 总结与思考

成都市杉板桥改造工程是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实践的成功案例之一。通过保障交通功能、提升街区活力、彰显区域文化、构建三级绿地体系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可以为其他城市的街道改造和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未来成都市将继续深化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实践探索更多有效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方式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杉板桥改造工程的实践可以看出,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方式。它不仅可以改善交通状况、提升环境品质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同时,街道一体化设计还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等原则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出真正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街道。

参考文件:

[1]袁芮、严平.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0):5-8.

[2]黄淇麟,祝遵凌.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9(0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