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一起由人传人引起的诺如病毒暴发事件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1
/ 2

高新区一起由人传人引起的诺如病毒暴发事件调查分析

周灵兵1李海燕2通讯作者

1.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卫生院 401329;

2.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卫生院 401329。

摘要目的对高新区一起诺如病毒暴发事件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方法通过描述疾病分布,确定危险因素,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该事件共发病37例,罹患率为13.36%;病例肛拭子、呕吐物,教职工肛拭子实验室检测出现阳性标本。结论本事件为一起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疫情,各部门应加强疫情防控监测和处置。

关键词】诺如病毒 暴发 调查分析

诺如病毒(Norovirus)属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最主要的病原体,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且全人群普遍易感,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管理。

1对象与方法

1.1流行病学调查

1.1.1病例定义

根据《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1]:(1)疑似病例指11月5—8日,全园出现呕吐(≥2次/d)或排便(≥1次/d)并伴有大便性状改变症状之一者;(2)临床诊断病例指疑似病例中,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病例;(3)确诊病例指疑似病例或临床病例的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1.1.2研究方法

运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采用WPS2023绘制简易图表、SPSS22.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P<0.05)。

1.2环境卫生学调查

现场调查该园食堂、附近餐馆等地卫生状况和访谈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情况,对留样食物、供水、环境、病例、重点人员等采样检测。

2结果

2.1临床特征

2.2.1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等症状,截至17日24时,共搜索到病例37例,其中临床诊断34例、实验室诊断3例,隐性感染者2例,罹患率为13.36%,无重症、死亡病例。详见表1。

表1某园病例症状一览表(N=37)

主要症状

病例数

占比(%)

呕吐

37

100

腹痛

14

37.84

发热(≥37.3℃)

3

8.11

腹泻

1

2.7

2.2三间分布

2.2.1时间分布

发病时间主要主要集中在11月6-8日,共计28例,占发病总数的75.68%,详见图1。


图1该园感染性腹泻病事件发病和处置时间分布

2.2.2人群分布

病例男女之比为1.18:1,发病无性别差异(X2=0.18,P=0.72),发病年龄分布在3-6岁,均为学生,中位数为4岁。

2.2.3空间分布

所有病例均为幼托儿童,另外隐性感染者为2名老师,波及8个班(樱桃班、西瓜班、荔枝班、草莓班、杨桃班、苹果班、芒果班和柠檬班),病例主要分布在樱桃班和杨桃班,其余班级散在分布。楼层班级分布(进大门后,每层楼沿着走廊由近及远顺序):一楼:苹果班,西瓜班,柠檬班,蜜瓜班;二楼:芒果班,橙子班,草莓班,荔枝班,杨桃班;三楼:樱桃班,葡萄班。

2.3现场卫生调查

有独立食堂1个,近1周内和往常一样,无特殊食品采购,对师生供应餐次和食物相同,从业人员14名;水源为市政供水、直饮水,均无无异常情况报告。

2.4可疑因素调查结果

2.4.1呼吸道病原体结果

就诊病例12例,呼吸道七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4.2采样检测结果

对首发病例、现症患者、事发班级教职工等相关人员进行采样检测,其中9份诺如病毒GⅡ阳性;发病最多班级的2名保育老师诊断为隐性感染者,见表2。

表2该园现场采集相关标本实验室结果一览表

标本类型

数量/份

检查指标

诺如病毒

沙门氏菌

阳性数/份

阳性率/%

阳性数/份

阳性率/%

病例肛拭子

6

5

83.33

0

0.00

病例呕吐物

2

2

100.00

0

0.00

教职工肛拭子

12

2

16.67

0

0.00

食堂留样食品

5

0

0.00

0

0.00

食堂人员肛拭子

14

0

0.00

0

0.00

食堂环境

3

0

0.00

0

0.00

食堂用水/直饮水

2

0

0.00

0

0.00

2.4.3首发病例调查结果

首发病例陈某(肛拭子阳性),女,4岁,樱桃班,11月6日8:30在教室出现呕吐症状,发病前无相同或类似病例接触史,家人也无呕吐、腹泻等症状;她发病后,未及时与其他同学隔离开,班主任未引起重视,允许其继续在班级继续上课,直至下午班级放学,该病例呕吐物由生活老师处理(肛拭子阳性,负责邻班杨桃班清洁打扫)。

3结论

本次事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实验室结果、以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等依据,判定为一起由人传人引起的诺如病毒GⅡ型感染暴发疫情。

通过回顾性调查,本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未及时发现病例和隔离病例,导致病毒通过人—人接触模式传播;呕吐物处理不当,导致病毒通过气溶胶—人—人接触模式传播。首发病例出现呕吐后,保育老师没有及时疏散周围学生,且教室较少开窗通风,相对密闭,在清扫呕吐物或腹泻物过程中可能导致诺如病毒通过扬起的气溶胶散播至整个教室,再通过幼儿活动接触而传播。排除共用水源、用餐、卫生间等途径传播的可能性,患者呕吐物所产生的气溶胶污染教室环境为该起疫情最可能的传播途径,这与刘颖等[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及时隔离传染源,规范处置患者呕吐物和被污染的环境,是有效控制诺如病毒等胃肠道传染病散播的重要手段。

本次暴发疫情通过加强病例管理(症状消失后72h方可返校)、晨检、午检、环境消毒、健康宣教、涉事班级停课3d等综合措施得到有效控制。本病传染性强、潜伏期短、传播迅速和传播途径多样,一旦有传染源传入,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极易引起暴发[4]。因此,做好诺如病毒防控工作的公共卫生意义重大。

通过此次疫情的调查,提示在今后工作中幼儿园一旦出现呕吐等症状的学生,应第一时间开窗通风,及时疏散学生,并规范处置呕吐物;加强对教职员工的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增强传染病防病意识,规范开展传染病管理5

参考文献

[1]廖巧红,冉陆,靳淼,等.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5,5(6):448-4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5-12-27.

[3]刘颖,舒红.某幼儿园一起经气溶胶传播的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调查[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6):189-192.

[4]马涛, 张敏, 洪镭, 等. 南京市某小学一起GⅡ.P7-GⅡ.6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8,45(22):4188–4191

[5]曾凤梅,汪慧,张家儿,等.广东省广州市某幼儿园一起GⅡ.4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20,35(4):357-361.

作者简介:周灵兵(1985-),本科,公共卫生副主任医师,研究疾病控制、卫生应急。

通讯作者:李海燕(1981-),本科,公共卫生副主任医师,研究传染病防控,邮箱:6750235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