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2
/ 4

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鲍煜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00083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更新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文化与生活的重要载体,其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具有关键作用。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包括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平衡问题、文化传承与现代化的融合难题,以及生态环保理念的贯彻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人为本、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坚持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设计等核心理念,旨在引导公共空间设计走向更加人性化、文化化和绿色化的方向。进一步地,文章探讨了多功能复合设计、现代科技的应用以及社区参与等创新实践策略,为公共空间设计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最后,本文展望了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其将在智能化、个性化及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本研究不仅为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城市更新的深入推进贡献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对行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城市更新;公共空间;创新设计;实践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在这个多维度的更新过程中,公共空间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进行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因此,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直接关系到城市更新的成功与否,也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在当前的城市更新实践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如何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实现公共空间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空间的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我们将从现状与挑战、创新理念、实践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研究价值。同时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行动,共同推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期待通过本研究,为城市更新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现状与挑战

1. 现状分析:具体城市与地区的案例研究

当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这种转变尤为显著。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作为中国的国际化大都市,其公共空间设计已经开始从单一功能向多元化、人性化方向转变。北京的故宫周边地区通过改造,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共空间,深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而在上海,黄浦江两岸的公共空间通过规划整合,不仅提供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还成为了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然而,这一转变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以中部某城市为例,尽管近年来在公共空间设计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专业指导,导致设计思路局限、创新性不足。许多公共空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广场、公园等形态上,缺乏对新型公共空间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同时,设计上的同质化现象也较为严重,缺乏独特性和地域特色,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具体问题分析:设计失衡与忽视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几个具体问题不容忽视。很多设计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了功能性的需求。一些设计师为了追求视觉上的震撼效果,往往忽略了市民的实际使用需求,导致空间利用率低,甚至成为城市中的“孤岛”。例如,在某些城市的新建广场中,设计师过分追求造型的独特性,却忽视了座椅、照明等基础设施的配置,使得市民在使用时感到不便。

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往往被忽视。许多城市在公共空间设计上缺乏与当地文化、历史的结合,使得这些空间缺乏灵魂和特色。以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为例,尽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在一些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却未能充分体现这些元素,导致空间的文化氛围不足。这不仅削弱了城市的文化魅力,也降低了市民对公共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公共空间设计在生态环保方面的考虑往往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的减少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很多公共空间的设计并未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导致空间的生态效益不佳,甚至加剧了环境问题。例如,在一些新建的城市公园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3. 挑战与困境:多功能性、历史与现代、可持续性

公共空间设计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多功能性的实现: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多功能性是一个重要挑战。设计师需要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巧妙的规划和布局实现空间的多样化利用。例如,通过模块化设计、可移动式家具等手段提高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历史与现代的平衡

:如何在设计中平衡历史与现代元素也是一个重要课题。设计师需要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历史底蕴又具现代感的公共空间。例如通过传统与现代材料的搭配、历史符号的现代诠释等方式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可持续性的确保: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公共空间设计必须考虑可持续性。设计师需要选择环保材料、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注重空间的生态效益等方面确保设计的可持续性。例如通过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太阳能利用等手段提高空间的生态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率。

三、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理念

1、详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用户需求与体验的核心地位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设计应始终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人的尺度、行为和心理感受,以创造舒适、便捷、富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这种理念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从而确保设计出的公共空间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可达性、可识别性和舒适性。可达性是指公共空间应方便人们到达和使用,无论是步行、骑行还是公共交通,都应提供便捷的路径。可识别性则是指公共空间应具有明确的标识和导向系统,帮助人们快速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舒适性则体现在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设施配置以及绿化景观等方面,应营造出一个宜人、安全、健康的环境。

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师需要运用多种设计手法。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空间布局、提供多样化的活动设施、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等手段,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设计师还应关注公共空间的细节设计,如座椅的舒适度、照明的柔和度、绿化的丰富度等,以提升人们的体验感。

2、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记忆,以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同时,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功能需求,设计也需要不断创新。因此,如何在设计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课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需要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传统艺术等。通过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空间的文化氛围,还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情感的共鸣。

在创新方面,设计师可以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创造和转化。例如,通过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媒体等手段,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科技感的公共空间。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设计。

3、论述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理念强调设计应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生态环保理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绿色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是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三是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绿化设计,提升空间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可持续发展理念则要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性。这包括选择可再生材料和能源、优化空间布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考虑空间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以适应未来变化的需求等。同时,设计师还应关注公共空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其能够长期、稳定地为市民提供服务。

四、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实践策略

(一)多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及其实现路径

多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旨在打破传统公共空间功能单一的局限,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使同一空间能够承载多种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种设计理念的提出,是对城市土地资源有限性的回应,也是对未来城市生活多样化趋势的预见。

实现多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设计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先行,统筹布局:在设计之初,就应对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进行全面分析,明确空间内各功能区的划分和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规划,确保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灵活设计,适应变化:多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时间和场合的需求变化。设计师可以采用模块化、可移动式的家具和设施,使得空间布局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快速调整。

3、人性化考虑,提升体验: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设计师还需关注人们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通过细致入微的人性化设计,如设置舒适的休息区、提供便捷的导览服务等,提升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体验感受。
(二)现代科技融入公共空间设计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将现代科技融入公共空间设计已成为创新实践的重要策略。科技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公共空间的服务水平,还能增强空间的互动性,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和多样的体验。

1、智能化服务系统: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公共空间可以实现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例如,智能导览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找到目的地,智能停车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停车位信息,减少寻找车位的时间。

2、互动体验设施:借助AR、VR等先进技术,公共空间可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参与到虚拟的游戏或场景中,获得全新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体验。

3、环境监测与调节:科技还可以用于公共空间的环境监测和调节。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空间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并根据需要自动调节环境设备,确保空间的舒适度。

(三)社区参与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社区参与是公共空间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公共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1、需求调研与意见收集:在公共空间设计之初,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设计更加贴近居民的实际需求,还能增强居民对设计方案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2、志愿者参与与社区共建:鼓励社区居民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维护中来。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如植树节、清洁日等,让居民亲身参与到空间环境的改善中,培养他们的社区责任感和归属感。

3、文化活动与社区营造:公共空间作为社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讲座培训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作为公共空间设计的延伸和补充,让空间更加生动和有趣。

五、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预测并分析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公共空间设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未来,这一领域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智能化和数字化将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特征。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公共空间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空间使用情况,动态调整照明、空调等系统,提高能效;同时,数字化技术还能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查询、导航等服务。

·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将是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理念。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公共空间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节能减排以及雨水收集、绿色能源等可持续技术的应用。此外,设计师们还将致力于创造更多绿色空间,如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以提升城市的生态质量。

·人性化和社交性将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考量。未来的公共空间将更加注重人的体验和感受,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环境。同时,设计师们将积极营造具有社交属性的空间,鼓励市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2、探讨公共空间设计与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紧密联系

公共空间设计与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合理的公共空间设计能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能源的节约;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公共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可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污染排放,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共空间作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进而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3、对未来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提出展望与建议

未来,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持续探索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场景和前景;二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和历史元素,将其融入公共空间设计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三是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为公共空间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同时,建议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大对公共空间设计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六、结论

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策略对于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以人为本、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以及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我们能够创造出既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体现文化底蕴和环保意识的公共空间。多功能复合、现代科技融入以及社区参与等实践策略,进一步提升了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公共空间设计不仅关乎美学和功能性,更是城市更新的关键环节,它能够促进社区凝聚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共空间设计将持续创新与发展,为城市生活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同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伟.  立体公园设计——布吉公园的创新策略与实践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    (08):  54-56. 

[2]  马唯为.  滨水空间更新的景观在地性表达——以黄浦江贯通南延伸工程为例    [J].  现代园艺,  2024,  47  (09):  137-140.  DOI:10.14051/j.cnki.xdyy.2024.09.058.

[3]  关毅鹏.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全龄化改造设计探究——以万荣东怡小区为例    [J].  住宅科技,  2024,  44  (04):  16-20.  DOI:10.13626/j.cnki.hs.2024.04.001.

[4]  许曼.  城市更新视角下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    (04):  126-128. 

[5]  孔帅,何理,张鹏飞,等.  基于光照需求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4,  31  (02):  108-115.  DOI:10.16771/j.cn43-1247/ts.2024.02.017.

[6]  李灿.  装置艺术介入旧城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应用研究    [J].  大观,  2024,    (01):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