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效益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2
/ 2

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效益探析

云素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水务局水土保持和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内蒙古和林格尔011500

摘要:建设高标准的黄河流域淤堤坝以及加强坡耕地治理是实现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对维持水土稳定和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黄河流域淤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发展历程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和治理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相应的治理效益,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黄河流域;淤堤坝建设;坡耕地治理;效益分析

1 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发展历程

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2年至1975年在中国的三大河流治理中,黄河的治理被列为首要任务。这个时期,着重从治理河道漫滩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堤防加固和河槽疏浚工作。1986年国家水利部正式提出了发展淤地坝的构想。通过在河道中引入人工堆积物形成坝体,使河水局部淤积并提高河床高程,从而减缓泥沙运移速度,改善河道条件。1991年至2000年实施黄河淤地坝工程的第一个十年,共完成了200多座淤地坝,总控制面积达5500hm2[1]。这些淤地坝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和洪水威胁。2001年至2010年这一阶段继续实施淤地坝工程,加快了淤地坝的建设速度。黄河淤地坝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2006年水利部启动了黄河坡耕地治理规划和实施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对黄河流域的大面积坡耕地进行整治,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生态环境。2011年至今继续加大淤地坝工程和坡耕地治理的力度,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土地管理措施来提高黄河流域的农田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2 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的必要性

2.1 缓解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的土壤质量较差,坡耕地普遍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和农田可持续利用。在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速度快,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和河道堵塞。通过淤地坝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泥沙淤积,改善河道条件,降低洪水灾害风险。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生态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能够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生态破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通过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淤地坝可以调整河道水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坡耕地治理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2]

2.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首先,提高农田利用率。通过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这有助于提高农田的可利用面积和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土地收益。其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黄河流域存在大量坡耕地,这些地区由于土壤肥力差、坡度大,一直以来利用效率较低。通过坡耕地治理,可以对土地进行整治和改良,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再次,节约土地资源。淤地坝建设能够有效降低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速度,保护河道疏浚和交通运输安全,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坡耕地治理则能够改善坡耕地的利用条件,避免因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荒芜和浪费。第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和土壤质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3 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措施

3.1 强化立法和规划

强化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的立法与规划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确立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的法律目标,明确保护水土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任务。制定明确的任务和标准,包括淤地坝项目的数量、控制面积、堤坝高程等要求,坡耕地治理的覆盖面积、土壤流失率等指标,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明确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技术标准、监测评估、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强工程的统筹规划、监督管理和评估验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科技创新

提高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和推动科技创新是加强工程实施的重要举措。持续增加财政投入,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预算安排,用于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项目。确保充足的经费用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等全过程,并在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的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与创新,引入先进的工程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建立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的技术支持平台,集结行业专家和科研力量,开展技术咨询、培训和技术服务,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构建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经验、技术和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3.3 强化人才培养

强化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的专业技能人才引进与培养是确保工程实施和管理的关键。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通过高薪吸引和激励具备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来参与工程。可以通过建立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提供奖学金等方式吸引外籍专家,同时加大对国内优秀专家的研究经费和项目支持。加大对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相关教育体系,开设更多的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该领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有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和实践基地。

4 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效益综合分析

淤地坝能有效拦截泥沙,降低泥沙进入黄河的含量,从而减轻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据估算,每建设1座淤地坝,可减少泥沙入黄量约100t/年。此外,淤地坝可以储存雨水,缓解暴雨对地表径流的冲击,减缓径流速度,降低洪水发生的可能性。据观测,经过淤地坝调蓄后,下游河道的洪水流量可降低约30%。同时,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能有效提高地表抗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另外,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质量,促进植被生长,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据调查,经过治理的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0%-20%,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从2020年开始,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县持续加强黄河流域淤堤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截止到2022年年底经过淤地坝调蓄,下游河道洪水流量降低了30%,即从原来的1000m3/s降低到700m3/s。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均有所降低,例如某地区治理前每年洪涝灾害损失约为1亿元,治理后降低到约5000万元。

5 结语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的背景主要是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洪水灾害等问题,以及改善坡耕地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这些工程旨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惠波,王答相,张涛.关于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20,(2):23-26.

[2]姚文艺.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机遇与科学定位[J].人民黄河,2019,41(12):1-7.

[3]楼晨.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刍议[J].农村工作通讯,2021(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