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职业教育依靠“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发展“工匠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2
/ 2

新时代下“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职业教育依靠“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发展“工匠精神”

张宪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402)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在我国的工艺文化历史上,产生过墨子、鲁班这样的世界级工匠大师,还有像庖丁那样手艺出神入化的普通工匠。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更需要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弘扬“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离不开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支撑。新时代以来,“工匠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各行各业劳动者在“工匠精神”共同价值引领下,爱岗敬业、追求极致、开拓创新。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务必要将“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离不开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孕育工匠精神,职业教育依靠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发展工匠精神。

一、 “工匠精神”的历史定义和现代内涵

1、“工匠精神”与班墨文化的关系

工匠精神,是鲁班文化的核心特质,也是班墨文化的重要内容。“精益求精、创新进取、崇尚科学、心系百姓、胸怀天下、造福人类”是班墨文化最核心的内涵。其根本思想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职业教育,要建设一种尊重劳动的文化,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2、“工匠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讲道“: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 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地定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以及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极具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这也使大众对三种精神的理解有了更加科学、清晰的认识。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二、新时代下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

探索高职院校将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教育路径,有助于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同时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工匠精神”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对强国建设而言,我们需要加快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当前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欠缺,是影响我国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提升产业国际力的首要问题。只有坚持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实现强国建设,提高发展成色,赢得国际竞争力,离不开一线技术工人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第二,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第三,是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需要。中央早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这里,工匠精神是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并提的,这说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重提工匠精神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

三、“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1、职业教育依靠“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当前职业教育要争创“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在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在古为今用的过程中,应充分传承和弘扬班墨文化,把有益的东西吸收到学校建设中来,吸收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来,吸收到教育教学方法中来,吸收到促进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全面培养中来。从思想源头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关注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传承大国工匠精神贡献力量。

2、职业教育发展工匠精神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2.1 加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班墨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包括价值观念、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是学校的灵魂。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文化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质量、师生精神面貌。在“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应重视并采取各种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来讲,通过“工匠精神”文化长廊建设、“匠人”先进事迹宣传等途径,营造浓厚的“工匠文化”氛围等。

2.2 持续推动鲁班工坊建设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和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合办的泰国“鲁班工坊”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持续为东南亚各国培养、输送技能人才,旨在让全世界都能了解中国制造,中国技术,弘扬“工匠精神”,扩大国际影响力。

2.3 改变教学模式,构建“工匠型、大师型、技术能手型”教师队伍

 “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怎样培养人”,是落实“立德树人” 的关键所在。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结合起来,协同育人。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教学理念,将价值塑造与知识能力传授融合起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职业院校的老师应该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环节,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要紧紧围绕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将传道、授业、解惑贯穿进去,避免课程内容偏向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价值塑造和职业道德。要调整授课方式,将“走出去” 与“引进来”相结合,向学生宣传专业领域中的“工匠”,为学生树立专业领域中的榜样,号召学生向榜样看齐和学习。

2.4 校企合作,实地感受“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邀请企业“匠人”做专题讲座、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体验企业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等途径,让“工匠精神”进校门,进学生心中;通过打造校内“工匠精神”阵地建设,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化外于行。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成为大国工匠成长的沃土。党和国家一直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从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到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一项项制度安排,夯实了职业教育稳健前行的根基,也为大国工匠涌现提供了扎实支撑。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有6000多所职业学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专业布点超过2.5万个,专业布点规模比2022年进一步扩大。

扎扎实实搞好职业教育,培育大国工匠,离不开整个社会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环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因此,重视“工匠精神”,理清“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关注度,实现职业教育争创“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