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2
/ 2

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万璐

武汉亚心总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地功能障碍患者,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基于此结合康复治疗仪,对比两组患者盆底压力、盆底肌肌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训练后,盆底压力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力、静息压力也超出对照组;结合调查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改了低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值具备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盆底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需要接受相应专业治疗,借助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加速患者盆底肌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关键词:产后康复治疗仪;盆底肌康复训练;盆地功能康复

前言:

盆底肌功能障碍是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变得更加薄弱,严重的会出现盆腔功能障碍问题,主要为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多种表现。对于女性患者来讲盆底肌功能障碍是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是产妇受到分娩、妊娠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盆地肌肉受到损伤,在产妇群体中有超出40%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盆底肌肉损伤问题。伴随着医学的发展,产妇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借助科学的康复方式,帮助患者完成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如生物反馈、电刺激等多种方式,从而避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现有研究表示采取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有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地功能障碍患者,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基于此结合康复治疗仪。对照组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28.13±3.02)岁,观察组患者为21-3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28.54±3.07)。对比患者的一般数据资料,其中存在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研究开展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方法

度患者开展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在分娩1周后对产妇的身体健康情况加以评估,根据患者自身的盆底肌功能障碍程度及身体耐受程度加以分析,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计划,清楚的为产妇讲解病情发展情况及康复训练开展的重要性,激发出产妇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1]。在进行康复训练期间,产妇保持平卧位姿势将双手放置在腹部,保持轻松的状态使用鼻腔进行呼吸,将气体缓慢的呼出,保障产妇有一个正常的呼吸节奏,同时注重在呼吸期间引导产妇进行有意识的腹部肌肉控制。根据医护人员的正常引导,完成臀部向上开展提肛运动,在训练中保障产妇的腹部、臀部等部位的肌肉保持不动,在提肛中保持5s时间而后放松,每分钟需要完成15-20次训练,每天开展2次训练。

观察组患者基于盆底康复训练之上,结合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开展训练,患者在完成分娩42天之后,选择使用康复治疗仪,对产妇进行电刺激与生物反馈干预,最初将电刺激的频率设置为50Hz,结合患者自身的忍受程度将其适当调整到80Hz,选择使用200-230㎲,将电流从0mA逐渐增加到60mA[2]。重点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干预,在压力波型的应用中及时的完成对患者训练方案调整,尤其是对于Ⅰ类、Ⅱ类肌纤维展开协调性收缩训练及高强度的训练,患者每次需要进行0.5小时,每周进行2次训练。

上述干预治疗需要开展1个月时间。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盆底压力,对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的数据加以测量,同时注重对盆底静息、收缩压力等数据进行对比;盆底肌肌力分析,探究患者1个月后的盆底肌肌力变化数值;分析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主要包含排尿困难、痔疮、腰骶痛及子宫脱垂等问题。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研究所用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相关分析,在检验数据时使用t,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存在的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盆底压力对比

根据调查最终研究结果可知,产妇在接受干预之前的数据并不具显著差异,经过干预后数据显著有所提升,观察组数据由于对照组数据,其中存在的数据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盆底压力对比

组别

例数

收缩压力

静息压力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0

33.75±3.85

50.17±5.113

31.68±2.85

43.85±4.03

观察组

50

33.87±3.64

58.34±6.22

31.34±2.71

58.06±5.21

t

0.085

4.107

0.228

8.517

p

0.913

0.000

0.625

0.000

2.2患者盆底肌肌力对比

在探究产妇盆底肌肌肉张力恢复情况时,经过干预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其中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患者盆底肌肌力对比

组别

例数

O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对照组

50

0

11

14

18

7

0

观察组

50

0

5

10

16

13

6

X2

2.006

p

0.002

2.3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

对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存在的并发症问题加以分析,观察组显著由于对照组,数据中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

组别

例数

排尿困难

痔疮

腰骶痛

子宫脱垂

总发生

对照组

50

3(6.00)

4(8.00)

4(8.00)

2(4.00)

13(26.00)

观察组

50

1(2.00)

3(6.00)

3(6.00)

1(2.00)

8(16.00)

3、讨论

对于女性而言盆底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产妇出现了盆底肌功能障碍等问题,很容易展现出阴道松弛、腰酸背痛等多种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修复,必然会在更年期时加剧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且各项疾病症状有所增加,对正常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3]。产妇在孕期盆底肌受到损伤,导致产妇出现盆地功能障碍等问题,妊娠与分娩时导致问题发生的关键因素,在分娩中必然会对产妇机体造成多种损伤,严重影响到盆地功能的运转。在借助专业化修复治疗后,对产妇的身体与生活起到巨大促进作用,现阶段在治疗中主要采取手术与非手术的方式,手术治疗能够将产妇的盆腔脏器快速的放置到正常的位置中,整体治疗需要的时间比较短,且达到的治疗效果最佳,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经济成本,所以整体的接受能力比较低。非手术治疗方式则是由康复训练和物理疗法等方式的结合使用,帮助盆底肌能力的恢复,有效改善产妇盆腔功能,也是现阶段使用最为常见的方式。

产妇在进行盆底肌训练时,主要是在自我意识的控制中,完成对盆地肌群的收缩训练操作,从而起到唤醒盆底肌肉、神经等作用,实现对受损神经的快速修复,保障患者的身体能够得以康复[4]。产妇在康复人员的引导下,完成对肛门、阴道等收缩训练操作,对于盆底肌的恢复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长期的训练与产妇的治疗依从性具有较大关联。在使用康复治疗仪中,借助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等多种方式,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加速患者盆腔功能的恢复,提升最终的恢复效果。将康复治疗仪与盆底肌康复训练有效的结合起来,加速产妇的盆底肌恢复,在电刺激的作用下激活盆地的活性因子,促使产妇的盆底肌细胞数量得以增加[5]。在使用生物反馈干预治疗中,主要是起到引导产妇训练的作用,帮助产妇积极参与到训练中,在不断地收缩、舒张训练操作中,促使患者自身的盆地肌群收缩力与紧张度能够提升,加速了盆底肌力的恢复。

结语:

总的来讲,在开展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时,将产后康复治疗仪与盆底肌康复训练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对产妇盆底肌起到恢复作用,同时也改善肌纤维,减少出现尿失禁等多种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甜,吴晓丽,唐剑娇.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获益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01):53-56.

[2]吴艳,李炜虹,居锦芬等.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磁刺激治疗绝经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2023,51(12):1752-1756.

[3]郭小梅.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23,55(06):419-421.

[4]姜伟,万红棉.横骨三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3,39(11):35-39.

[5]刘阿英,李智敏,林敏凤.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予以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的效果[J].中外医疗,2023,42(3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