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实践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2
/ 2

环境保护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实践与策略

褚彦彦

37040319840124522x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旨在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策略

引言

对我国总体经济发展而言,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积极推进水利水电总体规划及其建设发展,对防洪灌溉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比较有利,且可满足农作物的灌溉用水方面的需求。但兴建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往往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一些威胁,若想在确保水利水电项目得以高效建设发展的同时,竭尽所能地维护生态环境,就应当围绕着水利水电总体规划设计之下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开展综合分析,提出有效应对策略,控制或减少这些不利影响。

1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保护的紧密关系

1.1工程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大量的土地开发、水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这些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大规模的水库蓄水可能导致周围生态系统的改变,影响当地的水循环、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水电站的运营也会产生废水和废弃物,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因此,工程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保护环境的严峻挑战。

1.2环境保护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地位愈发凸显。在工程前期,环境影响评价成为必要的程序,通过系统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应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减轻生态破坏。此外,环境监测和评估在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持续进行,以确保工程活动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1.3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生态破坏,生态修复成为一项关键举措。通过采取植被恢复、湿地保护和生态系统重建等方法,可以尽量恢复受影响区域的生态平衡。此外,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如生态护岸、湿地过滤等,也有助于降低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进步。

2环境保护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实践与策略

2.1确立生态环保完善化体系

针对生态环保完善化体系的确立,要求水利水电项目规划设计各项工作实践中,管理者应当积极优化或调整现有的保护体系。如施工单位应当开辟现场施工道路,设计者则尽量选用对周围植被和自然环境等影响相对较小的线路,促使施工建设材料所致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情况得到遏制;同时,各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协作,把环保工作纳入水利水电项目规划设计各项工作重点部分,确保将水利水电项目各项工作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此外,管理者应当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提倡选用新型工程机械装置、绿色环保新型材料等,这主要是因水利水电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对材料需求量大,且一般情况下是需要多台工程机械同步作业,会影响到周围环境,实现对水利水电项目总体工艺技术的优化改进,减少周边环境所受水利水电项目所用材料和工程机械方面的影响,使得生态环保实施力度得以增强,维持原有生物良好多样性,为生物提供生长及发育的良好环境。

2.2确立专项预警机制

对于水利水电项目而言,确立专项的预警机制,可帮助广大设计者高质量地完成水利水电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工作。处于全新时代背景之下,若想保证所确立的预警机制更具可行性及有效性,则应当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系统平台、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传感器技术等,通过引入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一个信息化专项预警平台,实现对各种风险和灾害的及时预警和响应。在应用实践中,施工人员可在水利水电项目周边设传感器及物联网各项监测装置,对周边环境的温湿度、不同区域范围生物迁徙及多样性等情况起到实时监测的作用。在物联网科学技术及传感器等辅助下,所获取的数据可实时传输于监测平台,借助数据库完成可视化的建模分析,构建三维立体化模型,确保人员全面实时地掌握水利水电项目所处生态环境相关数据。人员依托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可对水利水电项目规划设计实施模拟分析,判断当前所用施工材料、技术工艺等是否符合预期。如果在BIM系统分析中发现原有方案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设计者应把该部分分析数据快速上报至上级人员,经协商后对原有工艺作出调整,以免后期开展项目建设各项活动时威胁到周边的生态环境。射频识别装置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可以实现在水利水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完成某施工节点时,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将建设信息上传至数据平台的功能,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方便项目管理和监控。管理者可实时结合各项施工节点的具体完成进展,对施工决策予以改进、优化,使得所确立的预警机制可以更具时效性,可不受空间及时间层面限制,对保护总体的生态环境比较有利,维系人与自然相互间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3优化评价标准和方法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优化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全面、科学地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制定合适的保护措施。以下是一些优化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建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考虑多个维度的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通过综合评价指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避免过分关注单一指标而忽略其他重要因素。除了评估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外,还应进行惠及性评估,即评估工程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这有助于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评价标准和方法中,应加强对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评估。通过综合评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减少环境损害的发生。在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参与的需求和意见,包括政府、专家、公众和相关利益方。通过广泛的参与,可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信度。评价标准和方法应包括监测和追踪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的机制。通过建立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符合预期。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自然环境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气候、水文、泥沙淤积、水体、土壤环境、鱼类和生物物种等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在社会环境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人群健康、移民和文物等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通过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和完善移民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影响,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振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3):45-46.

[2]程幸福.浅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250-251.

[3]路文斌,平措卓玛.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江西建材,2016(0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