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审查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环评报告审查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聂新华1   韩伟2   刘文秀3

1.潍坊市滨海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2.潍坊市滨海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3.潍坊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摘要:环评报告审查工作在整个环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有效开展环保工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当前环评报告审查工作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些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环保新问题的出现,报告审查工作中延伸出了许多其他新问题,影响了审查工作质量。对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现状,梳理环评报告审查工作中的不足,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措施,提高工作质量。

关键词:环评报告;审查;对策

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国家为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对各项工业项目审批都增加了环境影响评价环节,提高了环评报告审查标准,确保所有的工业项目在投入运行后能够达到报告中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从而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环评报告审批定义

环评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缩写,是对新项目规划前的环境影响情况做出的综合性评价,同时制定出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做好项目运行后的环境影响监督管理。环评报告审查工作由国家行政机关参与执行,具体执行标准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查、审核,对项目的环境污染情况做出准确的预判,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要出具相应的审查意见,加盖行政部门公章,体现出法律效力。

环评报告审批的类型根据审批内容的不同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各个行业中新项目规划建设内容的环评报告审批,涉及农林牧副渔、工业、能源等诸多行业,每个行业中的项目规划和建设前都必须做好环评报告审批工作;另一种是对各个行业中已经运行中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对周边环境影响做出评价,包括固体污染物、液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以此来确定项目运行主体是否符合环评要求,做出准确审批结果。

2、环评报告审批流程管理

环评报告审批工作涉及诸多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需要实地查看或进行计算。从具体的审批流程来看,一是申请与受理环节,项目单位编制好环评报告后将其递交到环境审批部门,审批部门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查阅相关标准对环评报告进行审批;二是环评报告内容审查环节。在进行内容审查时,环境审批部门除了查看环评报告材料以外,还会深入到项目建设主体现场开展技术审查,审查环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三是环评报告的终审环节。环保部门会根据现场实地考察情况、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产能等参数进行测算,核实环评报告的真实性,给出最终确认结果。四是出具审批意见并公示环节,环保部门会以行政部门专有批复文件形式出具最终批复意见,并在网络上进行公示。

3、环评报告审查工作中的漏洞

3.1审查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国内针对环保报告的审查工作主要以人工审查为主,这就要求审查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的环保管理工作知识,还能抵制住外部的诱惑,不会出现道德腐败。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审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在开展审查工作时受主观意识影响较大,降低了环保报告的审查质量。另外,还有审查人员认为,环评报告审查就是走形式、走过场,根本发挥不出任何的作用,在潜意识中存在这种思想,也导致环评报告审查人员在进行审查始终存在应付的心理。这种情况下的环评报告审查工作根本无法得到提升。

3.2环评报告审查时间较长

从整个工作流程来看,本着“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投资单位自行或邀请第三方机构编制环评报告书,编制之前需要在施工地进行环保方面的信息公示,也可以通过行政部门官网进行公示,一般为5-20个工作日左右;编制后的环评报告要递交到环保部门进行审批,审批无异议后进行公示,一般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没有提出任何问题的,行政部门下发正式审批文件在进行公示,一般为7个工作日,整个时间周期较长。而且不管项目大小、对环境影响大小,一律按照该公示时间执行。

3.3全过程监管不到位

对于环评审批工作中的全过程监管工作开展不力,导致整个监管工作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管闭环。一是监管标准虽然明确了许多审批制度,但突出的法律效力不大,虽然有些部门拥有审批权限,但并没有匹配的制度,造成工作被动;二是环保部门在审批监管中更加关注事前监管、审批工作,其他环节的监管基本保持了忽视态度;三是公共参与监督监管的力度较弱。因为公众没有更多的渠道参与其中,只是了解到公示情况进行参与。还有因为公众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对于公示的项目了解不全面,也就无法进行深度监督,发挥不出监督的作用。

3.4现有的环评报告审查制度不健全

第一,制度内容不细致,现有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只是从大层面进行了规范和要求,没有做出具体的细化要求,这就导致环评审批的具体工作无法参照制度执行。第二,法律法规更新不及时,许多新型行业或产业的环评报告,现行法律中根本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导致在进行环评报告审查时缺少准确的审查标准,导致审查人员不知如何开展审查工作,出现审查制度与审查工作内容不匹配的情况。

4、环评报告审查工作改进措施

4.1全面提升审查人员综合素养

第一,做好人员培训,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只要参与开展审查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后上岗,从而有效提高审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能够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开展审查工作;第二,制定审查考核工作机制,采取奖惩措施激励审查人员开展高质量的审查工作,减少工作纰漏,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出现审查过程中的道德腐败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三,营造良好的审查工作氛围,做好日常宣传管理,在醒目区域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及时宣传,让审查人员能够及时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在审查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审查工作质效;第四,鼓励创新审查,对于在审查工作中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能够发挥出正向作用的人员,要从物质和精神上进行双重激励,并作为日后晋升的条件。

4.2结合实际控制审批时间

不同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都有所不同,在开展环评报告审查时应该做到公示时间的灵活把控。一是要了解项目的性质,了解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二是对污染物排放量较低的项目要缩短公示期,加快审批,帮助企业肩负;三是做好审批流程的持续优化,坚持以线上为主导、线下辅助的方式开展审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3重视全过程监管

一是要对监管责任进行确定,防止出现在监管过程中的推诿扯皮问题;二是细化监管制度,建立监管体系,不仅要重视事前监管,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也要重视,形成监管工作的有效闭环;三是开展相互监管,利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开展监管工作,防止出现审查工作中的“笔下误、灯下黑”的情况;四是对公众监管增加参与渠道,通过不同形式邀请公众参与其中,提出合理化建议。

4.4完善审查制度

首先,做好现有审查制度的调查摸底工作,梳理现有审查制度内容,找出与当前不匹配的情况,为后续优化提供参考;其次,构建问题反馈渠道,对与当前环评报告审查工作不匹配的制度要有明确的反馈渠道,并能够认真处理反馈内容,通过顶层重新设计优化进行改革;最后,结合环评报告审查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进行制度的更新和创新,体现出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实用性,发挥出保障作用。

5、结语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高度重视,环评报告审查工作更应该提高重视度,通过优化流程、完善制度、重视监督等方式提高审查工作质量和标准,真正发挥出审查作用,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柳青.解析环评审批工作中的环评报告审查[J].清洗世界,2021,37(4):63-64.

[2]蒋谦.环评审批工作中的环评报告审查之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