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中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颅脑损伤中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研究

汪晶晶

安徽省立医院 230001

【摘要】目的:评估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了我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100例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的病例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和20%。观察组的出血症状消失、颅脑神经功能恢复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的患者有助于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促进颅脑神经功能恢复,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护理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其并发脑出血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和治疗难度。脑出血不仅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颅内高压、感染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在这种背景下,有效和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1]。传统化护理方法多数是基于常规的护理程序,但针对性护理作为一种个体化、症状导向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针对性护理强调对患者症状、需求和特定情况的个体化评估和干预,旨在优化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集了100例颅脑损伤并发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包括35名男性和15名女性,患病的平均时间为(7.5±1.5)小时,年龄范围在46-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4.2)岁。观察组包括31名男性和19名女性,患病的平均时间为(7.6±1.6)小时,年龄范围在47-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4.0)岁。两组之间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显示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护理模式作为主要护理干预。

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其主要干预内容包括:(1)心理支持: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患者可能对自己的病情产生困惑和焦虑,尤其在出现呕血、黑便等不良症状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提供关于疾病的教育和解释,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增强其治疗的信心[2]。(2)出血管理:在胃液呈咖啡色或大便潜血检查阳性时,需停止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没有明显溃疡的情况下,可考虑鼻饲米汤或牛奶,其中牛奶蛋白有助于胃粘膜修复。对于轻度出血,可使用西咪替丁静脉滴注或洛赛克50-80mg每日1次,同时通过胃管输入氢氧化铝凝胶以保护胃黏膜。对于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或血红蛋白降低,需输注新鲜血液并密切监测生化指标。(3)饮食调整:在出现呕吐或严重出血时,需暂停进食,出血控制后可逐渐恢复至流质饮食。改善病情后,推荐半流质饮食,并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鼓励摄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3]。(4)基础护理: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病房需保持良好的通风。在特殊情况下,可提供吸氧支持。患者应选择侧卧或仰卧,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如口腔出现明显的血液残留,可用生理盐水清洁。

1.3观察指标

主要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了两组患者在出血症状消失时间、颅脑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得到的研究数据交给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表述形式为百分率(%),资料间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当检验值P<0.05时判定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后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后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后=4.3324,P=0.0373,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相关时间

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相关时间(d)

组别

例数

出血症状消失时间

颅脑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

50

6.76±1.25

9.35±1.61

10.95±2.15

对照组

50

11.97±2.14

15.36±2.17

17.47±4.17

t

14.8649

15.7278

9.8267

P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颅脑损伤并发脑出血患者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分别为6%和20%,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3)。这表明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优势。

从时间相关指标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症状消失时间、颅脑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6.76±1.25天、9.35±1.61天和10.95±2.15天,与对照组的11.97±2.14天、15.36±2.17天和17.47±4.17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这进一步证实了针对性护理模式对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的有效性

[4]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能有效地缩短出血症状消失时间、促进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5]

参考文献

[1]李春会. 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20): 4837.

[2]陈丽. 预见性护理在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 44 (01): 174-175+178.

[3]高波, 王富君, 王丽. 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 2013, 34 (21): 4396.

[4]支艳玲, 王忠. 重型颅脑损伤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及护理[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 51 (01): 92-94.

[5]赵娟. 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哈尔滨医药, 2014, 34 (05):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