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新与居民健康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新与居民健康管理

何秋江

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公立卫生院,四川 成都

摘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伴随近些年其快速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规模持续扩大,服务效率也有明显的提升。但随着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新与居民健康管理。

关键词: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新;居民健康管理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是守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伴随多年来快速发展,现阶段国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逐渐规范化、标准化。而为了更好地与改革发展需求相匹配,创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以及居民健康管理工作,已成为许多城市社区卫生发展中的一项重点问题。

一、完善服务机构相关功能,以社区健康管理为核心

1.设立健康管理门诊

伴随新医改在全国深入推进,更加注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作为支持和保障。同时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健康管理工作内容方面持续完善和优化,进一步推动社区健康管理有序、稳定发展。因此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需要构建起以居民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服务机构,注重疾病预防,将防治工作进行充分结合,针对社区高危人群的常见风险因素做好动态监测与全面评估,给予个体化健康干预,打造全程化健康管理体系[1]。构建起完善的居民健康管理机制,以群防、群治以及个体化服务作为切入点,开展社区居民集体健康宣讲,推进个体管理以及高危人群针对性健康指导,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另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实际情况与需求设立相关健康管理咨询与专家门诊。其中专家门诊由专家定期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作出科学分析、评估、诊断,并制定个体化健康管理处方。门诊专家应至少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体现出权威性和专业性,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健康管理咨询门诊主要由全科医师负责,日常需要初步筛查高危人群以及急慢性疾病患者,同时注重对此类人群进行宣传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宣传,指导日常疾病管理技能,根据意愿引导居民到健康管理专家门诊接受其他进一步的疾病诊断、治疗和后续康复[2]

2.成立健康技能室,提供多样化技能指导服务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根据现有软件以及硬件作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多样化健康技能室,比如中医诊疗室、健康宣教室、健康管理俱乐部、康复锻炼室、心理咨询室等,为社区患有疾病患者以及亚健康人群提供一些保健、预防、治疗方面的技能指导[3]。比如日常饮食、运动锻炼、服药等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针对性技能指导;传授各种中医保健技能,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提供心理问题方面的咨询以及治疗干预等服务。

二、推动社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提高居民健康管理水平

1.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相关资源共享

社区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是当前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得到城市社区居民广泛认可和支持。社区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主要作用在于纠正社区居民存在的不良行为,促进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从而加快实现相应健康目标,这和社区健康的管理目的有高度契合性。社区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社区与社区健康管理体系体现出良好的联动性,尤其是健康教育干预和社区健康管理密切相关,两者协同发展对于推动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4]。因此需要将社区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等资源最大化共享,以此推动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发展。

2.落实社区健康教育,推进网络化健康管理模式

社区全科医生需要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时代的优势,注重对各种新媒体技术的使用,通过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主动和社区居民加强沟通联系,及时解决社区居民在健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医生还应该基于当前“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和居民需求,更加全面分析、评估社区居民的疾病因素和整体健康状况,了解对健康造成威胁的常见因素,提供个性化干预和动态随访服务[5]。同时,在社区政府部门的带领组织下,由上一级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指导,社区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定期开展社区健康咨询活动,不断扩大健康教育辐射范围,加大健康宣教力度。除此之外,最大化利用社区一系列的环境、人力、社会等资源,将其融入健康教育以及健康管理工作中,用最小的代价确保每一位社区居民能够享受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对社区居民健康进行有效的管理,持续提高健康水平。

3.组建更多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对现有社区资源进行最大程度地利用,比如从社区中吸收退休医护人员与教师、医学生、爱心人士、社会工作者等,组建起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详细划分具体职责,定期开展各种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主动参与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对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新以及居民健康管理持续推进,已成为当前各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深入探讨其服务模式创新机制,不断优化、完善服务模式以及具体内容,能够更好地保障社区居民生命健康,提高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改善生活质量。

4.推进中医“治未病”理念

传统中医更注重从整体观念出发,对人体功能状态进行针对性地调理、干预,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的出现,这也和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理念高度契合。因此需要在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中推进中医“治未病”理念,运用各种中医防治技术,加强中医保健技能宣传。

参考文献

[1]陈宪泽,王超,卢莹冰,等. 基于"三全"健康管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构建[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21(3):24-28.

[2]李文明,周源,孙晓文,等. "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99-101.

[3]靳爱兵,杨丽虹.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 健康之友,2020(20):289.

[4]王显君,唐智友,杨文梅,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五融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1):3924-3929.

[5]杜雪红,毕延美,崔平. 基于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究及实践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5):394.

何秋江,1977.06,女,汉族,四川南江人,本科学历,基层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新与居民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