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二级预防知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二级预防知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晨艳

丹阳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二级预防知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36例,按随机法分组,对照组18例常规护理,观察组18例认知行为干预,对其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二级预防知识评分、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将有助于提高患者二级预防行为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慢性心功能不全;二级预防行为;生活质量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终末期表现及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患者日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积极改善患者心功能将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心功能的改善除了与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有关外,还与患者饮食及行为有密切关系[2]。本研究将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二级预防行为及生活的影响,旨在为慢性心功能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36例。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各18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45~79(57.59±7.64)岁月。研究组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46~78(57.24±7.89)岁。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诊断标准,NYHA分级Ⅱ~Ⅳ级;(2)均为首发患者,既往无慢性心功能不全史;(3)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老年痴呆、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沟通功能障碍者;(2)合并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者,如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3)中途退出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患者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的食物,尽量少食多餐。(2)指导患者按要求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3)指导患者戒烟限酒。(4)指导患者每周定期进行运动锻炼,运动锻炼以慢跑、散步、太极为主。。研究组认知行为干预,内容有下:(1)认知干预。①患者入院后主动与患者交谈,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认知及心理状况,针对患者认知偏差,落实干预措施。②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疑问,并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结合倾听、微笑、抚触等非语言性沟通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③通过语言诱导启发患者采用积极、正面的方式评价自身行为,使患者重新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从而改变患者不良行为习惯。(2)行为干预。①饮食结构调整:由营养师根据患者饮食喜好、风俗习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餐单,并为患者统一配餐,由营养科人员每天送至患者病房。每天膳食总能量摄入标准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进行调整。②心功能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慢跑、步行、太极拳、骑脚踏车等有氧运动方式,每次运动前先应用平板试验或Borg量表评估患者运动耐受强度及自觉疲劳度,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并制定合理的运动频率、持续时间、运动强度。根据运动靶心率=(220-年龄)×(60%~80%)。制定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起点为患者自觉疲劳度达13~16级。③情绪控制:选择轻松、舒缓的音乐,采用MP3播放器、音乐光盘等播放设备,每天于睡前30min为患者播放。④强化日常生活:指导患者每天书写疾病日记,日记内容包括当天饮食情况、运动情况、情绪管理情况、用药情况、作息情况、躯体症状等,通过日记让患者能清晰感觉到病情的改变,并有助于患者了解疾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患者疾病管理能力。

1.3观察指标

(1)二级预防知识及行为,采用心内科二级预防知识及执行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括知识方面(15个条目)及行为方面(1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分值越高提示该维度水平越好。(2生活质量:分别于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应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疾病主管感受及治疗满意度等5个维度,每个维度转化成标准积分,标准积分=(实际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该方面最高分-该方最低分)×100%,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两组二级预防知识及行为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二级预防知识评分、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二级预防知识及行为(x±s,分)

组别

例数

二级预防知识评分

二级预防行为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8

25.69±3.26

48.25±4.85

26.45±3.55

50.12±4.25

研究组

18

26.02±4.02

32.55±4.10

26.90±3.26

36.85±4.10

t值

-

0.387

15.587

0.3925

15.1165

P值

-

0.711

0.000

0.6964

0.000

2.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x±s,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8

55.53±6.17

70.84±8.32

研究组

18

55.25±6.54

80.48±9.21

t值

-

0.158

8.125

P值

-

0.847

0.000

  1. 讨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由于持续存在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能力,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3]。不良的情绪可增加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患者预后。积极帮助患者适应应激反应,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将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及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不良的情绪及行为与患者对事物的想法及信念错误的认识有关,通过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将有助于纠正患者不良的行为及情绪,有助于患者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5]。本研究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二级预防知识评分、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认知行为干预将有助于提高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考虑可能由于采用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健康访谈将有助于个体认知重塑,减轻不良认知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有助于患者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增强患者疾病知识水平,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

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躯体活动受限、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P<0.05),表明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对患者实施认知干预及行为干预,在提高了患者对疾病认知的基础上,提高患者保健意识,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认知行为干预将有助于提高患者二级预防行为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莹怡,蹇祥玉,陈春棉.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二级预防知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9):91-93.

[2]熊玲.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二级预防知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4):699-701.

[3]张海燕.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二级预防知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3):28-30.

[4]柯艳红.多方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3,13(4):51-53.

[5]王寅,李彤,王晓静,等.基于体质量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7):577-580..

[6]朱春霞,李宏,潘琪妮,高艳.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家庭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蛇志,2021,33(4):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