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工程PHC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应用与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5

公路路基工程PHC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应用与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莫锦穗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公路路基工程对稳定性和承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PHC预应力管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PHC预应力管桩在公路路基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应用及其施工安全管理,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水平。通过对管桩材料特性、设计参数、施工流程以及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本文总结一套优化的施工工艺。同时,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识别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施工流程可以显著提升工效,降低施工成本,而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则有效减少了事故发生率,保障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通过此项研究,为公路路基工程中PHC预应力管桩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指导,对类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路;路基工;PHC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施工安全

0引言

在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中,公路路基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是确保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积累,PHC预应力管桩凭借其优良的承载性能、施工速度快以及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已经成为提高路基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然而,伴随着PHC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严苛的环境保护要求下,如何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1]。为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公路路基工程中PHC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应用,并探讨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综合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分析,本文旨在推动PHC预应力管桩在公路路基工程中的科学应用,同时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1工程概况

以本公司某公路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预制的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软基路段基础支撑结构,以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工程概况如下:

采用直径为400mm的AB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这种桩体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承载能力。桩身采用的是C80等级的混凝土,确保了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桩尖部分使用钢板制作,采用十字形设计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

管桩的贯入,靠近村庄的采用静压方式进行,以减少振动和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野外的采用锤击方式进行。

整个工程共需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622根,折合70007米,管桩长度有6m、9m、12m、13m和14m。平均深度26.7m,单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N,设计桩与桩中心间距2.4m。工程的±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7.350m,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准确的高程基准[2]

2公路路基工程PHC预应力管桩施工特性

PHC预应力管桩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工程的基础加固材料。这种桩以其优异的承载能力和施工便捷性而备受青睐。在生产过程中,厂家首先对钢筋进行张拉,以施加预应力。本施工过程要求精确控制张拉力和钢筋伸长量,以确保在混凝土硬化后能够形成有效的预应力。随后,高强度混凝土被浇筑在预张拉的钢筋周围,形成管桩的主体。利用蒸汽高压技术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不仅加快了硬化速度,还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整体性能。PHC管桩因此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和抗裂性强的特点,能承受长期的动态荷载和复杂的地质条件。

在实际的路基工程施工中,PHC预应力管桩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由于是工厂化生产,其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同时相比现场浇筑的桩,施工周期大幅缩短。预制的管桩可以直接运输到工地,通过专业的打桩设备进行快速安装。这种施工方式减少了现场作业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此外,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例如,在高速公路工程中,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管桩的直径、壁厚和长度都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加固效果[3]

PHC预应力管桩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地质和工程条件进行分析。例如,管桩的设计参数包括直径、壁厚、长度和承载力等,这些都需要根据土质、荷载和结构要求来确定。在软土地区,管桩可以起到很好的沉降控制作用,而在承载层较硬的地区,则需要确保管桩能够顺利穿透上层土壤,达到预定的持力层。在实际工程中,管桩的布置方式、间距和施工顺序也会影响整个路基的稳定性和施工效率。因此,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通过对管桩的合理设计和施工,可以确保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从而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PHC预应力管桩施工主要参数见下表1,单根桩长根据设计图纸向厂家订购制作。

表1 PHC预应力管桩施工主要参数

种类

混凝土等级

外径/mm

壁厚/mm

长度/m

PHC型

C80

300

70

≤12

400

95

≤12

500

100

≤12

550

100

≤12

600

100

≤15

600

125

≤15

800

100

≤15

800

110

≤15

800

130

≤15

3公路路基工程PHC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应用

3.1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预应力管桩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与检验。这包括确认管桩的规格、数量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例如,根据设计要求,可能需要准备外径为400mm、壁厚为95mm、长度12m的C80级PHC管桩。同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管桩无裂缝、无变形,且符合规范要求的制造偏差。

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环境等因素。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4]。同时,进行精确的现场测量,标定管桩的准确位置。例如,使用GPS或其他测绘仪器,确保每个管桩的位置误差控制在±5cm以内(以设计图纸要求为准),以保证后续施工的准确性和路基的稳定性。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计划,准备足够数量的施工设备,包括打桩机、起重机、运输车辆等。所有设备都应经过严格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包括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工人等,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例如,确保每位操作人员都熟悉打桩机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规程,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3.2桩位放样

在进行桩位放样之前,需要对基准点进行复核,确保其准确性。通常,基准点由业主或测绘单位提供,具有高等级的测量精度。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尺寸和角度,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或GPS系统,采用方格网法进行桩位的放样。专业人员将每个桩位的中心点准确投放在地面上,并用钢筋头插入土中作为样桩标识。为确保桩位的准确性,放样过程中应实时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每个桩位的坐标、高程以及放样时间等。桩位放样如下图1-2所示。

图1 施工放线           图2 桩位放样

桩位放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管桩的垂直度和位置精度。根据规范要求,桩位的投放必须控制在设计位置的允许误差范围内。为达到此精度,测量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且测量设备需要定期校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消除偶然误差。此外,所有桩位放样完成后,应由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查,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为了保证桩位放样的质量,监理单位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监理工程师需要对放样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所有桩位都符合设计要求。在复查桩位时,监理工程师应使用独立的测量设备进行验证,避免出现系统性误差。一旦发现桩位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应立即通知施工方进行调整。所有桩位经过监理确认后,需办理签证手续,形成正式的施工记录。这些记录将成为后续施工的重要依据,并在工程质量评估和验收时起到关键作用[5]

3.3管桩吊装

在管桩吊装前,必须对吊装设备进行彻底的检查,包括起重机的性能、吊索和吊钩的完好程度。此外,需要根据管桩的规格(长度、直径、重量等)、吊装范围,选择合适的起重设备和吊索。例如,一个标准尺寸的管桩可能重达数吨,因此需要使用额定起重量至少为10吨以上的起重设备。同时,操作人员需熟悉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操作程序。在实际吊装前,应进行试吊,以检验设备的可靠性和操作人员的熟练度。

管桩吊装过程中,精确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吊装时,应保持管桩垂直平稳地提升,避免摇晃和碰撞,这通常需要通过调整起重机的支腿展开宽度和平衡配重来实现。在管桩移动到指定位置上方后,缓慢下降,并利用导向装置确保其准确对准桩位。在此过程中,实时监控管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通常不超过1/200的桩长,即若管桩长度为20米,则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0厘米[6]。管桩就位后,立即对其进行校正以确保其垂直度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此时,可能需要使用水平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精密测量工具以及线坠进行双向检测、校正,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在校正完成后,应迅速固定管桩,防止其在后续施工中发生位移。固定方式可能包括焊接临时支架、使用锚固螺栓或其他机械固定装置。固定完毕后,记录管桩的实际位置和垂直度数据,供监理工程师审核和存档。管桩起吊与桩基就位示意图如下图3-4所示。

图3 管桩起吊                           图4 桩基就位

3.4压桩及送桩

压桩是管桩施工的关键步骤,涉及将预制混凝土管桩从地表压入地下预定深度的过程。此过程需要使用专用的压桩设备(如静力压桩机或打桩锤),并且要实时监控压力、桩深、贯入度等关键参数以确保达到设计要求。数据分析在这一阶段至关重要,因为它确保了桩的承载能力和位置符合规范。在开始压桩之前,工程师会基于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规范确定每个桩的预定深度和压力标准。实际施工时,记录每次施压后桩的贯入度,即每单位压力下桩下沉的距离。理想情况下,随着桩逐渐深入更坚硬的土层,贯入度应逐渐减小。如果贯入度突然增加或不降低,可能表明遇到了较弱的土层或是空洞,需暂停施工进一步分析处理。压桩数据分析还要考虑桩身完整性和垂直度。利用现代仪器如超声波检测器或磁通量探测器,可以检测桩身是否存在裂缝或空洞。同时,监测桩的垂直度,通常允许偏差不超过1/300的桩长。若发现超出容许范围的偏差,必须及时调整压桩设备,以避免后续结构安全风险。

送桩是指将管桩从存放区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吊装就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分析主要集中在管桩的运输效率和吊装精确性上。由于管桩的重量大且体积长,因此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和吊装方案对提高施工效率至关重要。数据分析工具,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用来优化运输路径,减少运送时间和成本[7]。此外,通过对天气条件、交通状况和施工时间等因素的数据分析,能够预测潜在的延误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在管桩到达施工现场之后,吊装作业的精度比较关键。在管桩工程中,压桩和送桩虽然是不同的过程,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整合两个过程中的数据对于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整合数据分析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了解整个管桩施工过程的效率和效果。项目管理团队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来自不同阶段的大量数据来识别趋势和模式,从而进行优化决策。例如,通过比较不同批次管桩的压桩数据,可以发现特定土层条件下的最佳压桩压力范围。同样,通过分析送桩过程中的时间消耗数据,可以改进物流计划,减少等待和停滞时间。

3.5接桩焊接

接桩焊接是管桩施工中连接各段预制混凝土管桩的关键环节,它要求高度精确和牢固以保障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力。在焊接前的准备阶段,数据分析的重点在于评估管桩的材料特性、焊接位置的准确性以及环境条件的适宜性。

首先进行的是材料特性分析。根据美国混凝土协会(ACI)和建筑规范,管桩通常使用ASTM C805或类似标准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应达到35MPa以上。通过实验室测试报告和现场取样检测,可以确保所使用的管桩符合所需标准。此外,焊接材料如焊条或预埋钢板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也需经过严格检验,例如焊缝金属的屈服强度必须达到管桩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0%以上。其次,对于焊接位置的准确性分析,利用全站仪或GPS系统对管桩的垂直度和对接端面的位置偏差进行测量。数据表明,接桩的两端平面偏斜不应超过1/200,且错位不应超过5mm。任何超出公差范围的情况都需要调整,以保证焊接后的管桩能够准确延续轴线。最后,环境条件分析涉及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焊接质量。数据显示,理想的焊接环境温度为5℃至35℃之间,相对湿度不高于90%,风速低于8m/s。如果环境条件不满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使用防风帷幕或加热设备来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焊缝质量。

在接桩焊接的执行阶段,数据分析聚焦于监测焊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参数,确保焊接作业的质量。这些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速度以及热输入等,它们共同决定了焊缝的成形和质量。首先,焊接电流和电压是决定熔池大小和形状的关键因素。根据AWS(美国焊接协会)标准,对于管桩接缝的电弧焊,电流通常设置在120至180安培之间,而电压则设置在17至22伏特之间。实时监控这些参数并记录在焊接数据记录仪上,工程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及时调整焊接工艺,防止过热或未熔合等问题的发生。其次,焊接速度直接影响到焊缝的冷却速率和结晶过程。数据表明,适宜的焊接速度应在15至30cm/min之间,过快可能导致焊缝出现裂纹或其他缺陷,而过慢则可能造成烧穿或形变。通过持续跟踪这一参数,可以确保焊缝均匀且无缺陷。最后,热输入是指单位长度焊缝所接收的能量总量,它与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有关。合理的热输入范围对于避免氢致开裂和其他焊接缺陷至关重要。经过计算,管桩焊接的理想热输入应保持在0.7至1.2kJ/mm之间。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可以确保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焊缝的合格率。焊缝检查示意图如下图5所示。

图5 焊缝检查示意图

3.6桩检

在基础工程建设中,桩检是确保桩基础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桩检的目的在于评估桩身结构的完整性、承载能力以及是否符合设计规范。为此,工程师会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地质条件以及桩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常见的桩检方法包括低应变动力测试、高应变动力测试、静载试验、超声波检测以及钻孔取芯等。以低应变动力测试为例,该方法通过在桩顶施加冲击力并记录桩身响应来检测桩身缺陷。数据显示,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测桩身浅部缺陷,如裂缝或接缝问题,且测试速度快,对桩身无损伤。例如,对于直径600mm、长度25m的混凝土桩,低应变测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并通过分析响应波形来判断桩身质量。

高应变动力测试则通过在桩顶施加较大的冲击力,模拟实际工况下的荷载情况,同时监测桩身的应力波传播情况。数据表明,这种方法能够评估桩的承载能力和桩身深层缺陷。例如,对于承载力要求为1000吨的工程桩,高应变测试可以通过分析应力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来评估其性能[8]

在桩检过程中,数据采集与分析是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无论是动力测试还是静载试验,都需要使用精密的仪器来收集桩身的反应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应力波速度、衰减系数、荷载-位移曲线等,它们通过传感器实时捕捉并传输至数据分析系统中。以静载试验为例,此方案直接测量桩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根据ASTM D1143标准,静载试验会在桩顶施加已知的静荷载,并记录桩顶的位移量。数据显示,对于一根设计承载力为1500吨的工程桩,静载试验可能需要持续数天至数周,以确保获得足够的数据点来绘制荷载-位移曲线。通过分析该曲线,可以确定桩的实际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公路路基工程PHC预应力管桩施工安全管理

4.1桩机操作人员培训

段落1:桩机操作人员培训

在公路路基工程中,PHC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要求高度精准和严格管理。考虑到桩机操作的复杂性及潜在安全风险,操作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关键。一个完备的培训计划应当首先确保操作人员对桩机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有深入理解。这包括了解桩机的各部分功能、操作控制系统、以及如何在不同工况下调整设备设置。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进一步地,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需覆盖各种潜在的危险情况。例如,他们应学习如何识别可能导致桩机失稳的迹象,以及如何在遇到地下障碍物时采取措施避免桩身损坏或桩机故障。此外,应对操作人员进行紧急预案培训,使其能够在突发事件如桩机故障或不利气候条件下迅速反应,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这要求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理论指导,还要有实际操作演练,以确保操作人员在真实情境下能够准确无误地执行应急程序。除了基础的设备操作和安全管理,桩机操作人员的培训还应包含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的知识。合理的维护可以显著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服务寿命,而及时准确的故障诊断与处理则能在出现问题时减少停工时间,保证施工进度。因此,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检查、维护和维修桩机的基本技能,包括对机械、液压、电气系统的常规检查,润滑和更换易损件等。同时,培训中应重视对操作人员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培养。安全意识强的团队能更主动地关注施工细节,遵守操作规程,从而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培训应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增强操作人员的风险识别和决策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现场环境时能够保持冷静,做出合理判断。

4.2吊桩施工安全参数控制

吊桩施工安全参数控制 在PHC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过程中,吊桩作业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其安全性对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必须对吊桩过程中的关键安全参数进行严格控制。这些参数包括吊桩的速度、起吊高度、旋转角度以及桩身的稳定性。例如,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起吊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不超过5米,以防桩身由于惯性力过大而产生不稳定摇摆,或与周围结构和设备发生碰撞。

吊桩施工安全参数控制 起吊高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安全参数,它必须确保桩底高于地面至少0.5米的安全距离,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桩的位置并进行准确安放。在确定起吊高度时,还需考虑到地质条件和桩的规格,以避免在过高或过低的高度上操作造成安全事故。同时,旋转角度通常不应超过制造商推荐的最大值,通常这个值介于20°到30°之间,以防止过度扭转导致桩身结构损坏或引发机械设备故障。

吊桩施工安全参数控制 起吊设备支腿位置的地基承载力是另一个重要的安全参数,必须确保起重设备支腿所在的地基承载力满足吊装要求,避免出现地基下沉导致吊机失稳倾覆,造成安全事故。

吊桩施工安全参数控制 为了确保这些安全参数得到有效监控,施工现场应指派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负责实时监控吊桩作业,设置警戒区域,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作业人员不得在起吊物下方站立、通行。并配备精确的测量工具,如激光测距仪和倾角仪,以精确测量和记录各项参数。此外,应有严格的记录制度来详细记载每次吊桩操作的所有关键数据,从而为现场管理提供透明的操作流程,并为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供追溯依据。通过这种严格的安全参数控制和监控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吊桩作业的安全性,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4.3施工场地平整夯实

施工场地平整夯实的重要性 在PHC预应力管桩施工之前,进行彻底的施工场地平整夯实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此步骤直接影响到施工现场安全以及最终桩基础的质量。不平整或者未充分夯实的场地会增加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的风险,并且影响打桩设备的移机,例如地基承载力的不足造成打桩设备、起吊设备的不稳定、管桩的安装和打入偏差,甚至可能导致辅助的起吊设备倾覆、工作人员的人身伤害。因此,在开始施工活动之前,必须对场地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包括清除障碍物、平整地面并进行充分夯实。打桩设备、起吊设备进入软基路段作业,须对设备采取支垫措施,增加设备与地基的接触面,以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施工设备要求,预防设备不均匀下沉、偏移。

施工场地平整夯实的方法与设备 为了实现有效的场地平整夯实,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建筑机械设备来完成不同阶段的工作。首先,推土机可以用来清理大块的杂物和进行初步的地面平整。随后,压路机则用于对土壤进行压实作业,增加其密度和承载能力。在进行压实作业时,需要根据现场土壤的类型和湿度来调整压实机械的吨位、速度和压实遍数。例如,粘土质土壤可能需要更多的压实遍数和较高的压力设置,而砂质土壤则相对较少。确保这些参数得到恰当的控制,是获得坚实均匀地基的关键。同时,所有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以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施工场地平整夯实中的排水系统建设 除了平整和压实外,良好的排水系统也是施工场地平整夯实工作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雨水的积聚会严重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导致土壤软化甚至流失,从而影响后续的施工安全和管桩的安装质量。因此,在平整夯实的基础上,应规划和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渠和适当的坡度设计,以保证雨水能够迅速排出施工现场,防止积水现象的发生。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雨季或多雨地区也能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不会受到不利影响。总之,通过严格的场地平整夯实工作,结合有效的排水措施,可以为管桩的顺利安装提供坚实的基础,并为整个建筑项目的长期稳定性打下重要的基石。

4.4作业前做好各项检查

在进行PHC预应力管桩施工前,进行全面的检查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必要步骤。这包括对桩机设备的检查、对施工材料的检查以及对施工方案的复核。设备检查应涵盖桩机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等关键部分,确保无磨损、松动或泄漏现象。材料检查则需确认管桩的规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且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损。施工方案的复核要确保每一步施工流程都清晰可行,且符合安全规范。此外,还应检查现场通讯、照明、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是否到位。通过这些细致的前期检查,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风险,为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不仅为公路路基工程中PHC预应力管桩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也强调了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系统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未来,在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的双重推动下,公路路基工程的安全性能和施工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侯德宝. 高速公路路基工程PHC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 (04): 187-189.

[2]万强. 控沉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 2021, (25): 81-82.

[3]李军. 高速公路路基工程PHC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1, (03): 110-112.

[4]何军美. 静压预应力管桩在路基工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13, 39 (02): 225-226.

[5]王志忠. 石武客运专线驻马店西站PHC管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 铁道标准设计, 2010, (09): 36-38.

[6]雷瑜, 张震, 孔庆哲.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PHC桩沉桩挤土效应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 2010, 27 (09): 9-14.

[7]戴松柏, 陈小兵, 丁建明, 朱泽友. 浅谈改进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 交通标准化, 2008, (04):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