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浅析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

徐灵闻

身份证号码:430424198807290328

摘要: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审计质量控制对企业经营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审计的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高效、高水平、高质量地开展审计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认识到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影响,提高他们对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的理解,并在整个审计活动中开展这项工作。为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分析,企业需要全面结合审计项目的相关内容,以确保审计过程中没有错误,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充分发挥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作用,保证企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全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方法

前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审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防范措施的意识,特别是审计后披露的大量财务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管理者对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防范措施的意识。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能有效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风险意识,使审计工作更有效地履行其监督职责。本文对审计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表明,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应根据市场经济机制的变化,灵活调整审计工作内容,及时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并兼顾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现状

1.1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而大部分企业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管理、审计程序与标准等方面并未形成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使得审计工作的效力未能充分发挥。机构设置方面,虽然审计机构单独设置,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但存在归属于总会计师或与财务分管领导统一管理的情况,导致其独立性与权威性受到一定影响,使得其监督者的角色未能充分发挥。审计人员方面,制度层面对审计人员的执业要求较低,导致其工作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欠缺,难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标准方面,存在技术落后,工作时间有限,审计计划不充分,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底稿与报告流于形式,审计成果无持续性监督机制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已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效。

1.2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着主导性作用,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也决定了审计工作效率的高与低。现阶段,企业发展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财务审计,而是覆盖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企业期望通过内审洞察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恰当的改进建议与对策,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企业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使得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受到了更大的挑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会计、审计专业,工作经历也主要与财务相关,缺乏经营活动方面的实践经验,不了解交易模式和业务流程,难以发现企业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在风险。另外,内部审计工作量日趋繁重,外勤时间有限,审计人员没有多余的时间深入了解各类业务的运营模式、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因此,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审计经验较难满足企业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需求。

1.3传统审计方法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目前,审计方法仍然较为传统,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一般是先确定审计目标与内容,然后通过现场检查合同、会议纪要、业务单据、交易凭证等资料,结合访谈、现场勘查等方式予以开展。在有限的外勤现场,查阅资料、整理底稿等基础工作耗费了较多时间,工作成果仅体现为满足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的形式要求,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效率较低。随着市场交易模式的多样化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日常的经营管理及业务流程大多依赖于信息系统,故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与预期,审计工作技术亟待改变。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技术、使用创新的审计工具等已成为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唯有此,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2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

2.1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审计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是否能够有序开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能否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应增强内部审计具有增值作用的意识,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确保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从根本上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根据国家财政部和审计署的相关要求,结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在需求,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并逐步完善,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制定合理的审计人员聘用制度,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进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2.2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两个途径进行选拔,其一,企业可从内部的业务、财务等相关部门选拔熟悉公司业务、具备财务经验的优秀员工

其二,企业可通过招聘外部审计机构具有丰富审计工作经验的资深审计人员,且招聘人员的知识领域需涉及金融、IT技术、法律等专业,通过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审计团队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审计人员参与培训,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之更加符合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需求。

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对提升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企业第一可通过激励政策发掘审计人员的内在动力,让员工在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下,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第二,可通过健全的考核体系,对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与工作质量做出评价,根据考核结果,总结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优胜劣汰,进一步提高审计团队的业务能力。总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可以更好的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2.3引进风险导向审计思路,改进审计技术与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时代进步与技术发展,市场环境、管理理念、业务模式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审计方法费时费力且难以应对当下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自从安然、世通等重大舞弊事件出现以来,审计行业开始反思传统审计理念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国外事务所意识到审计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密不可分,在审计实务中越来越重视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念。内部审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企业应当建立风险导向审计策略,在对经营风险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审计程序。另外,审计实务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现有的审计方法,如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并筛选出重要样本,运用取数工具从财务系统中直接获取数据并完成审计底稿中基本信息的录入等,从而减少简单重复的底稿编制工作、降低人工差错率,使审计人员的精力和时间得到释放,可以更多地关注经营风险事项。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发展的方向。

结束语:

概而言之,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内部审计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质量控制则是确保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前提。企业应该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意识,不断总结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需求,积极应对,优化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使之真正发挥提升企业管理、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推动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兴国,许鑫.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20(19):70-72.

[2]武光锋.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优化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21(07):181-183.

[3]陶瑞轩.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商,2016(02):125.

[4]余思思.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0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