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4
/ 4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邹玲1李春林通讯作者

邹玲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云南昆明 650300

李春林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和纵深推进,高职院校在承担培养新时代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也承担着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时代重任。本文通过探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融合路径,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民族认同感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应继续加强课程思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融合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有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复合型、高水平人才的时代重任和崇高使命。这些院校不仅致力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专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培育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作为高职院校实现这一使命的关键抓手,通过“课程思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理解人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成长之基。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和根本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有效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理念。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融合,以期提高教育效果,培养出更多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概述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思政,能够引导教师从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文化角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丰富课程内容、彰显课程思政功能的基础上,增强学生民族意识,有利于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主要强调高职院校在自身办学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元素有机融入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之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深厚家国情怀的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首先,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建立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始终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作为主要方向,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建设和思想意识成长的培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且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需求越发明显。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它主要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中,让学生在对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能够对学生在思想引导和道德熏陶上实现潜移默化的价值塑造。

其次,教师作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展开的第一人力资源,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以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等有效的与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进一步有效帮助和促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和家国情怀的培育,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专业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某一热点,结合所学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社会现象、探讨人生价值;也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实践体验法以及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感悟到思政教育的独特魅力。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主题演讲以及相关的社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

再次,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感,也能促进学校实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助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实现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赋能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实现和推动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这种教育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有效培育每一位中国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推动各民族的稳步发展、共同繁荣和民族的进步与团结。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

首先,其核心在于对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利益和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历史是民族发展的永恒记忆,是民族精神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旨在强调和帮助每一个中华儿女厚植爱国情怀,通过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传承和学习,在彼此的分享这段辉煌历史的过程中,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共同铸就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让中华各族儿女更加珍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过程中牢固树立“石榴籽一家亲”的坚定信念。

其次,在全球化发展的深刻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各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及联系变得更加频繁、更加紧密。建立在历史和文化基础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还须要进一步强调对中华民族共同利益和命运的认同。只有中华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同时来共同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此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该包括对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在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各民族间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所差异;既要强调和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要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和一体性。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功能

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够有效赋能民族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这也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通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以让各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走向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

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够有效助力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让中华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一个和平、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位各族儿女共同珍视和维护。这种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不仅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有利于各民族实现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和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还有助于有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发展中国家,各民族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通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才能够有效激发和深刻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中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是当代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团结和繁荣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这种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的有效融合路径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教师育人职责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国家引导高职院校教育回归教育本体价值及功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德才兼备、质优才精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复合型、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途径。[[2]]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不仅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复合型、高水平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造就和发展新时代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主要平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举措和中要策略。将“课程思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不仅有效凸显了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初心和使命,更有效彰显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立志于中华民族和平稳定、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久价值。[[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融合,对于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优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融合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标二者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高职院校始终致力于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实践能较强、创新能力佳的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而且也需要具备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思教育旨在通过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强化民族认同的同时培养中华各民族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将“课程思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融合,在有效培育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同时,也能排球更加敢于担当和有所作为的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课程思政”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各专业课程的始终,旨在通过学生在对专业课进行深入学习、打牢专业基础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培育新时代高职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

(二)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而且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广阔的舞台。无论实在医学护理、交通运输、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还是在文化艺术等领域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比如说,在医学护理课程中,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从医精神;在工程技术课程中,强调学生成为“大国工匠”的匠心精神;在经济管理课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这些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教育资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智力和动力支撑。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稳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支柱,让学生在“课程思政”的熏陶和感染下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及发展现状,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亲族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融入社会,努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三)具体的实施路径

1.思政课程中增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

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中,增设专门章节或课时来探讨和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这不仅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必然要求,更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家国情怀、公民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弘扬与传承。

首先,增设专门章节或课时来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和辉煌成就的文化自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栉风沐雨、坚韧不拔,生生不息。学生们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深刻理解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史是一部伟大的奋斗史,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造就了伟大的创造力和发展动力,从发激发和更加深刻地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民族。

其次,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增设课时来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从传统的民间习俗、传统节日到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激发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涉及到民族政策的介绍时,要结合国家的民族政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平等、团结和互助是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并以此来激发和帮助学生意识到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间的和谐共处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便于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反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新闻事件,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展开积极地讨论,让学生直观、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独特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读书交流会、报告会等来有效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具体形式,通过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民族英雄深入学校和课堂,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深刻地见解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得到有效锻炼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舞台。

2.发挥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在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在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独特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生动的学习资料的掌握以及亲身的实践中获得深刻地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内涵。

首先,通过挑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优秀的、典型的案例,以案例教学的形式来展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交流和讨论,从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选取具有鲜明时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和有教育性的历史事件、社会现象、人物事迹等案例或事例,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注入民族关系、文化传承、国家发展等的关键要素,让学生有效参与进来深入讨论,让学生在深挖案例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深入地案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而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更深刻地体悟。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选取应该考虑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尽量选取与学生年龄、兴趣、能力相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有更为深刻和充分的体验。

其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理解和认同、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民族考察、文化交流或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既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和深刻表达,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分享和成长,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在感受到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不断增进学生的相互尊重和相互了解,逐步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此外,在具体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细致、公正客观的反馈和评价。通过真实、具体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变化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实践进行反思、调整与改进,不断提高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效果与质量,在“课程思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实现由“教学相长”到“教研相长”的“双赢”局面。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认识和能力

在当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教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认识和能力,显得极为重要。这不仅关乎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关乎培养具有深厚民族情感、坚定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首先,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石。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人力资源,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教育方式与方法置换影响和关系着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旨在引导和培育学生对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有一个更为清晰地、正确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具备深厚的民族情怀、文化自信,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深刻地引导和感染每一位学生。

其次,提升教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认识和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明确自己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职责和使命,不仅需要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及要求,还要不断更新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适应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开展主题教育、主题教研等活动,引导教师深入思考、研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相关问题。在阅读相关书籍、展开教学研讨的过程中,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在有效掌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深刻内涵和要求的同时,积极展开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探索适合学生教育教学的方法,实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榜样,教师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师德高尚的等行为举止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极为重要且必要的,因此,对于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就要摆在一个非常凸出切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有效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确保教师们更够有效履行好“教育育人”的职责和使命,提高教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认识水平和能力需要从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民族情怀以及文化自信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只有如此,才能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中扎实有效展开,为培养和造就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实用型、复合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有机融合显得极为重要切必要。就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而言,其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效推动和强化“课程思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机统一、相互协调、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们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认同感,在提高高职学生们思想政治素养的过程中,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而且有助于培养具有高度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人才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海英,刘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思政之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927(39):112-113.

2.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03-18)[2023-12-17].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3.苏茜.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思政[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23,43(12):62-68+212.DOI:10.19898/j.cnki.42-1704/C.20231225.03.

基金信息: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J1764)——云南高职院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成果论文

作者信息第一作者:邹玲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1级民族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李春林,男(1983-),云南武定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9级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管理,职业教育


[[1]] 刘海英,刘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思政之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927(39):112-113.

[[2]]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03-18)[2023-12-17].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3]]苏茜.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思政[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23,43(12):62-68+212.DOI:10.19898/j.cnki.42-1704/C.202312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