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表现性评价---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4
/ 1

关注表现性评价---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策略的研究

周艳慧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二小学(课题组) 471003

一、课题的提出应运而生

1.“双减”政策的提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教育部党组将其作为“一号工程”。那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则成为了“双减”的配套措施之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课堂是实施教学实践活动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研究小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并针对学习过程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则成为了我们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任务。

2.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标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要求。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要求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过关注,优化学生课堂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课题简介。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基于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研究来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促进其优化学习过程,形成学习能力,取得学习进步和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课堂学习活动”和“过程性评价”是两个关键词。“课堂学习活动”是指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临时生成的内容等在内的一切与教学相关的活动。

“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课堂表现、学习状况开展全过程、全要素的评价,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实现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落实语文教学目标等多重效果。

二、表现性评价介绍

以学生“所做的”来评价学生“能做的”,这就是表现性评价。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我们走入了核心素养引领教育的时代。大单元设计、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它们都需要“表现性评价”这一伴侣。表现性评价,正展现出无比灿烂的前景。宏观设计、学理发展、教学融合和考试探索,是表现性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四大领域。锁定“教学融合”领域,聚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表现性评价镶嵌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以评价促进学习,将评价当做学习。

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产生的各类表现,如测试试卷、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小组研讨成果、调查报告、体验性表演活动和个人反思日志。通过这些表现性材料了解学生在课堂任务群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和精神态度,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全面记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

三、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与课题推进的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就是指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或问题解决、任务完成中运用评价工具观察学生言语活动的过程及产生的成果,以此评价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的方法,座位中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表现性评价适用于评价表现性技能,如朗读、复述等和复杂的表现性任务,如演讲写作等。

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性评价与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的联系表现在:1.学生课堂表现就是学习过程的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就是在教师有计划地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行为。学习表现越充分,学习过程就生动,学习效率就越有效。2.学生课堂表现水平的高低就是学习过程质量高低的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测试试卷、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小组研讨成果、调查报告、体验性表演活动和个人反思日志等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学生课堂积极表现水平越高,教师指导越有效,学生吸收和消化能力越强,学习效率就越高。3.学生课堂表现对于改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形成多样化的学生成长记录,全面而科学的衡量学生的发展。

表现性评价能恰当的匹配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适用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语境,将有助于实现过程性评价的具体目标,促进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