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4
/ 2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韩昊

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       江苏泰州      225721

摘要目的:再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法:于我院展开本次研究工作,时间范围在2023年5月——2024年5月,共选择此期间接收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将其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先入院的30例患者给予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后入院的30例患者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分别以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进行命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和术后恢复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且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各项数据的比较结果均显示为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针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不仅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还能促使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改善,所以该治疗方法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穿孔性阑尾炎;效果;炎性因子

穿孔性阑尾炎是急性阑尾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常需要及时而有效的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如腹膜炎和脓毒症的发生。当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经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重视,但是其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探讨,相关的炎性因子水平也需加强探究[1]。本研究基于此,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应用,展开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分析

此研究实验地点选择以我院为主,时间范围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研究对象选取为此期间接收的60例患者,均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同意研究配合。在此基础上开展对比实验,分组方法为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其中先入院的为对照组,后入院的为实验组,每组纳入30人。实验组中,男性/女性人数=15例/1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1岁-77岁,其对应的年龄均值为(45.45±5.45)岁,患者病程范围则在2-5天,均值为(3.34±0.45)天。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人数=14例/16例,患者的年龄最大值和年龄最小值分别为76岁和22岁,均值为(45.10±6.00)岁,同时患者的病情最长为5天,最短为1天,均值为(3.44±0.65)天。在统计学方法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结果显示均为P>0.05。表明本次对比研究成立。

1.2方法

    对照组的30例患者给予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先给予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处理,一般情况下,选择患者右下腹麦氏点作为切口位置,将相应位置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使阑尾组织暴露,提供充足的手术视野,切除阑尾之后,针对其根部实施结扎处理。后对切除切口进行处理,包括清洗、查看。确认无误后,为患者置入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

实验组的30例患者,给予其提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首先实施全身麻醉,同样给予患者全麻干预,随后在患者脐部上方大约1cm左右的位置穿孔和建立气腹,由观察孔将腹腔镜置入到患者腹腔当中,并对其阑尾及相关组织的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再于左下腹位置做一主要操作孔,长度为1cm,副操作孔位于麦氏点,长度为0.5cm。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全面清理腹腔,确认其中积液完全清除之后,分离黏膜组织,再针对阑尾根部、相关动脉逐一实施电凝处理,确认电凝处理效果符合阑尾切除标准后,套扎阑尾并给予切除,完成后经由主操作孔取出阑尾。再一次观察阑尾及相关组织的情况,电凝处理残留黏膜,吸出阑尾脓液并清洗腹腔,确认患者腹腔内无异常情况,可以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征,包括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主要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ɑ和白细胞介素-8。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6.0软件进行计算。(±s)表示计量资料的均值和标准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主要计算并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数据,并使用t值验证数据的差异性。如果计算后的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手术指征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和术后恢复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均显示为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各项手术指征和术后恢复情况(±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首次排气时间(h)

首次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

实验组(n=30)

24.56±2.44

22.45±5.02

25.48±4.55

5.84±1.05

对照组(n=30)

55.87±2.45

51.26±9.54

49.58±5.16

8.95±1.58

t

49.596

14.638

19.187

8.97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为P<0.05,具体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性(±s)

组别

白细胞介素-6(ng/ml)

C反应蛋白(mg/L)

肿瘤坏死因子-ɑ(mg/L)

白细胞介素-8(ng/ml)

实验组(n=30)

35.26±5.88

57.48±8.65

1.22±0.14

34.18±4.59

对照组(n=30)

51.25±7.45

65.28±9.55

1.95±0.85

48.35±7.51

t

9.228

3.316

4.641

8.818

P

0.000

0.002

0.000

0.000

3讨论

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腹痛疾病,通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往往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症状,穿孔后可能引起腹膜炎、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2]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探查下进行,采用少量的切口,操作视野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手术过程中,可通过腹腔镜清除阑尾脓肿或炎症,并在必要时进行阑尾切除,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将其应用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意义显著。在术后恢复方面,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患者康复迅速。而且腹腔镜手术切除术因为创口较小,所以能够减少术中和术后炎性因子的释放,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炎症反应也不易发生,所以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更快、效果更好[3]

综上所述,作为典型的微创手术,腹腔镜阑尾切除已经在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其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炎性因子水平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可见该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坦,吴盼盼,霍占伟,等.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J]. 系统医学,2023,8(13):137-140,149.

[2] 张志安.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 健|康必读,2022(8):257-259,282.

[3] 黄东亮. 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J]. 基层医学论坛,2024,28(7):45-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