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5
/ 2

苓桂术甘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王学朝

通江县洪口中心卫生院  636741

摘要:目的:分析苓桂术甘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作为实验对象探讨治疗效果。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实验组采取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分析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有效保障了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机体康复,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后保证病情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加减;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脑血管性疾病发展到终末期阶段出现的病症,由于我国老年人人数的不断增多,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涨。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临床并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一些药物和治疗方案控制患者病情的进展,西药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但长期用药不仅会影响治疗有效率,还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的发病,给患者预后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中医在临床的进步,在治疗一些慢性的、严重的病情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苓桂术甘汤属于温和祛湿剂,主治中阳不足引发的疾病,本文则探讨苓桂术甘汤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作为实验对象探讨治疗效果。患者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患者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患者肝肾功能正常,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肝肾功能等其他脏腑功能异常的患者,对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未按照医嘱用药的患者均不纳入本文实验。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例数

心功能分级

平均年龄

(岁)

平均病程

(年)

男性

女性

III级

IV级

实验组

25(52.08%)

23(47.92%)

33(68.75%)

15(31.25%)

65.82±9.14

2.21±1.05

对照组

26(54.17%)

22(45.83%)

35(72.92%)

13(27.08%)

66.05±9.72

2.31±1.28

X2/t

0.288

0.445

0.143

0.152

P

>0.05

>0.05

>0.05

>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保持常规的氧疗、卧床休息等,给予强心药和利尿剂进行治疗。取坎地沙坦酯片8mg给予患者口服,每日用药1次;患者每日口服25mg美托洛尔片,早晚各用药1次,配合服用地高辛0.25mg,每日用药1次。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注意管理好饮食,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方案,多休息,戒烟戒酒戒茶戒咖啡。连续用药2周观察治疗效果。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苓桂术甘汤加减用药。苓桂术甘汤方组为:茯苓30g、桂枝12g、白术12g、附子(先煎)16g、干姜12g、猪苓12g、泽泻16g、车前子(包煎)12g、桑白皮12g、甘草6g。若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血瘀情况较为严重,可加丹参30g、红花12g、当归12d;若患者阴虚症状较为严重则可加生地黄16g、麦冬12g、山萸肉16g;若患者痰湿症状严重可加瓜蒌16g、薤白16g;气虚症状严重患者加黄芪32g、人参16g[1]。水煎服,日服一剂,早晚分服。连续用药2周观察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  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表现的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正常,表示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好转,心功能有一定恢复,表示治疗好转;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心功能无变化,表示治疗无效。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各项指标,例如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利钠肽、心输出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2]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包括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独立数据对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组件对比的实验价值得到认可。

2结果

2.1心功能指标改善水平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心功能指标改善水平

心功能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LVEDd(mm)

65.25±7.62

61.05±7.33

2.752

<0.05

BNP(pg/ml)

159.42±34.62

175.36±42.38

2.018

<0.05

LVEF(%)

46.33±7.25

41.42±9.61

2.826

<0.05

CO(L/min)

5.25±1.32

3.05±1.47

7.715

<0.05

SV(ml)

57.96±4.62

47.14±4.33

11.839

<0.05

CI(min/m2

3.92±0.46

2.75±0.55

11.305

<0.05

2.2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有效率

组别

例数

有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

48

40

7

1

47(97.92%)

对照组

48

35

5

8

40(83.33%)

X2

14.335

P

<0.05

2.3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分)

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分)

实验组

48

30.81±5.46

12.21±3.14

对照组

48

30.95±5.72

20.41±4.33

t

0.123

10.622

P

>0.05

<0.05

3讨论

心力衰竭在中医范畴中属于心衰病、咳喘、心悸、怔忡的范畴,心力衰竭的发病与患者感受外邪、饮食、情志、先天不足、身体素质虚弱等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病情的发展会累及心脏,心脏阳气不足则血液运行受阻,血液不行则化水,痰水互结则遏制心阳,阻塞心气引发心衰的症状。随着心力衰竭疾病的发展还会累及肺脏、肝脏、脾脏和肾脏,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患者也因为个体差异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症状和证型[3]。中医治疗的最大特色就是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性用药,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本文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茯苓入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的效果;桂枝入心肺膀胱经,具有温经助阳、解肌发表的效果,两种药物联用可以提高通阳化气、下气利水的效果;白术入脾胃经,具有利水渗湿、理气健脾的效果,白术与桂枝合用则达到温阳健脾的效果,茯苓合用则提高了健脾利水的效果。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效果、附子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效果,两者合用则可相互搭配、相互抑制,发挥温阳利水的功效[4];干姜具有散寒回阳、通脉止痛的效果,猪苓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车前子可以利水化痰,桑白皮有利于利水消肿止咳平喘。因此苓桂术甘汤全方具有温阳利水行气、化痰消肿平喘的功效。通过现代药理学的分析,附子和干姜都具有强心和兴奋心脏的效果,附子有利于提高心脏的收缩能力,搭配干姜后短期心脏收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茯苓、桂枝、附子、干姜、泽泻、猪苓以及桑白皮在促进心脏血液运行、改善水钠潴留、抑制心肌重构以及强心上有良好的效果,对改善心力衰竭有不错的效果。

苓桂术甘汤作为基础方剂,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症候进行药物的加减用药,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痛经止痛的效果,红花为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对治疗血瘀患者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搭配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效果,麦冬为养阴药,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山萸肉具有补益肝肾的效果,对治疗阴虚患者有良好的效果。痰湿严重患者取瓜蒌、薤白搭配用药,瓜蒌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的效果,薤白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效果。气虚患者配合黄芪和人参,黄芪为补气药,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行滞通痹的功效,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复脉固脱、生津养血的功效,对气虚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临床典型症状为水肿、咳嗽、呼吸困难,尤其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涨,西药治疗是以改善心动频率、维持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为主要目的,但长期用药会有一定副作用,中医在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有更好的优势,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保障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腾飞,金虎,王品晓.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3,55(07):58-61.

[2]王建云.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06):60-61+64.

[3]杨英俏.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7):218-219.

[4]王诗明.苓桂术甘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