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7
/ 2

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探究

赵警

衡山县河湖与水资源事务中心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的物质条件的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文章论述了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状况,剖析了其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引言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工程管理的好坏对项目的成功与否、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对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

在当前的现代化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面临着多重挑战与机遇。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涌现,为工程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目前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管理上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技术与管理水平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1.1.缺乏技术创新

相对于其他工程而言,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受到行业规则的制约,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理论都有很大的差异,没有办法制定出统一的管理方式,这就造成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而且施工技术水平低下,短期内也没有创新,现有的施工技术也缺乏实用性。此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在施工技术上,还是在智能化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施工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还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施工管理技术水平达不到标准,缺乏智能化、信息化,与水利水电施工现场不相适应。为了满足施工现场管理的需要,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都需要不断地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理论,为现代化水利水电的高效管理提供保证。

1.2.管理模式较为传统

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传统的管理方法以手工记录为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信息不够及时、准确。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传统管理模式以传统的经验与模式为主,缺乏创新性与多元化思维,已无法满足现代管理的要求。同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部门协作方式比较单一,信息共享与协作效率低下,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从而影响到项目的进度与效率。

1.3.人才缺乏和培养不足

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对工程技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很难满足现代化建设对管理工作的需要。当前,我国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中,对高水平的专门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现行的人力培养体系尚不健全,教育培训资源严重不足,致使人力资源的总量和质量都无法达到需求。此外,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人员流失。这将对我国水利水电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改进对策

2.1.加强管理技术创新

在现代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持续的管理改革,以确保项目的质量稳定地提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如:信息化、卫星遥感等。一是在信息化的管理流程中,可以帮助运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技术,将信息管理系统看作是一个基本的平台,与其它的管理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这些管理技术的功能充分地利用起来,例如,数据采集、仿真模拟和数据库等,这些都和信息管理系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确保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同时地对施工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管理。建筑企业应对其进行经常性的巡查,以确保其应用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其应用年限的目的。二是由于卫星遥感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而且可以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实时监测。通过卫星遥测技术,将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状态实时传输至总控台,使调度员能够及时掌握工程的运行情况,并据此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运用卫星遥感,扩展了监测区域,可对整个水利项目进行全程监视,以达到改善工作效率与品质的目的。

2.2.改进管理模式,优化工程建设

要实现水利水电项目的现代化,就需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积极地探讨适合于水利水电项目的新型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将水利工程的施工和运行划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并对其实施过程加以控制和控制。通过构建工程管理体系,运用工程管理软件等多种手段,将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还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和运行实施分级管理,建立相关的管理规范和流程,用精细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水平。例如,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整个工程实施全过程进行管理,为工程的施工和运营提供安全、环保和质量保障。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项目施工和运行业绩进行评价和监控,实现项目施工和运行全流程的业绩透明化和标准化。通过制定项目建设和运行人员的业绩考评体系,使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者能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工作之中,从而提升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就某一大型水站来说,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一般都是由部门牵头,根据设计部门、施工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环保部门、安全生产部门等不同部门的功能来进行分工合作。该方式的弊端是,各部门间缺少协作,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从而造成信息的非对称与落后,并且还会出现诸如“推诿”等问题。但是,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将水电工程划分为多个子项目,各子项目都有一个专业的小组来承担,利用项目管理软件等各种手段,使信息能够进行分享与协作,使项目管理者能够对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好的把握,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定。该管理方式的优势是,可以增强整个项目的控制,使各部门间的关系得到有效的调节,降低了信息非对称与信息延迟,从而提升了项目的施工效率与品质。

2.3.引进优秀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在当前水利水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无论哪个行业,都离不开人才,水利水电行业更是如此。当前,由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已成为制约其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破解这个难题,必须从加强人才培养入手。通过建设水利水电的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为水利水电相关领域的人才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吸收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理念,全面提升我国的科技和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通过招聘、交流等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吸收其经营管理经验,创新思维,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项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的好坏对项目的施工和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水利水电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全行业员工的支持与参与。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杨涛.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07):212-214.

[2]徐东.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03):294-295.

[3]曹晶.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与完善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9,(0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