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提升水资源保护能力的水生态环境修复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7
/ 2

面向提升水资源保护能力的水生态环境修复策略研究

钟胜强

湖南泽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水生态环境修复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提升水资源保护能力的水生态环境修复策略,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面向提升水资源保护能力的水生态环境修复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能力水生态环境修复策略

引言

水生态环境修复是提升水资源保护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从湿地保护与恢复、河道改造与河岸生态建设、农田与农业管理、生态补偿与环境税收、社会参与与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水生态环境修复的关键策略。研究认为,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河道改造与河岸生态建设、农田与农业管理的综合实施,结合科技创新和社会参与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水资源保护能力,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

1水资源保护能力和水生态环境修复的意义

1.1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水资源保护不仅涉及到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关乎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水质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给水资源带来了严重威胁。有效的水资源保护不仅可以确保人们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需求,还能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健康。此外,水资源保护还有助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减缓气候变化,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和责任。

1.2水生态环境修复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经济的发展,水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水污染、湿地沙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修复对于维护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首先,水生态环境修复可以改善水质和水资源的可供性,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产需求。其次,修复水生态环境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水生态系统是众多生物栖息地和种群繁衍的基础,其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此外,水生态环境的修复还可以提升景观价值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恢复水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和服务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

2当前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水污染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工业废水、农业农药、生活污水等排放导致水体受到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严重影响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利用压力持续增大,部分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给水资源带来不确定性和挑战,极端干旱和洪涝事件频发。水体富营养化、湿地退化、河流断流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跨界水资源管理和水权纠纷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国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存在合作、争端甚至冲突,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因此,当前水资源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3水生态环境修复策略

3.1湿地保护与恢复

保护湿地可以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缓洪水泛滥,防止干旱和水土流失,并提供了众多物种的栖息地。为实现湿地保护与恢复,首先需要制定和严格执行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湿地的管理与监测。其次,进行湿地恢复和修复工程,包括恢复湿地水位、增加湿地面积、恢复植被等措施,以增加湿地的净化和保水能力。此外,注重湿地生态补偿与保护,通过支付生态补偿费用,鼓励湿地保护者保持湿地的自然状态。同时,加强公众教育与参与,提高大众对湿地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湿地保护与恢复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全社会的合作与行动,才能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3.2河道改造与河岸生态建设

通过河道改造,可以优化河流结构,提高水质和水量调控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同时,对河岸进行生态建设,可以提供更多栖息地和保护区域,增加植被覆盖,有利于维持河流生态平衡。河道改造包括清淤、疏浚和景观设计等措施,旨在改善河道通行能力和防治洪涝灾害;而河岸生态建设则注重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倡导自然恢复,为鸟类、鱼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环境。有效的河道改造和河岸生态建设有助于提升河流的生态功能,改善景观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在水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河道改造与河岸生态建设应当得到充分关注和支持,以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3.3农田与农业管理

采取节水农业技术和土壤保护措施是关键措施之一,可减少灌溉用水量、降低农药农肥的使用量,从根本上减轻农业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通过推广精准施肥、滴灌、旱作农业等技术,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强化农田土壤保护与改良,采取耕地轮作、植被覆盖、有机肥料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质量,同时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农田与农业管理的科学化与绿色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生态环境协调共生的关键路径,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农民教育,可以逐步实现农田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提升,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3.4生态补偿与环境税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可以调动各方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保护。企业和个人在利用水资源时需要缴纳一定的生态补偿费用,用以支持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同时,征收环境税或资源费等方式可以增加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成本,引导其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这些手段不仅能够限制破坏性活动,鼓励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还可以为水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通过生态补偿与环境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优化和水生态环境修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生态补偿与环境税收制度的有效实施,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5社会参与与科技创新

社会参与可以有效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增强公众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认识和参与度,提高整体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开展公益宣传教育、组织环境保护活动、建立志愿者队伍等措施,可以促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来。同时,科技创新在水生态环境修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断推动科技研发,引入先进技术和绿色工程,如生物修复技术、水资源智能监测系统等,可以提升水生态环境修复的效率和成果,为实现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因此,社会参与与科技创新应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工作。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应当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以实现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结束语

总之,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水生态环境修复事关国计民生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强化政策法规建设、加强社会教育,方能使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苗欣慧.淮河流域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浅析[J].治淮,2022,(12):14-16.

[2]刘萌硕,郝子垚.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路径探索[J].中国工程科学,2022.039699.

[3]郝垭珑,范炀.国家水网建设、水安全保障与水生态修复[J].中国工程科学,22022.039669.

[4]李文鹏,郑跃军,吴爱民等.我国水资源调查技术体系构建初探[J].地理信息世界,2022,29(05):28-34.

[5]霍守亮,张含笑,金小伟等.我国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