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方案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7
/ 2

社区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方案的构建

王艳翠  

宝力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危害程度也在不断加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内接受治疗、随访、康复、教育及健康管理等服务,社区慢病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具有依从性差、不能按时用药等特点。为提高社区慢病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用药风险,本文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方案的构建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方案;构建

引言

由于慢性病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疾病的不良事件也较多,因此必须在社区医疗机构中建立安全用药管理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和安全用药水平。医护人员和慢性病患者自身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药品使用安全是关系到生命安危的大事,医护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慢性病患者要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掌握安全用药知识。

一、构建社区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方案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居民健康管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等任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和慢性病患病率的增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慢性病管理和治疗任务。为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卫生行政部门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和规范。为提升社区慢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水平,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方案。

二、社区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方案的构建

1.优化管理模式

(1)建立安全用药管理中心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专业、全面的用药指导,提供安全用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与家庭医生、社区护士组成安全用药管理团队,负责社区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工作。

(2)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服务手册,建立电子信息系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面对面、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从患者和药师角度出发分析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并给予建议,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药品和治疗方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全程监测、跟踪指导和反馈。

(3)优化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及临床需求提供最优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病情稳定、依从性好的慢性病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长期处方,并加强用药教育,对病情波动、依从性差的慢性病患者采用持续非药物治疗。

(4)优化健康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知识讲座。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在社区门诊开设安全用药咨询窗口,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安全用药相关知识。

(5)构建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发挥临床药师专业优势和临床经验丰富的特点,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建立和维护社区慢性病患者用药电子信息系统,通过药学查房、审核处方、咨询等形式对安全用药进行专业指导。

2.建立社区用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用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基于互联网进行安全用药管理,为医护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患者可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用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涵盖用药安全信息收集、用药指导、患者评价等多个模块,能够为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患者用药行为进行全面、实时、有效的记录和跟踪,对患者用药过程进行动态评估和预警,还可将相关信息实时共享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中,如居民健康档案等,进一步促进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的管理。

3.对用药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1)为保证用药安全,应该加强对药品用法用量的监控,避免因用药不当或患者自身原因而出现的药品使用错误。常用的监控方法有:以药盒上的药名、剂量及用法为主要内容进行定期检查;通过建立患者用药档案,利用电子处方系统等方式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用药错误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

(2)加强对患者用药的教育、指导和监督。慢性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患者不能正确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能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或者是由于多种疾病同时需要用药、疾病治疗过程中用药剂量发生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的。社区医院应该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用药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其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

(3)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品使用全过程管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药品使用方法,加强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评价。例如通过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是否可控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用药是否安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医务人员提供有关药品知识的信息和建议来指导医务人员如何合理、安全地使用药物等。

4.建立健康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

由于慢性病患者往往患病时间长,病情变化快,社区医生应积极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定期对其进行随访和监测,尤其是对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应经常进行门诊随访,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良的用药习惯,对于健康档案中的重点人群要做到重点管理。

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方案的建立应考虑到不同社区慢性病患者所处环境、家庭情况等因素,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例如针对文化程度低、收入低、行动不便等特点,应制定上门随访服务方案;对于糖尿病患者可提供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服务;针对老年人应制定居家随访计划;对于具有危险性因素的慢性病患者,如精神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应重点观察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等。另外,在健康档案中还应记录社区医生和家庭医生提供的用药指导意见。

5.建立患者用药档案。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都不一样,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患者用药档案非常必要。档案内容包括:(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等;(2)患者诊断信息,包括疾病诊断、疾病分类与代码、治疗药物等;(3)患者用药信息,包括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及用法、用药途径及注意事项等;(4)患者健康状况,包括一般健康状况(如身体状况等)和特殊情况(如精神状态等);(5)特殊治疗药物,包括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等)和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等);(6)用药随访信息:包括用药随访的时间、地点及人员;(7)用药教育信息:包括用药教育的内容、形式及人员;(8)其他信息,如患者的联系方式等。通过对患者用药档案的建立,可以更好地指导社区医师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三、结语

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从“以患者为中心”出发,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让患者正确掌握疾病的知识、治疗方案和药物用法等。慢性病管理是一个持续过程,社区医疗机构要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持续性的、主动地和全面的服务,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及时发现并处理用药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陈芬菲,李辉,张小玲,梁栋.基于四位一体的“114”远程居家照护模式应用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6):147-150.

[2]谢萍.用药管理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6,29(33):118-119.

[3]张银玲,刘文娜.关于社区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10):396-396.

[4]王慧,吴惠,王素萍.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20,0(2):276-281.

[5]刘丹,王高频.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经济负担、自我用药管理、生活质量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21):3966-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