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规划实践及环境效益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7
/ 2

农村生活污水规划实践及环境效益评估

张远

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富源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

摘要:面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严峻形势,我们迫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规划实践及其环境效益评估,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深入研究和总结,希望能够为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支持。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规划实践;环境效益评估

引言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是当前环境治理领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污染程度不断增加,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80%的农村地区存在着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或不存在的问题,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环境卫生问题日益突出。例如,某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水直接排放的严重污染,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健康。此外,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中所含有的有机物、重金属和细菌等有害物质也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农田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农村生活污水规划实践

(一)污水产生来源与特点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居民生活中的污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厨房洗涤、浴室排放和厕所排泄等。而农业生产中的污水则包括农田灌溉、施肥、养殖业粪便和农药使用等。这些污水含有各种有机物、营养物质、重金属和微生物等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迫在眉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污水处理技术选择与布局: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选择需要全面考虑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实际应用情况。例如,在某个农村地区,采用了人工湿地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该技术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降解,同时净化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此外,还有一些地方采用了生物膜反应器技术,通过在生物膜表面生长的微生物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在技术选择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充分考虑到污水产生源、处理工艺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网的建设情况,以确保治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三)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建设: 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的建设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环节,其合理设计和有效运行对于保障治理效果至关重要。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设计收集管网和输送管道,充分考虑到污水产生量、污染物浓度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同时,需要加强对管道材料和防腐措施的选择,确保系统的安全和耐久性。此外,对系统的维护与安全保障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二、规划与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

(一)资金筹措问题: 污水治理项目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农村地区的财政资源有限。因此,针对资金筹措问题,一些地方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某地政府通过拨付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申请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等途径,积极筹措项目资金。同时,还采取了灵活的资金整合方式,将政府资金、社会投资和金融贷款等进行整合,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筹措问题,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二)居民参与问题: 居民对污水治理项目的参与和配合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着居民意识不强、参与意愿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居民的参与和宣传教育工作。例如,通过开展污水治理宣传活动、举办居民培训班和座谈会等形式,提高居民对污水治理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其参与意愿和行动力。同时,还建立了居民代表委员会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和组织居民参与污水治理工作,提升居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居民参与污水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政策支持问题: 污水治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而在一些地区,政策法规和政府政策支持可能不够到位,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力、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支持措施,加强了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了责任主体和执法标准。例如,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污水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还加大了对污水治理项目的财政和税收支持力度,提供了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扶持措施,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农村生活污水规划实践与环境效益的关联分析

(一)规划实践对环境效益的促进作用

农村生活污水规划实践与环境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规划实践能够有效促进环境效益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合理利用: 通过规划实践,可以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等,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合理规划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规划实践能够促进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传统技术向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通过引进和推广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进而提升环境效益。

3. 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实践有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体和土壤环境。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污水处理设施,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周边水域和土壤的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居民生活条件改善: 规划实践还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其生活质量和环境舒适度。通过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可以减少臭气和病原体的传播,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居民健康。

(二)环境效益对规划实践的反馈与影响

环境效益评估结果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实践具有重要的反馈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规划方案: 以某地区为例,通过对污水处理项目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估,发现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方面效果不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严重。基于评估结果,该地区调整了原有的污水处理方案,增加了生物膜反应器和人工湿地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效率,有效减少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改善了水质状况。

2. 改善治理效果: 某污水处理项目在实施初期,环境效益评估发现,项目运行效率低,处理效果不明显,水质指标未达标。针对评估结果,项目管理方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并加强了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调整,项目的处理效果明显改善,水质指标稳步提升,水体富氧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3. 提升社会认可度: 某地区的污水治理项目在实施初期,受到了居民的质疑和反对,存在着社会认可度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项目管理方开展了环境效益评估,公布评估结果并接受社会监督。评估结果显示,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改善当地水质状况,减少水体污染,提升周边生态环境质量。这些评估结果的公开透明,有效提升了项目的社会认可度和可持续性,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完善监管机制: 某污水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环境效益评估结果发现存在着管理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存在着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规范、排放超标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项目管理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项目的监管和管理。建立了健全的监管机制和运行管理体系,设立了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度,加强了对设施运行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了项目的正常运行和管理。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项目的治理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四、

本文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规划实践及环境效益评估的探讨,强调了其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实践方法,提升环境效益评估水平,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探索及示范研究[J]. 李现瑾;魏浩斌;孙洪芹;房慧德;华子雯;刘新宇.市政技术,2023(10)

[2]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展望[J]. 余文敬;王美.节能与环保,2022(11)

[3]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模式分析[J]. 董丽伟;张伟;白璐;许春莲;王冠淳.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