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7
/ 2

对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王秀明

河北省张家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鹰小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出现的一种创新自主型学习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遵循自主性、综合性、协作性、竞争性等原则,将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特征充分展现,从而实现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整体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不仅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应使其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愿。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有效方式,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一、前言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教学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高效教学策略,引起了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逐步开展了与合作学习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将合作学习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以合作互助的方式突破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某个知识点,在交流与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每个人的经验、能力以及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的一种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分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科学分组,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认知特点等因素,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划分小组。接着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各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而后依次发言,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思维碰撞中衍生出不同的想法,经过讨论总结出最佳答案,并派出一名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则要将各组的学习成果整合起来,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使全体学生获得共同进步。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入和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合作学习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智慧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学生需要主动参与,与小组成员一起探讨、解决问题。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集思广益,可以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个人品质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还能形成集体荣誉感,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还能促进良好课堂环境的形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会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完善合作基础保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首要任务是组建学习小组。教师基于对学生性格、学习情况、学习需求等的了解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保障。在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建立科学的分组观念。首先,教师应明确小组成员人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保证各小组成员数量适中,避免成员过多或过少。其次,小组成员在认知、思维、能力等方面应具有一定差异。最后,教师应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竞争性特点,使各小组的学习能力保持在同一水平上,避免出现组与组之间差距过大的情况。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出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检测,评估其对简单的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接着,教师根据课前检测与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基础”“一般”“良好”三个层次。最后,教师分别在“基础”层次中选出3名学生,在“一般”层次中选出2名学生,在“良好”层次中选出1名学生,使其组成6人学习小组。这样组建的小组实力相当,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公平性。

(二)合理确定小组分工,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科学划分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数学基础、领悟能力、兴趣爱好等,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将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分为一组,使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每组控制在4~6人,并为他们分配具体的任务。各小组可以自行推选一名组长,其他成员分别担任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共同探究本课的重点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

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学生需要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先用“23×30=();47×20=();42×19≈();58×41≈()”等口算题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特点将他们划分为5人小组,共同分析教材中的例题:王阿姨从自己所在城市乘火车去上海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上海距离多少千米?教师要求学生计算出问题的答案,并讲解具体的解题思路。具体过程中各小组的观察员负责阅读题干,列出算式:145×12;分析员负责结合所学内容探究解题方法;记录员要将大家的方案罗列出来: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在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使用估算的方法,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得1800,但实际答案会小于1800。最后,各组的汇报员阐述组内成员讨论的最终结果,通过合理的分工提高小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包括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实物情境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境,利用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的元素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复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开展。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导入阶段,基于学习内容创设相应情境,优化学习任务导入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自觉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结合生活中的抽奖事件创设情境:每到重要节日,商场就会举办抽奖活动,消费者可以凭借购物小票参与抽奖。你们参与过商场抽奖吗?你认为消费者一定能抽中大奖吗?为什么?然后,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抽奖活动,准备不同的抽奖道具,根据抽奖要求与结果判断抽中不同奖品的可能性,自主探究可能性的概念。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丰富小学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升其个人品质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在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的基础上,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合理确定小组分工,精准设定学习内容,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组织随堂数学竞赛,通过适时干预与适度创新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帮助学生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使其不断地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J]. 张淑华.天津教育,2021(36)

[2] 如何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J]. 蔡宝珍.教育界,2021(39)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 陈榜进.文理导航(中旬),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