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故事的中职VB程序设计案例研究——以FOR-NEXT循环结构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7
/ 2

基于故事的中职VB程序设计案例研究——以FOR-NEXT循环结构为例

叶倪

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宁波东钱湖护理学校)浙江宁波 315121

摘要:VB程序设计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为高职考必修课程,其内容较抽象,难于理解掌握。本文以VB语言中FORNEXT程序流程控制结构为案例,应用了故事教学实践。将枯燥的程序课变成一堂生动的故事课,以尝试课程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故事教学,中职,点兵规则

一、背景

程序设计,做为计算机科学的思想与灵魂,凝聚了现代信息技术文化的精髓,沉淀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知识底蕴。但是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最头疼的莫过于教授程序语言。鉴于大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懈怠的学习态度加之较为薄弱的逻辑思维能力,算法这个本来就抽象的概念在中职学生的眼中如若天书。教师怕教程序题,学生怕写程序题已成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对此痼疾,不少同仁在纷纷挠头之余,也在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大概是出于个人对文学小故事的情有独钟,笔者自得出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上程序课,期待能够一改程序语言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局面,创造有效课堂。

二、程序设计与故事教学

故事教学应用于程序课,复杂枯燥的程序结构被生动有趣的故事画卷所取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被动为主动。它是一种非直接性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生活,是体验教学的最佳境界。什么是生活?生活里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会解决问题,这是极好的选择。

三、韩信点兵——基于故事的FOR-NEXT程序设计实践研究

笔者设计了《可视化编程应用基础――Visual Basic》教材的FOR-NEXT循环结构的学习。通过基于故事的实践,来探究故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整堂课塑造的是西汉名将韩信如何点兵打仗、保家卫国的场景,让学生经历韩信点兵、运筹帷幄、驰骋沙场、班师回朝、休养生息5个故事场景体验。

(一)以故事叙述(韩信点兵)导入新课

韩信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军事家,曾统率千军万马,他统计士兵数目有个独特的方法,后人称为韩信点兵

首先笔者以古典趣味故事视频导入新课,针对点兵规则(以flash课件动态展示)。

(二)以故事展开(运筹帷幄)引出新知,突出重点

故事场景一:军营中,韩信让士兵1到3报数余2、1到5报数余3、1到7报数余2

根据flash动画,给出第一个任务:求韩信点兵的一小队士兵的人数(不超过50)?笔者通过4个步骤的设计来完成此任务。

1.第一步,提炼点兵规则

    2.第二步,“我的学号我的兵”。教师告诉学生全班有一个神秘的人,他的学号数就是韩信点兵的人数。总结从1到50一一尝试不断重复的过程,就是循环,由此引出循环的概念。

3.第三步,我的结构我的循环。用程序流程图来表示结构体验过程,师生共同完成代码的书写。

4.第四步,我的语言我的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上机实践调式程序。           

任务一的四步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下一步完成大点兵程序设计做好铺垫。

(三)以故事发展(驰骋沙场)把握难点:运用FORNEXT结构解决数据量较大的韩信点兵问题

韩信统率士兵当然不止23人,进入故事场景二:韩信率2万将士与楚军交战。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数千人。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韩信见来敌有万骑,便急速点兵迎敌:

他命令3人一排,结果多2名;5人一排,多出3名;7人一排,多出2名;13人一排,多出6名;17人一排,又多出8名。

当士兵数增加到数以万计的时候,人工尝试时间很长。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最终得出17348人,韩信以众击寡,大败楚军。

在驰骋沙场环节,根据出征2万士兵,死伤数千人,至少还剩余士兵1万,按减员的方式可以应用步长为负的FORNEXT语句。

(四)以故事结束(班师回朝)总结知识点

战事结束,韩信班师回朝,借助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总结和评价。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突出了信息技术的特色,充分展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

(五)以故事回味(休养生息)提升学习效果:通过作业促进学习能力的迁移

综上所述,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让学生想像着走进故事,走向生活,再回到课堂。可以归纳为四个一一个故事贯穿,从韩信点兵故事开始,提出循环的概念,导出循环的结构,实践循环的应用;一次技能学习,本案例有意弱化代码编写,而重在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一种算法启智,运用了计算机运算速度非常快的特点,将所有可能的情况都遍历一遍,从而找到解,这是枚举算法的应用;一种情感体验,通过对故事情境的创设,增加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结束语

韩信点兵的故事激活了课堂,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想象力。

(一)生动形象,乐于记忆:人们大都有类似的体会,时间的尘埃往往会封存强行输入大脑的信息,而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则可能一生无法忘记,因为有声有色的故事影像可以镂刻于人的心里。这诚然比传统的死记硬背要高明很多。

(二)形象思维,便于认知:虽然职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理工科学生对军事有浓厚的兴趣。韩信点兵的情境创设符合学生的这一认知特性。

(三)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舞台:问题的解剖方式,并不只有讲授式地灌输,同样存在于生动鲜活的情境故事中,故事的创设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自由驰骋的舞台。这也正符合我们课程改革的目的与要求。

诚然如果一味地套用故事机制进行教学实践,学生也会在熟悉教学过程后失去新鲜感,教师需要通过变换不同的故事演绎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长久保鲜。通过全体专业同仁的努力,以期达到在授人以渔的同时,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学生的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伟.VB程序设计探究式案例教学研究及实例解析[J].新课程 2017 

[2]何克抗,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于启红.案例教学法在编程语言课程中的作用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4

[4]刘彬彬,孙秀梅,巩建华.Visual Basic编程宝典[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