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推进区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7
/ 2

中职学校推进区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薄昕睿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首先,我们在课程设计之初,以人才发展为导向,进行全局性规划,强化劳动教育课程的基础设置;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入考量学生特性,并结合各专业的特色,精细化劳动教育课程的执行方式;最后,我们运用多元评估方法,实时追踪教育成效,并构建全面的劳动素质评价框架,以确保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中职学校;区域劳动教育;实践

1劳动教育融入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意义

1.1转变劳动观念,强化劳动意识,养成良好劳动品质

过去的观念误区曾将劳动教育误认为仅仅是围绕学生的体力劳动或作为纠正错误的手段,导致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实际操作中被忽视或淡化。这种偏颇的认识导致部分学生对劳动持有负面态度,他们轻视劳动成果,抗拒甚至鄙视劳动,形成了劳动为耻的认知。尤其对于接受过不良“惩戒式”劳动教育的中职生,他们的抵触情绪尤为明显,普遍抱持消极的劳动观念。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们亟需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并贯穿于人才培育的全过程中,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创新性。通过设计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强化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并体验劳动的乐趣,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

1.2丰富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职业劳动素养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独特的教育模式,其特性在于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强调实践导向,目标是塑造学生的专业素质,包括深度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能,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多元化需求的专门人才。相较于传统的教育路径,中职生往往一毕业便投身相关行业的工作。因此,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中职课程体系,旨在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让教育内容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确保在校所学能直接转化为职业生涯中的实用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在特定课程中习得的专业特技,为他们的就业之路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使得专业课程中蕴含了劳动教育元素,这不仅让学生理解专业活动本质上就是职业实践,而且能激发他们个人价值和对社会价值的创造。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了他们的职业技能,还增强了他们对职业劳动的认同感,强化了他们的职业荣誉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素养。简而言之,劳动教育成为了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强化了教育的实际效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劳动教育融入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路径

2.1制定整体规划,完善劳动教育课程开设

提升中职学生的全面劳动素养并非易事,关键在于预先策划和精细构建劳动教育体系。首先,要精心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涵盖至少16个学时,内容涵盖通用劳动知识、劳动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劳动精神,以全面塑造学生的劳动素养。其次,劳动教育应无缝嵌入公共基础课程,如思政课、语文和历史,通过设置劳动主题单元或结合学科内容,强化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培养马克思主义劳动理念。在专业课程中,劳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并重,教师需明确讲解劳动的本质、必要性以及正确的劳动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形成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特质,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组织丰富的校内外公益服务活动,如环境维护和社区服务,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还能让他们理解劳动的公益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实习实训是实践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磨炼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并增强对职业荣誉的认同感。在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劳动教育课程应逐步深入,各阶段之间相互关联,一、二年级侧重理论学习,涉及专题课、基础课程的劳动模块和职业技能,而三年级则以实习实训为主,公益劳动活动贯穿始终。这样的系统化设计,旨在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2.2结合专业特色,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实施

首先,我们采用激励式讲述的教学策略。将焦点聚集于行业内的杰出榜样和同龄人的生动实例,以此激发学生的身份认同和职业归属感,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积极投身劳动的精神。通过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工作场景,我们采用疑问引导和口语表达的方式,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基础劳动原理及操作流程。其次,示范操作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需扮演引领者的角色,通过亲身示范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对关键步骤进行详细演示,并特别强调易出错和忽视的环节,引导学生关注操作细节,从而通过直观学习,习得劳动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以及职业劳动的基本步骤。再者,实践性训练的教学方法不可或缺。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实践,我们鼓励学生亲手参与,从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家庭生活中,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家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家庭责任感。而在专业生产实习中,学生将直接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提升专业技能。最后,服务性劳动也是教育的一部分。除了专业相关的服务训练,我们还组织定期的环保活动、志愿服务和社区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公共事务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素养。

2.3检测育人效果,健全劳动素养评价机制

教学相长,评价亦然,它既是提升的过程,也是反思的平台。教育者应关注学生在实践劳动中的知识积累、技能提升以及情感体验的变化,全面评估他们的劳动素养,借此识别他们的亮点和挑战,从而定制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驱动他们的全面发展。首先,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关键。在劳动教育启动之初,教师需通过调查和访谈摸清学生的初始状态,理解他们的成长潜能,以此设定学习起点;在活动进行中,教师需借助学生的个人劳动档案,每周记录并即时评价他们的实践活动,根据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劳动教育结束后,通过笔试、实际操作和成果展示,检验学生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掌握,同时通过他们的心得体会和面谈,考察其劳动价值观的转变。其次,自我评价与多方视角交织。学生需自主记录每周的劳动经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收获与感悟,期末通过成果展示和书面报告,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同侪间、班级内部以及家庭对劳动习惯、职业知识技能进行互相评价,家庭关注孩子在家务中的表现和积极性,实习单位则评价他们在职业劳动中的专业性和态度。教师整合这些多维度的反馈,结合自身的观察和考试成绩,进行全面而公正的劳动素养评价,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便为后续深化劳动素养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为了在中等职业院校中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潜质,实现其卓越的育人功能,关键在于精细构建课程结构,创新教学策略,以及持续进行评估和反思。通过这三个关键环节的优化,我们旨在强化教学的有效性,强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是塑造学生积极的劳动理念,激发他们对职业身份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扩展他们的劳动知识库,提升实际操作技能,并塑造坚韧的劳动品格。

参考文献:

[1]向海琼.中职学校“五新”劳动教育实践[J].湖南教育(C版),2023(06):66-67.

[2]马继.中职汽修专业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3(12):18-19.

[3]许慧.小学劳动教育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路径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3.

[4]才达吉.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J].甘肃教育,2023(1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