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模式研究

郭杰

130229199112261816

摘要: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和人员安全的关键。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加,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模式

1引言

强调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有效的安全管控模式,以降低事故风险,提高施工效率,保障电力工程的高质量发展。这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安全管理理论,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利用信息化手段,制定科学的预防策略,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从而实现电力建设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

2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控理论基础

2.1 安全管理理论概述

在电力建设工程中,安全管理理论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基础。安全管理理论概述涵盖了人、机、料、法、环五个基本要素,强调预防为主,动态管理。例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预先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理论也指出,人的因素是安全管控的核心,需要通过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借鉴PES模型(即人员、环境、设备)进行风险分析,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可控。

2.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践

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根据安全管理实践,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安全管理理论,这包括对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巴塞尔委员会的风险管理原则等的掌握,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例如,中电建某项目就通过设立每日安全巡查制度,将安全隐患的发现和整改责任落实到个人,显著降低了事故率。同时,安全管控模式的构建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例如,通过无人机巡检,可以对高风险区域进行无死角监控,大大提高了安全管控的效率和精度。在安全管控策略上,风险预防是核心。通过风险评估工具,如故障树分析(FTA)或事件树分析(ETA),可以预先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此外,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演练,可以提升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如BP公司在其全球项目中就实施了严格的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有效减少了人为错误导致的事故。

3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模式构建

3.1 管控模式设计原则

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模式构建中,管控模式设计原则是核心指导思想。首先,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要将风险预防放在首位,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控机制,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可以借鉴ISO 31000风险管理标准,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流程。其次,强调“全员参与,责任明确”,确保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人都明确自身的安全职责,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此外,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安全管控的效率和精度,这在如三峡大坝或秦山核电站等大型电力项目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3.2 安全管控流程与责任体系

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流程与责任体系是确保项目安全运行的核心机制。首先,安全管控流程应包括事前的风险评估、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以及事后的问题反馈与改进。在风险评估阶段,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故障树分析(FTA)或风险矩阵,识别并评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安全观察与沟通计划,确保每个环节都在监控之下,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安全行为。一旦发生事故,应启动应急预案,快速有效地进行事故处理,并通过事故回顾,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其次,责任体系的构建是安全管控的关键。从管理层到执行层,每个人都应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管理层应制定并执行安全政策,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项目经理负责整体安全计划的实施,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而一线工人则需遵守安全规程,执行安全操作。例如,中国某电力工程在实施中,通过设立“安全责任制”,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职责,有效降低了事故率,提升了工地的安全水平。这种责任明确、上下联动的机制,能确保安全管控的执行力度,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

3.3 安全管控信息化手段应用

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日益凸显其重要性。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提前预测和规避潜在的安全风险。例如,通过BIM模型,可以模拟施工过程,预测高风险作业点,从而制定更精准的预防措施。此外,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设备运行状态和人员活动,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大大提高了安全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某电力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物联网设备监测到一处设备温度异常,及时的干预避免了一次可能的重大事故。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无疑为电力建设工程的安全管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

四、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策略

4.1 风险预防与控制策略

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风险预防与控制策略是确保安全管控模式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通过运用如故障树分析(FTA)或事件树分析(ETA)等工具,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进行预测和量化,如设备故障、作业人员操作失误等。其次,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对高风险作业进行特别管控,如设置安全操作区,实行作业许可制度。同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风险演变为事故。例如,某电力建设项目通过实施作业许可制度,成功防止了15%的潜在事故,显著提高了工地安全水平。此外,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是预防风险的重要途径。可以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模拟应急演练,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应对各类风险的正确方法。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应深入人心,让每个工人都成为施工现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最后,建立快速响应的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机制,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例如,参照国际最佳实践,制定涵盖事故报告、现场隔离、应急救援等环节的预案,可以显著提高事故处理效率,保障人员安全和工程进度。

4.2 安全教育培训与意识提升

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中,安全教育培训与意识提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施工人员是安全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水平。因此,应定期组织专业安全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都了解并能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另一方面,通过模拟实操、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员工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此外,借鉴“海因里希理论”,强调小事故和未遂事件的报告和学习,以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结论

总结来说,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形成预防为主、应急为辅的管控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宜勤.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模式研究 [J]. 小水电, 2024, (03): 44-47.

[2] 张俊.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分析与研究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2, (05): 190-191.

[3] 徐虎丽,闫志雄.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J]. 现代国企研究, 2018, (24): 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