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与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与管理研究

刘志彦

21060319760811501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地下综合管廊集管线综合、资源共享、无障碍维护等优势于一体,是实现城市地下空间高效利用、减少城市道路开挖频率、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阐述了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分析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设计规范、施工技术、监测预警、安全防护和智能管理等,并总结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地下综合管廊规范化、智能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线综合、建设技术、施工管理

引言: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量与复杂程度日益增加。传统的地上管线布设方式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地面空间,而且给市政工程建设和城市运营带来诸多困扰,如频繁开挖道路、管线纵横交错等。地下综合管廊的出现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集中布设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实现管线集中、资源共享、环境美化。本文将全面阐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相关技术与管理内容。

  1. 地下综合管廊概述
    1. 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念与作用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的集中容纳多种市政管线的封闭通道系统。它集中布置了供水、供电、通信、燃气、热力等多种城市生命线管线,实现资源共享和无障碍维护。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减少地面开挖频率,优化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基础设施高效利用率,并促进城市景观美化和可持续发展。

1.2 地下综合管廊的分类

根据管廊的用途和位置,地下综合管廊可分为市政综合管廊、交通综合管廊和专用管廊等类型。市政综合管廊主要容纳供水、供电、通信等市政工程管线;交通综合管廊主要用于铁路、地铁等交通设施;而专用管廊则针对特定行业的需求而建。另外,根据管廊结构形式的不同,还可将其分为矩形管廊、拱形管廊和盖挖顺作管廊等。不同类型的地下综合管廊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2.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关键技术

2.1 设计规范

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规范是确保管廊建设质量和运行安全的基础。设计规范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线特性、地质条件和功能要求,对管廊的总体布置、结构形式、防火防水、通风除湿、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设计规范还应当体现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理念,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2 施工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技术是保证管廊建设质量的关键。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式,如明挖法、盖挖顺作法、管荫工法等。施工中还需特别注意防水、防渗漏,并对周边建筑物、管线等进行足够的保护。此外,管廊内的各种设备和系统的安装,对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2.3 监测预警技术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的特殊环境,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管廊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监测预警技术包括对管廊结构、管线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多方面的监测,并设置合理的预警指标和响应措施。同时,还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远程化监测。

2.4 安全防护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涉及多种管线和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安全防护。如采用耐火隔热材料提高耐火等级、设置防火分隔措施、安装防爆门窗、增加排烟和应急通风设施等。同时,针对防水、防渗漏、防雷击和抗震减灾等不同方面,也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2.5 智能管理技术

现代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越来越倾向于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智能管理技术包括建立集成管廊的地理信息系统、管线运维信息系统等,实现对管廊全生命周期的管控。还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管廊运行状态、安全风险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监测和决策。总之,智能管理是提高管廊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3.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

3.1 建设程序与质量管理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要遵循科学的程序,从前期工作、设计、施工到验收移交,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前期工作包括工程调查、立项审批、环评报批等,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设计环节需要根据管线需求、规范标准等编制施工图纸,并进行设计审查。施工阶段应当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有序推进,加强材料复核、工序检查、隐蔽工程检验等工序质量控制,确保工程按图纸要求施工。竣工验收时需要全面检查工程质量,审核相关资料,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综合管廊建设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贯穿工程全过程。可采取第三方检测、旁站监理、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同时应当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培养员工质量文化,为管廊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3.2 运营维护管理

地下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后,运营维护管理尤为重要。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巡检、维修、养护等作出明确规定。其次要配备先进的监测和维护设备,对管廊及管线的运行状态实施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再者,需要定期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检修,并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维修。此外,还要加强应急演练,提高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运营维护的重点是预防为主、精细管理,通过制度ConstanTuan、设备支持和人员培训,最大限度延长管廊及管线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

3.3 应急管理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内集中了多种管线,一旦发生事故将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从制度、预案、装备、队伍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要制定综合性应急预案,对各种事故情况制定标准化处置流程。预案需要合理、科学,并通过演练检验其实操性。其次要配备先进的应急救援设备和装备,如防化服、防爆门、排烟设施等,确保救援工作高效开展。再者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队伍的专业性和响应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应急值班和信息上报机制,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响应、有序处置。同时要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应对突发事件。总之,只有事前防范和备足家底,才能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安全。

结语: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地下空间高效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与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但仍需在设计规范、施工工艺、智能化管理等方面持续创新,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管线要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模化建设需要加强立法保障、政策引导和公众参与,在建设和运营中充分体现绿色理念,实现管线集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思奇,谭月,向蕾.以地下空间为抓手推动韧性城市建设的规划策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3:10.

[2]曾国华,汤志立.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路径及建议[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2,18(03):701-71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