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赵朝旭

230602198906274417

摘要:本文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模式,揭示了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导致了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影响了生物多样性、水循环和碳循环等生态过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本文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强化生态保护等对策建议,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扩张、生态环境影响、监测评估、可持续发展

引言:

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导致了大量土地利用的变化,城市不断扩张占用周边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
    1.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有效手段。利用卫星或航空遥感影像,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土地覆盖信息。通过对不同时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和量化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像元对比、指数代数运算、变化矢量分析等。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还可以模拟未来的变化趋势。遥感技术具有宏观、动态、定量的特点,能够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持续监测,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2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IS可以整合多源数据,包括遥感影像、地形数据、社会经济统计等,构建空间数据库。通过空间分析和建模功能,可以探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驱动因素和生态环境影响。例如,利用GIS进行适地性评价、格局指数计算、景观格局分析等,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与自然条件、人为活动之间的关系。GIS可视化功能有助于直观展示研究结果。将GIS与其他模型相耦合,能够更好地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变化过程。

2. 城市扩张的模式与趋势

2.1 城市扩张的空间特征

城市扩张是一个复杂的时空过程,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不均衡性。从空间格局看,城市扩张往往沿交通干线、河流等自然通道蔓延,形成条带状或指状分布。存在由中心向四周同心圆状扩散的模式。不同城市的扩张特征受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区别。从时间序列看,城市扩张历经萌芽期、加速期和稳定期等不同阶段,扩张速度和强度也有所差异。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呈现出“城市病”加重、“卫星城市”快速发展等新特点。了解城市扩张的空间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是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的前提。

2.2 城市扩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城市扩张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大量农田、林地、草地等被占用,转变为建设用地。这种非农用地扩张主要发生在城市郊区和周边地区,导致城乡景观日趋破碎化。城市扩张也引发其他一系列土地利用变化,如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生态用地萎缩等。城市扩张还会改变土地利用强度,如提高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率。城市扩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多尺度和累积效应等特点,需要多角度、长时间序列的分析研究。

3. 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城市扩张导致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一方面,城市扩张占用和破坏了大量天然植被及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如农田扩张占用了林地和草地等。这导致物种的生境丧失、生境破碎化和生境质量下降。许多物种由于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而数量锐减甚至消失。另一方面,城市环境中噪音、光污染、化学污染等会干扰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影响其生存和繁衍。外来物种的入侵也是威胁本地物种的重要因素。由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的抗御灾害和环境胁迫的能力降低,生态服务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3.2 水循环和碳循环受到干扰

城市扩张对水循环和碳循环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城市用地扩张往往占用大量农田、林地等,减少了植被覆盖面积,从而降低了蒸腾作用和植物对水分的固持能力,加剧了地表径流和洪涝灾害。城市不透水表面的增加,阻碍了地表水分入渗到地下,使土壤湿度降低。城市扩张也改变了区域能量平衡,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了区域水汽输送。在碳循环方面,城市活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而植被覆盖减少,则削弱了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城市扩张使得水循环和碳循环失去平衡,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 土地利用优化与生态保护对策

4.1 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是减少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关键。遵循生态学原理,科学规划和控制城市空间扩张,避免城市无序蔓延,确保城乡生态空间的连通性。优化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各类用地利用效率,推进旧城改造和空间再开发利用,减少对外围生态空间的占用。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维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合理安排农业、工业、居住等用地,保护好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探索多规合一的生态导向型空间规划方法,从整体层面优化土地利用格局。

4.2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除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外,还需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构建城乡生态安全格局。一是划定生态红线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严格保护,禁止任何破坏性建设活动。二是加强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的管控,杜绝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建立生态廊道,促进生物迁徙和基因交流,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四是针对已受损生态区域,制定修复计划,采取人工或自然修复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五是推广生态工程和生态农业,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六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生态行为。通过保护与修复相结合,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结语:

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加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严格控制无序扩张,同时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应当共同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灵芝.基于GF-2号卫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J].科技资讯,2023,21(20):176-179.

[2]相恺政.黄土高原城市扩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