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康养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4

绍兴市康养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魏民

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  312000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民众的平均寿命延长,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涵盖医疗、养老、健康、养生等多领域的康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结束后,由于国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安全责任感的增强,人们对于康养的重视程度愈加提高,健康消费需求持续攀升,对健康产品的偏好也与日俱增

当前,国家层面的康养政策基本围绕生态文明、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和积极老龄化四大战略展开并紧扣“十四五”重点,重点关注医养结合、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养老。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康养市场发展现状,调研组分别走访调研了绍兴市民政局、越城区民政局等政府主管单位,杭州和睿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康养策划服务机构,以及绍兴太和晨颐养中心、鉴湖街道(仁本)居家养老中心、绍兴市社会福利院、绍兴绿康越州家园、新昌阳光福利中心、万科随园嘉树、泰康之家大清谷等比较典型的康养机构,通过实地考察康养机构运营现状及经营模式,并分析总结出当前绍兴市康养机构普遍存在的一些困境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

二、绍兴市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绍兴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据绍兴市民政局发布的《绍兴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数据内容显示,绍兴市正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网络大城市建设,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着力打造中国式“家门口幸福养老”绍兴模式。至2035年,规划每万名常住老人养老机构床位不低于30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80%以上,每万名常住老人拥有养老机构认知障碍床位数不低于20张。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规划按照“机构跟着老人走”的布局原则,每万名老人为一个规划单元布局养老机构,达到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周边乡镇全覆盖。规划养老机构238家,总床位数3.5万张。规划将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网络大城市建设,发展康养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实现老年人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分析,绍兴康养产业存在以下特点

一)医疗服务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作为康养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医疗产业是康养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医学支持和保障。绍兴拥有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医疗资源丰富,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覆盖面广,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

绍兴的医疗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1全市医疗机构总数:2022年,绍兴市共有医疗机构1140家,其中医院13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5家;2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截至2022年底,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36073张,其中医院床位数为25478张;3全市医疗技术人员数量:截至2022年底,全市医疗技术人员总数为793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683人,注册护士33576人;4全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2022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1769.6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人次为1097.1万人次;5全市医疗机构入院人数:2022年,全市医疗机构入院人数达到79.8万人,其中医院入院人数为56.4万人;(6全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全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81.4%,其中医院病床使用率为93.5%;(7全市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支出情况: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全市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支出为179.9亿元,其中医院医疗费用支出为139.5亿元。

此外,绍兴市还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同时,绍兴市还加强了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总的来说,绍兴的医疗服务发展迅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

二)健康服务业发展快。绍兴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一批包括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在内的专业服务机构。绍兴康养产业已实现了医疗+康养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从医疗到康养的全方位服务链条。

截至202212月底,绍兴市户籍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7.7万人,老龄化率28.66%,位于全省第二。截至8月底,全市入驻“浙里康养”平台养老机构122家,其中公办公营6家,入住老人948人;公建民营45家,入住老人2225人;民办71家,入住老人4177人(未入驻“浙里康养”平台的养老机构及开展全托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不作统计)。这些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个性化康养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镇、村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绍兴市的康养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本地特色产业之一。

据调查,目前绍兴市有四个大型康养项目正在规划和扩建中,红日银益康养项目预计在

23年增加190张床位;西城广场康养项目预计在23年正式启动,投资建设约300张床位;凤凰山康养项目规划500张床位;新昌阳光福利中心(三期)规划500张床位。绍兴市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健全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明确设施落实机制,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保养老服务设施能够落地实施;完善养老政策体系,建设专业服务队伍,推动养老服务制度化、健康化和专业化;做好养老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监督养老服务事业的良好氛围。

同时,绍兴市还在推进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依托养老大数据平台、服务与支付平台、监管平台、智能看护平台及产业发展五大平台,整合各类服务供应商和社会公共资源,将智能化服务范围覆盖机构、照料中心和家庭。建立需求受理、供给派单、上门服务、服务反馈、抽查评估、绩效考核一体的闭环管理机制,形成“一网九圈百站”的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绍兴市不断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需要和享受服务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居家养老、信息咨询、供需对接等各项服务。

此外,绍兴市还在积极推动原居安养模式,即通过改造社区环境、提供适老设施等方式,让老年人在自己的家中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目前,绍兴市共有3个社区被评选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康养消费市场需求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绍兴康养产业市场需求旺盛,服务供不应求。绍兴康养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受到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提高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绍兴市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这意味着对康养服务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老龄化社会使得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而这部分人群通常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和养老生活质量。他们需要更多的康养服务和支持来保持身体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其次,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医学。这导致了人们对康养服务的需求增加,包括健康检查、康复治疗、健康饮食和健身等方面。人们开始更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最后,政策支持也是推动绍兴康养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在养老政策方面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土地供应等。这些政策鼓励了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进入康养市场,推动了康养产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绍兴康养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主要受到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提高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这些因素的进一步发展,预计绍兴康养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总的来说,绍兴市的康养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绍兴市康养产业的困境与问题

绍兴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GDP总量位列全省第,但是社会福利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较大。虽然绍兴在不断推进康养产业的发展,但由于社会发展收入增加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大众对康养服务项目及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导致本地康养产业供需不匹配。据统计,2022年全市老龄化程度较高,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8.66%,全市政府养老支出2.36亿元,人均养老支出184元,机构养老床位每万人仅171床,位列全省倒数第二,持证护理员每万人仅22.1人,位列全省倒数第二。调研组经过多次走访调研,了解到当前绍兴市康养项目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养老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高品质康养项目缺少规划。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实施方案,致力打造养老服务事业的新样板,但不同区域的康养产业存在差异,如柯桥区居家康养服务占比多,常住机构类人数存在落差;越城区康养机构多,但品质较低,中高端康养机构较少。

(二)各区域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服务细节落实不到位。从总体上来看,各地在汲取其他县市区优势,但在整体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上后劲不足,且“上头热下头冷”的问题较为明显,镇街、村社级对养老服务工作缺乏重视。不少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因规划选址、供需不对称等原因流于形式,老年助餐、助浴、日托等日常服务在做深做细做扎实上还有所欠缺。

(三)医养结合管理不畅,“医”和“养”的结合欠缺。目前我市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负责审批和管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由街道社区负责,医疗服务由卫健部门主管,医保报销政策由医保部门制定。由于机构、职能和资金分配等因素,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对分离,管理分散,影响医和养的匹配。

(四)护理员普遍年龄偏大,专业护理人员紧缺。绍兴现有的康养机构中一线护理员普遍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50~60岁之间。护理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且因公立医院有编制、有保障,护理人员就业大多首选公立医院,并且近年来公立医院也在进行康养板块的扩张,此现状对民营机构也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呈现专业护理人员“招引难”的局面。此外,由于外地员工数量较多而导致员工之间缺乏交流且与老人的沟通方面也问题频出,语言方面的障碍时常导致外地员工无法及时满足老人们的需求,康养服务“人才培育难”,需全社会互相帮扶。

(五)康养机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亏损是常态。政府在对护理院的管理要求上,比照公立医院,但在医保收费标准上却存在明显差异。浙江省从2021年开始已经提高相应收费标准,但越城区范围内的护理院依旧执行2010年标准。公建民营的康养机构由于政府扶持补贴力度较少,部分机构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四、绍兴市康养产业的发展对策

面对绍兴市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调研组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对策:

(一)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政策引领。

1.绍兴可以进一步优化康养产业的布局,根据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中高端康养中心,在城郊范围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康养基地。例如,可以利用本地的生态资源,建设集康复、养生、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康养小镇,打造高品质的康养社区。同时,对部分入住率较低的小型康养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推动绍兴康养产业的良性发展。

2.要坚持政策引领,康养服务体系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康养项目用地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以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实现对康养产业的规划管理和监管,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养老产业,进入康养产业领域,推动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规范、行业自律的良好发展环境。政府应加大对康养产业的扶持力度,从政策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

(二)激活国企力量,发挥国企担当。

根据浙江省民政厅〔2022264号《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浙里康养”工作方案(2022-2025年)》方案精神,要引导国资发展养老产业,鼓励国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国企利用自身房产、医疗和人力资源,投身养老产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发展康养产业上有着本质区别。国有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国家的管理和监督,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强制性,有着无法替代的社会公信力,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相对较强,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的行业地位。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康养产业建设能够保证康养产业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康养政策时,可倾向国有企业提供一系列激励政策。

1.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在财政政策方面,可通过给予国有企业相应的财政补贴、减税优惠等方式来支持其康养业务的开展;在土地政策方面,可优先安排国有企业康养建设土地供应,并在土地价格上给予优惠;在融资方面,可以引导金融机构为国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减轻其资金压力;在市场准入方面,可在资质认证、审批程序等方面给予便利;在人才保障方面,出台康养人才引进及培养政策,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2.支持国有企业提供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根据国资发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精神,要鼓励国有企业依托良好声誉和精益化管理,在职业病防治、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领域提供多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引导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医生加入家庭医生队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转型康复护理机构,积极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通过提供上门巡诊、定期坐诊、“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多种方式与政府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合作。

(三)传承越医精髓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

在我国的疫情防控战役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政府、社会和人民更加坚定了传承、发展中医药的信心,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以及中医药健康服务,成为了康养产业的核心领域。20096月,越医文化入选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绍兴作为千年越医的传承基地,有着丰富的中医药工商业资源,有着坚实的中医药消费市场。绍兴切实发挥千年越医资源优势,将中医药与康养服务相结合,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将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医药康养发展新道路。

根据国办发〔20225号《“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精神,结合绍兴实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实做深康养产业。

1.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供给。持续挖掘传统中医药领域元素和特色中医疗法相结合,以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功能性化妆品、日化产品为重点,形成多元多样化的中医药康养产品。

2.要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优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总结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和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一项核心业务一支专业团队一批特色疗法一个健康俱乐部一系列便民措施)服务行动。

3.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要促进和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发展,发展中医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强化中医药与康养服务衔接,在医养结合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4.要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鼓励结合各地区中医药资源特色,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开发更多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吸引境内外消费者。完善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标准体系,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观念引导,促进融合发展。

绍兴市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质量推进“浙里康养”建设,要求加强引导绍兴民众对康养产业的关注与认可,提高消费者对康养产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要结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康养产业的发展。

1.在观念引导上,要强调全面健康。树立全民大健康理念,推动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提供全链条的康养一条龙服务。加强宣传和教育,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康养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社会共建共享的意识

2. 在康养项目运作上,要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康养产业的发展,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的良好局面。整合资源优势,合作共赢,引进先进的康养理念和技术,推动发展高品质康养产业。

(五)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品牌建设。

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并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内容和流程。同时,塑造康养品牌形象,讲好品牌故事,传递品牌声音,增强消费者对本地康养品牌的认知与信任感。

1.提升康养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职培训等模式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根据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养服务方案。提供多元化的康养服务内容,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提高服务覆盖面和满意度。建立有效的服务质量反馈渠道,鼓励服务对象对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

2.拓展康养产业市场渠道加强与各省市康养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外地外游客和患者前来消费。例如,可以举办康养产业展览、论坛等活动,推广绍兴的康养品牌和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源。同时应进一步拓展市场覆盖面,在城市社区、农村地区等更多地方设立服务网点,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全力培育和打造康养品牌。康养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应充分发挥地域、人文、环境、产业的优势,通过典型示范的方式,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有序竞争,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培育和擦亮健康产品、健康养老、养生保健等一批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六)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信息建设。

康养产业涵盖的业态范围广,涉及的产业圈层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而高素质人才队伍需要强大的信息化技术和平台才能更好地为智慧康养发展提供保障。

1.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围绕推动中医药与养生保健、康养旅游、健康膳食等多元化发展,培育具备康养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更要重视康养产业人才的基础培养,通过高校、培训机构等途径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细化人才建设方案,多层次培养康养产业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参与康养产业相关工作来增加人才数量;通过开展职业教学培训、优化课程体系来提高人才质量。将康养产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纳入现代教育体系,根据不同教学层次设置课程重点,全方位培养康养人才。

2.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康养产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健康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康养服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康养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康养产品的在线推广和销售,提高营销效果和效率;通过建立康养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康养产业的监测和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综上所述,绍兴市康养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只有解决了协调好老龄化加剧与康养产业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

课题调研组领衔人:魏民

2023112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