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

王博

210727199508124812

摘要: 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一直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热点问题,准确把握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过程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遥感技术为基础,运用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IS技术,对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监测与分析。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技术;GIS;动态监测;空间分析

引言: 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反映,合理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凭借其时间和空间连续性的优势,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深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及其驱动因素,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范围不断扩展,土地利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准确把握城市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对于城市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凭借其时间和空间连续性的优势,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深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及其驱动因素,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研究以某城市为例,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开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与分析,以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本研究采用了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包括Landsat系列卫星传感器在不同时间获取的影像。具体来说,选取了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个时间点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数据。这三个时间点能够反映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长期趋势。

在数据预处理环节,首先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了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主要采用地面控制点法,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辐射校正则是为了消除大气、太阳高度角等因素对影像辐射值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此外,还对影像数据进行了云遮蔽检查和去除处理。由于云层的遮挡会对地物特征的提取造成一定干扰,因此需要对云遮蔽区域进行有效的替换,以确保后续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对校正后的影像数据进行了拼接和裁切,形成覆盖研究区域的统一影像数据集。这为后续的土地利用分类和时空变化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整个数据预处理过程主要采用ENVI和ArcGIS等遥感与GIS软件完成,确保了遥感数据的质量和处理效率。

2.2 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与分类

在遥感影像预处理完成后,本研究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首先,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6个一级类:农业用地、林草用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然后,通过现场调查和影像解译,获取了典型训练样本。训练样本的选择遵循代表性、纯度和独立性的原则,确保每个土地利用类型都有足够的训练样本。

接下来,采用最大似然算法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该算法基于样本数据的统计特征,计算待分类像元属于各类的概率,将其划分到概率最大的类别中。为提高分类精度,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人工编辑和修正。最后,对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个时间点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通过构建混淆矩阵,计算了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结果显示分类精度均在85%以上,能够满足本研究的需求。

2.3 GIS空间分析方法

在获取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后,本研究借助GIS平台开展了丰富的空间分析,以揭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首先,计算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期的面积和占比,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各类型用地的增减变化。其次,运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探究了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叠加,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各类型用地的空间扩展、收缩或转移情况。同时,结合地理坐标信息,还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模式。

此外,为了深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我们还引入了一些外部空间数据,如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经济发展等,采用GIS的空间叠加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这些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借助GIS的可视化功能,我们制作了一系列直观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布图,为研究结论的阐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通过对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个时间点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整体上看,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面积快速增加,分别从1995年的16.3%和4.9%增加到2015年的23.6%和7.2%。这主要反映了该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相反,农业用地和林草用地面积明显减少,前者从1995年的58.1%下降到2015年的48.7%,后者从1995年的18.1%降至2015年的14.6%。这说明该城市的耕地和生态用地正遭受较大程度的占用和破坏。水域面积变化较小,基本维持稳定。

从空间分布来看,城镇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并沿主要交通干线不断向外扩展。工业用地大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呈现分散但集中的特点。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的平原区,生态用地则主要集中在山区和水体周围。通过时间序列的叠加分析,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变。城镇建设用地从中心城区逐步向外扩张,并沿主要交通干线蔓延。工业用地从城区外围向中心城区集聚,形成了工业园区。农业用地和林草用地则不断被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所侵占,呈现出逐步收缩的态势。

通过引入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经济发展等外部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方法,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首先,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直接导致了居住、商业和基础设施用地的大量扩张。同时,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也促进了工业用地的迅速增长。其次,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如高速公路网络的拓展,为城市空间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了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的扩张。此外,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政策也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一些鼓励工业发展、开发郊区的政策,加速了城市空间的扩张和农业用地的减少。

结语: 本文以遥感技术为基础,运用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监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正经历显著变化,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农业用地和林草用地面积明显减少。这种变化主要受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成果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章向东.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规划与勘测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3):174-176.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413058.

[2]张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8):10-12.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4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