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实践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实践措施探讨

王涛

江苏华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从2018年实施“互联网+”改革以来,我国公路工程中初步完成了信息化管理建设。随着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持续深化,在公路工程高质量管理阶段,需要运用全过程管理思维、开发数字技术功能、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为公路工程管理工作“赋能”、“赋智”。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概述了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内涵与现状,剖析了新时期的管理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有利于推进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转型升级实践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实践措施

公路工程包括了路基、路面、边坡、排水、机电安装等多个分部项目,施工时通常会采用分段同步施工办法。传统时期以人为主的管理方案效率低、执行效果差。进入新时代后,交通行业进行了工业化改革与产业化转型,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公路工程投资规模、延长了建设里程、提高了质量标准。为了有效应对公路工程生产建设中安全风险、满足建要求,施工单位普遍更新了自动化办公系统、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下面对新时期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内涵与现状做出说明。

1、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概述

从内涵方面看,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将公路工程生产建设中的所有要素与指标,作为一种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利用。近年来施工单位通过对“互联网+”改革工作的深化,结合BIM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了对公路工程项目产品的研发、设计、采购、施工、运维诸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而且,在基础的“线下+线上”管理方案下,创建了多元化的混合管理模式。但是,对于部分施工单位而言,由于没有清晰的区分信息化管理与数据化管理,仍处于初级的信息化管理阶段,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用相对较低。因此,在公路工程高质量管理阶段,需要从公路工程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一些有效的实践措施。

2、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需求

2.1需要创新管理模式

    目前,在公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实践中,部分施工单位建立了内容完整、流程标准的管理体系,设置了项目经验(组长)、项目总工(副组长)、专项资料员(包括工程部、安监部、办公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各工区长)等岗位。并且,在管理制度牵引,五大机制(评估、监督、权责、激励、协同)同步运行的一体化管理条件下,能够开展高效化的信息化管理。虽然从整体上看,达到了预期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但是,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仍然将信息化管理重点放在内业管理上,并没有扩展到工程参建方、多项目同步管理方面。因此,需要从全过程管理角度,根据全过程管理师的指导创新管理模式。

2.2需要扩增管理效用

    目前,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了Office、CAD、ERP软件,与BIM技术(如Revit、Navisworks软件等)、SOL Server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而且,在一些大型公路工程中,还包括物联网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从多数施工单位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看,仍然以基础的办公软件、设计软件、财务管理软件为主。然而,由于部分施工人员对于此类软件的应用频次低,将应用重点放在主要功能上,容易造成信息化技术应用效用不足的情况。例如,对于Excel办公软件的应用中,未对其中的数据处理功能进行开发。再如,在BIM技术应用时,重点放在建模、碰撞检查、施工模拟上,并未开发其中的数据库功能等,导致了软件应用数量多、应用效用低的现象,因此需要扩增管理效用。

2.3需要建设新型队伍

    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初级阶段,主要以管理软件的操作为主,通过初步的计算机操作培训、软件技术应用培训可以满足管理需求。进入高质量管理阶段后,重点转移到了数据分析上,此时,不仅要求管理人员熟悉公路工程生产建设产业链条,还要求管理人员对总项目、分部项目、子项目中的各项要素与指标等进行全面梳理,并学会搭建数据库,开展数据分析等工作。因此,需要从知识结构、管理技术、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培训的角度,培育新型管理队伍。

3、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实践措施

3.1结合全过程管理思维,创新管理模式

首先,建议全过程管理思维出发,将公路工程项目立项、启动、策划、实施、收尾,与项目生产建设中的设计、采购、施工、运维各环节结合起来,创建以“项目获取—策划—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运维”为基本流程的系统管理方案。

其次,应从安全、进度、质量、成本、环境等专项管理需求出发,设置专项管理方案,创建以“系统管理+专项管理”为主的全过程管理模式。例如,在路基开挖、路面铺筑、桥涵隧道施工等方面,就可以根据分部项目的具体需要,在系统管理方案既定的条件下,将专项管理方案独立的应用到各项目,同时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各专项管理小组开展协同管理。

3.2开发信息化技术功能,扩增管理效用

首先,建议根据公路工程分段施工的特点,搭建基于BIM技术的集成信息管理平台,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供货商统一纳入到该平台,创建“BIM设计+BIM施工+BIM业主+BIM供货商”用户层。另一方面,应通过BIM数据库、XML文件、IFC数据库、其它数据库(管理要素库、管理指标库、管理信息库)搭建数据库层。

其次,在数据库层、用户层确定的情况下,将CAD平面图导入Revit软件建立规划模型、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运维模型。为了保障工程分段项目的同步管理应引入大数据技术,建立以“数据采集—编码—分类—存储—应用—更新”为内容的数据管理层。从而借助对BIM技术、大数据技术功能的开发应用,使参建方、内业管理人员等,全面从信息化管理转型到数据化管理阶段,扩增信息化管理效用。

3.3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建设管理团队

    首先,应采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办法中的人才评价法,对现有的公路工程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从项目管理、产业链条、全过程管理角度,解析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开展知识结构优化培训。同时,在区分信息化管理、数据化管理基础上,用比较法加强数据管理技能培训。另外,有必要结合权责机制、协同机制,从职能权限、责任追究方面增强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其次,应利用团队管理方法,按能配置培训后的人才,或者按照项目、业务配置不同的才能的人才,组建适用于项目、业务、具体岗位的管理团队。

结束语

    总之,在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需要向数据化管理转型。为了满足新时期的管理需求,一方面建议在应用全过程管理思维创新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建议结合BIM技术、大数据技术,建设具有集成化管理与多项目同步管理功能的数据化管理体系。另外,应该配套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评价方法与团队管理方法,创建综合素质全面的数据化管理团队,进而在综合实践措施下提升公路工程全要素生产率。

参考文献

[1]刘罡.公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J].智能城市,2021,7(4):105-106.

[2]秦伟涛.高速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J].江西建材,2021,10(7):291-292.

[2]张富泉,罗云.公路工程预制梁场生产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技术创新,2021,14(28):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