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任爱明

宜宾市兴文县中医院   644400  四川 宜宾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3年2月-2023年10月接诊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分别为A组(阿司匹林肠溶片+静脉注射血栓通)和B组(于A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每组各42例。对比A组和B组治疗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8%显著低于A组患者14.29%。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关键词】依达拉奉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治疗;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炎等,导致脑血管狭窄或堵塞,使得脑部血流量减少,无法满足脑细胞的需求,从而导致脑细胞死亡。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溶栓治疗和手术治疗,溶栓治疗是利用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1]。但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实施溶栓治疗后容易出现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情况,再灌注损伤是指在一段时间的缺血(如脑梗死)后,恢复血流(再灌注)时,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再灌注损伤还会导致凝血障碍。一方面,再灌注损伤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内皮暴露出促凝物质,引发血液凝固,因此通过合理用药物以保护改善脑部血流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院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干预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以分析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3年2月-2023年10月接诊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n=42)和B组(n=42)。其中A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47至76岁,平均年龄(61.17±3.29)岁;其中B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49至73岁,平均年龄(60.78±3.3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ACI临床诊断标 准且临床资料完整,A组和B组性别及年龄基本资料经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每天口服100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同时每天1~2次静脉注射血栓通(由内蒙古康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注射2~5ml,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20~40ml。B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额外接受依达拉奉注射液(由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治疗,每次注射30mg,每天2次,用100ml的0.9%氯化钠溶液稀释。

两组的治疗疗程都是2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都会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血糖、心电图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头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1)记录对比A组B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该指标可以反映血液的流动性能和红细胞的形态功能。(2)对比A组B组患者恶心呕吐、皮疹 、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纳入。其中涉及数值变量、无序分类数据分别以(±s)、%表示,并行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存在。

二、结果

2.1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

B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s)

组别

例数

全血黏度( mPa·s)

血浆黏度( mPa·s)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A组

42

3.51±0.45

1.82±0.64

31.08±5.34

3.39±1.25

B组

42

2.23±0.31

1.09±0.34

21.97±3.98

2.37±0.92

-

15.181

6.528

8.865

4.259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8%显著低于A组患者14.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皮疹

转氨酶升高

总发生效率

A组

42

4(9.52)

1(2.38)

1(2.38)

6(14.29)

B组

42

1(2.38)

0(0)

0(0)

1(2.38)

-

1.914

1.012

1.012

3.896

P

-

0.167

0.314

0.314

0.048

三、讨论

急性脑梗死(ACI)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偏瘫、言语障碍、面部歪斜、视觉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及时治疗可以减少脑细胞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的疾病。溶栓治疗的原理是利用溶栓药物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减少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程度,从而减轻病情

[2]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它能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酶,从而阻断血栓素A2的生成。血栓素A2是一种能使血小板聚集并引发血栓形成的物质。因此,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缺血,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3]。相关研究表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疾率和死亡率。此外,依达拉奉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副作用较少。另外依达拉奉还能增强脑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脑细胞的生存能力,对于防止脑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细胞死亡有重要作用[4]。此外,依达拉奉还能增强脑血管的弹性,改善脑血流量,对于防止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依达拉奉的这些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脑保护剂,广泛用于治疗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病变等疾病,同时依达拉奉的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脑保护药物[5]。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有毒性细胞的羟基,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增强脑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脑血流量等多种方式,有效保护脑细胞,防止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在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并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芳雪. 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3, 18 (04): 100-102.

[2]廖锋,冼文川,林智君,等.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J]. 智慧健康, 2023, 9 (21): 182-185.

[3]李勇超,唐锋. 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 15 (20): 36-39.

[4]钟华. 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 [J]. 当代医学, 2019, 25 (35): 87-89.

[5]周伟.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分析 [J]. 婚育与健康, 2023, 29 (16):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