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经济学理论道明竹编对当地居民就业流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3

基于文化经济学理论道明竹编对当地居民就业流动的影响

张红霞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 成都 邮编:610100)

摘要:基于文化经济学理论,本文研究了道明竹编这一传统文化产业对当地居民就业流动的影响。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道明竹编在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认为道明竹编对当地居民就业流动的影响是积极与消极因素并存的。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竹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居民应共同努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技能和素质,以应对市场竞争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道明竹编 原住民就业流动

一、背景与意义

当今,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价值,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所在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也有紧密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及其居民的影响成为当代人们研究的重点,道明竹编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道明竹编的研究可以帮助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确保其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本文主要研究以道明竹编为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居民就业流动为主。1996年,道明镇成立竹编协会后,形成了“协会+企业+农户”的格局带动周边公议、白头、济协等乡镇的2000多农户。透过道明竹编对当地居民就业流动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道明竹编的经济价值和传承保护,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经济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球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日益重视。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资产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道明镇的竹编技艺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保存并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文化遗产对于地方经济的影响。Kerr等(2018)[1]在研究中指出,地方手工艺品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他们也强调了手工艺品在提高地方知名度、吸引游客方面的价值。国内近年对农村就业的新兴政策层出不穷,以云南为例,为实现稳就业促增收的目标,引入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高薪岗位;大力扶持返乡入乡创业,促创业者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增收。Xu等(2019)[2]对中国湖南省的少数民族手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手工艺品的生产与传承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在国外,欧盟和加拿大在农村发展整体框架下为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的做法不尽相同,英国以促进劳动力在农村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中心,支持农村发展。 关于道明竹编对就业流动的研究,提供了与国内外其他研究不同的全新思路,从传统文化工艺的经济转化出发,站在当地居民的实际角度,研究了发展非物质传统文化对基础群众的切实影响,弥补了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作用,社会影响方面研究的不足。研究体现了传统手工业对经济的收入来源体系,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影响,从而研究分析在此影响下的就业流动问题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着重分析道明竹艺村竹编产业及其政策背景与政府参与度,揭示文化遗产对就业迁移的独特效应。道明竹艺村结合顶级设计资源,改造乡村设施,创设独特新村形象,并通过文化产业推动“道明竹编”产业化,涌现出杨隆梅等非遗人才。但竹编行业因收入低、劳动强度大、工艺繁复耗时等原因,难以吸引年轻人,特别是长期从事可能带来职业病隐患,使得从业人数下滑。建议政府加强扶持,通过补贴、优惠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青年返乡创业,并提供低成本培训,吸引更多人参与竹编技艺传承。同时,运用现代科技展现竹编艺术,扩大市场覆盖,共建培训基地,建立人才储备库,保障技艺传承和产业升级。本研究证明了文化遗产对于地方居民的就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强调了在传承道明竹编传统特色之余,应与现代市场需求契合,创造更多就业机遇。

三、问卷结果

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道明竹编技艺对当地居民就业流动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探讨道明竹编技艺与当地居民就业之间的关系。

(一)描述性分析

1.就业情况:

50.5%的从业者与竹编相关工作,26.6%从业者从事其他工作,22.9%从业者处于待业状态。这表明在竹编行业中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部分人员转向其他行业

就业,也有一些人暂时没有找到工作。

2.薪资水平:

45%的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3000以下。这显示了调查对象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可能是影响竹编从业者流动性的一个因素。

3.竹编工作年限:

31.2%的从事竹编手艺的人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表明一些从业者在竹编行业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可能对行业更有信心和依赖感,不太容易流动到其他行业。

4.对竹编行业的意愿和看法:

67.9%的从业者认为竹编有发展前景。46.8%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从事竹编传 承相关工作。这显示了一些从业者对竹编行业的发展和传承持有积极态度,可能

会在竹编行业中保持稳定就业。

5.子女就业地点

48.6%的子女就业地点在四川以内。

项目

N

最小值

标准偏差

家人个数

109

0

10

5.67

1.96

从事人口

109

0

7

1.35

1.47

(二)信效度

可靠性统计

克隆巴赫 Alpha项数

0.866        19

Cronbach'sα系数为0.86,大于0.8,说明测量工具整体上具有良好的稳定 性,信度良好。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

近似卡方

0.780

898.497

171

0.000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自由度

显著性

KMO 检验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KMO=0.780,大于0.7的评价标准,Bartlett’s  球体检验卡方值较大,统计值显著(sig<0.05),说明该测量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效度较好。

四、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道明竹艺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道明竹艺村的居民大部分由四川省内其他城市或乡镇迁移至此,原居民占小部分,年龄大多在40-80岁。当地居民生活经济来源大多为务农或售卖手工编织的竹篮竹筐及竹制工艺品,收入水平较低。当地鲜少有外来务工的年轻人,居民的子女也多在外工作换取生活。

当地居民一定程度上不愿意从事竹编手艺,因为其收入与其它工作相比较低,且较为辛苦。竹编的编制繁琐且工程量大,容易落下职业病:眼睛花、腰肌劳损,这同样也是居民不愿意依靠竹编获取收入的原因之一。完成一个尺寸为长25cm宽30cm高18cm的竹篮筐的编制,通常需要长达数小时,而一个篮筐的售价为15-20元人民币。若从事其他工作,收入将大幅度提高,且不会这样辛苦。

根据当地的调查报告可知,50.5%的从业者与竹编相关工作,26.6%从业者从事其他工作,22.9%从业者 处于待业状态。这表明在竹编行业中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部分人员转向其他行业就业,也有一些人暂时没有找到工作。

(二)意见和建议

1.加大政策力度,吸引人才流入

根据当地的游客量及科研团队数量可知,国家政府对道明竹艺村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扶持,但远远不够。道明竹编的从业者多为家族继承,这同样也是从业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根据当地的调查报告可知,45%的调查对象的收入在 3000 以下。这显示了调查对象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可能是影响竹编从业者流动性的一个因素。

发扬竹编编制文化,必定需要年轻人的流入,要年轻人愿意做并且热爱事业,必定要提高其收入,而当前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政府进行补贴,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政府扶持包括提供资金支持、培训技术人才。崇州市政府可以对以道明竹编为创业方向的大学生等进行贷款免息和减免税点。在道明竹艺村,并没有竹编的专业培训班,且体验竹编的价格较为高昂,标价为80元一人次,体验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小时且较为简单,技术不外传也同样会造成传统手艺流失。培养技术人才同样是一个好的传承方式,开展培训班还能够吸引一定人数前来观摩学习以达到宣传目的。

2.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流行商品

有了市场才能让一个产品生生不息,有了销量才能让一件商品不被淘汰。只有极少数人会为没有世俗定义的价值的商品买单,如果我们不努力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出去,那么愿意为其付出的人会越来越少。崇州道明竹艺村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当地的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于2016在中国大陆播出,纪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等领域的稀世珍宝的修复过程和殿堂级的文物医生以及他们的文物复活术。播出后的几年时间内,许多与故宫相关的文化产品在线上购物APP销量居高不下,购买故宫文创产品成为当时的一种潮流。

道明竹编也同样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属性,而我们可以做的是讲好道明竹编的故事,并且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当下流行的休闲娱乐平台进行宣传。先对游客的购买需求动机进行调查,了解游客的消费心理,然后依托道明竹编文化背景及当地旅游资源,拓展营销渠道,生产出具有较高文化品格、适销对路、价格合理的旅游商品。

3.创新道明竹编,面向广阔市场

产品单一和用途不广是道明竹编不能获得广阔市场的原因之一。道明竹编的许多产品局限于篮筐及一些装饰品,其实用性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需求,创新产品在道明竹编未来的发展中是首当其冲的。道明竹编创新产品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展示方向的更新迭代。在过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展示商品的方式都是展览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十一世纪,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展示道明竹编的美。敦煌莫高窟全息投影不仅保护了文物,也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的石窟的璀璨。道明竹编也同样可以利用vr全景、3d投影来展示。既节省了成本,又能拥有更多的潜在客户。

  1. 建立培训基地与人才库

政府和企业应该联合起来,资助建立培训基地,可以提供道明竹编技艺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为有兴趣学习和传承这项技艺的人们提供平台和机会。此外,培训基地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讲座、工作坊、短期培训班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同时,建立人才库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人才库可以包括从事道明竹编技艺的艺人、专家、学者等人才信息,为这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通过人才库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资源,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五、总结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证明了文化遗产对于地方居民的就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本研究仅以道明竹编技艺为例进行了探讨,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文化遗产对于地方经济的影响。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道明竹编技艺在促进就业的同时,如何保持其传统特色并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

[1]err,S.,&Smith,A.(2018).The rol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se studies from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Heritage Tourism, 13(3), 335-347.

[2]Xu,J.,Zhang, Y., & Li, M. (2019). The impac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n rural tourism in China: A case study from Hunan Province. Tourism Management, 72, 231-240.

[3]厉建梅.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6.

[4]李爽爽. 西北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

[5]杨莹.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农业文旅项目立项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6]刘凤.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7]岳红波. 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

[8]陈浩. 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9]王春超. 政策约束下的中国农户就业决策与劳动力流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侯晋封. 中国农民工流动就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

[11]李彤彤. 社会流动理论视野下农村户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张红霞(2004.01-),女,汉族,籍贯四川,本科学历,具体研究方向:基于文化经济学理论道明竹编对当地居民就业流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