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路桥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探讨

李茂林

广州诚安路桥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528441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路桥施工技术在处理软土地基方面的应用。软土地基的处理是路桥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到路桥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文章从软土地基的特点、处理方法、处理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现有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软土地基的处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路桥施工技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软土地基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给路桥工程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地基沉降、侧向流动等。因此,研究路桥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软土地基问题概述

1.1 软土的定义及特性

软土是指由细粒土组成,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渗透性差的土壤。其主要特性有以下几点:含水量高:软土的含水量通常在30%~7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100%。压缩性大:由于软土的孔隙比大,土粒间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压缩。抗剪强度低:软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较小,导致其抗剪强度较低。渗透性差:软土的孔隙结构复杂,土粒间的接触面积小,导致其渗透性较差。

1.2 软土地基的问题及影响

软土地基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在路桥施工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地基沉降:软土地基在承受荷载作用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沉降,从而导致路桥结构的变形。侧向流动:软土地基在承受侧向力作用时,容易产生侧向流动,从而导致路桥结构的失稳。结构破坏:由于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低,容易导致路桥结构的破坏。施工困难:软土地基的渗透性差,使得施工过程中排水困难,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1.3 软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针对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地基承载力:通过处理,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提高地基稳定性:通过处理,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防止侧向流动和结构破坏。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通过处理,可以改善软土地基的渗透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合理处理软土地基,可以避免由于地基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二、路桥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

2.1 物理方法

2.1.1 压实法

压实法是通过机械设备对软土地基进行压实,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常用的压实方法有静压法、振动法和冲击法等。静压法是利用重压轮对地基进行静压,使其达到密实状态;振动法是利用振动设备对地基进行振动,使其颗粒间摩擦增大,从而达到加固效果;冲击法是利用冲击设备对地基进行冲击,使其颗粒重新排列,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1.2 挤出法

挤出法是通过物理力学方法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挤出,从而达到加固目的。常用的挤出设备有旋挖钻机、旋喷钻机等。旋挖钻机通过旋转钻头将地基中的软土钻取出来,同时在钻孔中注入水泥浆等固化材料,使地基加固;旋喷钻机则是通过旋转喷嘴将高压水泥浆喷射到地基中,与地基颗粒混合,从而达到加固效果。

2.2 化学方法

2.2.1 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化学药剂注入软土地基中,使地基颗粒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水泥、石灰、氯化钙等。化学加固法施工简单,效果显著,但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材和配比,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2.2 冻结法

冻结法是通过制冷设备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冻结,使其转化为冰晶,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冻结法适用于地基较深、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处理。冻结法施工速度较快,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成本较高。

2.3 生物方法

植被固化法是通过植被的生长,将地基中的颗粒物固定,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常用的植被有草本植物、灌木等。植被固化法适用于地基较浅、气候条件适宜的软土地基处理。植被固化法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但需要较长的固化时间。

三、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实例

3.1 工程概况

以某沿海城市的跨海大桥工程为例,该工程所处地带软土层较厚,地基承载力弱,对路桥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工程全长约8公里,主桥采用悬索结构,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地质勘察显示,软土层主要由淤泥质土、粉细砂层组成,厚度在5-15米之间,且地下水位较高。

3.2 处理技术选择

针对工程地质条件,结合路桥施工的特定需求,选择了以下几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预压加固法:在新建桥梁的基础部位铺设砂垫层,然后在上方堆载土石材料,通过增加上部荷载预压,加速软土层的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排水固结法:在软土层中设置垂直排水板,加速软土层的孔隙水排出,从而促进软土的固结。深层搅拌法:使用特制的搅拌设备,将固化剂(如水泥、石灰等)直接搅拌到软土层中,与软土发生反应,形成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的土体。地基置换法:在软土层中部分或全部替换为砂石等材料,直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3 处理效果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软土地基处理后,工程地基的稳定性、承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对处理前后的地质钻孔取样、载荷试验、动力触探等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预压加固法:经过预压加固的土体,其压缩性降低,承载力提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土体的固结效应进一步显现,对路桥长期稳定性有利。排水固结法:通过排水固结,软土层的孔隙比减小,抗剪强度增加,有效改善了地基的工程性质。深层搅拌法:搅拌后的地基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且施工周期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

四、处理技术效果评价与优化

4.1 评价指标的选择

在路桥施工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评价,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应能够反映地基处理后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等关键性能参数。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沉降量:通过测量地基处理前后的沉降量,评估地基的压缩性能。抗剪强度:通过三轴试验等方法测定处理后地基的抗剪强度,以评价其强度性能。地基承载力: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确保路桥结构的稳定。侧向约束力:评估处理后软土地基的侧向约束能力,防止路桥侧向滑动。渗透性:通过测定处理后地基的渗透系数,评价其水理性状的改善。

4.2 效果评价方法

评价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效果,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室内试验:通过实验室内的物理力学试验,如三轴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获取地基处理前后的各项指标数据。现场测试:包括静载荷试验、动力载荷试验、波速测试等,直接在施工现场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测试。监测数据分析:通过安装在地基中的传感器收集数据,长期监测地基的沉降、位移等变化。数值模拟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地基处理前后的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处理效果。

4.3 处理技术的优化方向

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考虑:提高处理效率:通过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缩短地基处理周期,降低成本。增强处理效果:优化处理方案,如改进深层搅拌法、预压加固法等,以提高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环境友好:采用绿色、环保的处理方法,如生物酶加固法、植物混合填筑法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适应性:针对不同的软土特性和工程需求,开发适应性强的处理技术,确保工程质量。

结语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仍需不断研究和创新,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工程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鼎.探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OL].河南建材,2016(03).

[2]张皓.试析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视界,2016,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