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及实施——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及实施——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孙颖

无锡市硕放中学 江苏省  无锡市  214142

一、单元整合教学

单元整合教学是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大概念、大任务、大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大单元旨在促进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构建教学的整体意识,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提升教学效益、落实课程核心素养的同时,达成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单元内容介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包含多篇课文和多个任务的综合性单元。

本单元展示古代诗文中的山川之美,包含《三峡》《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涵盖了散文、诗歌、游记等多种文学形式。

本单元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古代文学中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同时培养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此外,学生还需要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如背诵、默写、翻译等。

因课堂时间有限,本次教学前已基本完成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并选择了三篇共性较多的课文,分别是《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三、单元主题介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文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那为什么古代文人大多有山水情怀?

  1. 文人骨子里都有一种隐士情怀。当官的时候,不被朝廷重用,学说不被认可,政见不受推崇,悲剧意识就会爬上了心头,尔虞我诈的官场无法大展拳脚,不如在乡野之间欣赏山水、写诗作文、造福民生。这样一来,情感丰富了山水,山水也造就了诗文,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后来文章也变成景观。
  2. 古代文人的思想大都受到宗教和流派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里和文章里都有一种信仰,是不容侵犯的。在阅读他们的诗会发现,讴歌山水的美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课题,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佛教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佛教注重内心的参悟,讲究以“真心”去感悟世界,求得心灵与自然的混一,希望能在自然的缥缈神韵之中顿悟人生的因缘真谛。
  3. 也就是自然景观本身的原因,山水美景对人有一种天然的怡情移性作用。南北朝画家宗炳认为观山水就是观道,同时肯定了山水“畅神”的审美功能。置身山水之中能给人一种闲适愉悦的感受。

四、具体教学设计及实施

赏山水美景悟文人情怀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学

教学重点:

  1. 疏通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体会作者情怀。
  2. 细品山水之美,学习多角度、多方法描写景物。
  3. 欣赏文章篇章结构以及语言风格的独特,品味骈散之美。

教学难点:

  1. 细品山水之美,把握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多角度、多方法描写景物。
  2. 欣赏文章篇章结构以及语言风格的独特,品味骈散之美。

课程类型:单元整合教学

整合篇目:《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走入情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同学们,你是否亲临其境,感受过祖国山川溪流的魅力?是否也深深沉醉于其中,流连忘返呢?

中国古人很早就善于欣赏山水之美了。

同学们,我校校园广播站将征集描写山水美景的古代美文,发布征稿启事。

校园之声广播站征稿启事

为丰富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即日起,学校广播站增设《山川之美》栏目,现面向全体学生征稿啦!

  1. 征稿内容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好景物,人皆爱之!《山川之美》征集描写山水美景的古代美文,希望同学们积极推荐。

  1. 征稿说明

1 推荐古代美文,请写清楚题目、作者、朝代,并附上原文和推荐语;

2 每周择优选择一篇稿件分享,学校公众号也将进行推送。

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一起赏山水诗文,品评这些让人流连的优美篇章。

                                        硕放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站

                                          2023年11月20日

任务一:明确文体 初品骈散之美

任务结合文下注释以及昨天的预习,朗读四篇文言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句式的特点,思考这四篇文章在句式、语言上有何不同(粗略阅读)。

《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三篇句式比较整齐的文言文,被称为“骈文”。   

《记承天寺夜游》则句式比较自由,有长有短。                                                                           

骈,驾二马也。——《说文》    形声字。从马,并声。本义:两马并驾一车                                        

【文体知识】

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是与散文相对而言。

特点:

1 句式上,讲究对仗的工整,四六相间。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骈文虽以骈句为主,但也会有一些散句(骈散结合)。

2 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

3 修辞上,注重辞藻修饰和用典。

任务二:赏析手法 品赏山水之美

山水无言,而美在字里行间。作家梁衡说:高明的山水文字妙在把平常的景物写活。

任务请读一读三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写景句,感受其语言特点;品一品,分析其写景手法之精妙;看看古代文人是如何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使其鲜明突出的。(形式:自主完成、两两交流。)

任务:体悟山水以骈散之文传情

山水自然,是人类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国文人,都有挥之不去的山水情怀,无论身处何方,境遇如何,终其一生都会将目光投向山林湖泊,“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文化不仅自成一格,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意象和精神归宿。

【任务】结合书下注释(涉及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的内容),思考三篇文章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作者的情感又是如何转换的?请把你的理解写在表格中。(形式:自主完成、小组讨论。)

温馨提示: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品其言方能得其意”。阅读骈文要关注骈文的情感转换,这种转换可以借助于骈文的形式特征来实现。在骈文中,骈散转换处、四六转换处,往往就是内容、情感等的转换处。

课堂总结

  1. 骈散结合可以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既具有整齐匀称又兼具参差错落之美,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2.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寄情山水的情结,山水之间的乐趣令人心驰神往,古代文人通过诗文将寄情山水的足迹流传了下来,他们的骨子里往往都有一种隐士情怀,但有的时候,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背后多是被迫放弃社会责任的无奈感……

作业

请从本单元所学习的三篇描写山水美景的古代美文中选择一篇,推荐给校园广播站,并按照征稿启事的要求以及今日所学,先拟写草稿。

提示:请写清楚题目、作者、朝代,并附上原文和推荐语。

五、教学反思

(一)亮点

  1. 任务探究设计合理,循序渐进;
  2. 文人的山水情怀挖掘较深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考。

(二)不足

  1. 任务一“明确文体 初品骈散之美”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比较生硬,与后面任务中的部分环节重叠,界限不是十分明确。
  2. 课上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仍然不充分,学生比较依赖于之前所学内容,未生发出更多新的思考,引导不够详细具体。
  3. 小组活动进行的时间不足够。

(三)改进策略

  1. 任务环节要设计得更加清晰,部分环节可以融合在其他任务中有效进行,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
  2. 教学指令也需更加明确,可以提前预设教学情境,准备一些有效的过渡性、引导性问题,同时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切实的回应;
  3. “作业”设计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就可以进行一部分,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