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稳耕地保护责任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扛稳耕地保护责任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张俊娟   宋楠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省邢台市     05565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地耗)下降了40.85%,2023上半年全国地类变化监测结果显示,耕地总量有望连续第三年保持净增加态势,这些都得益于国家对于耕地保护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耕地资源现状,并以此提出了以耕地保护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耕地保护责任;粮食安全;底线

耕地,是大地母亲的馈赠,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好耕地,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是老天爷的恩惠;是人类合理利用自然的智慧积累,是老祖宗的恩泽。保护耕地,不仅事关当下亿万百姓的衣食无忧,更关乎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61年前,《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在她一生中接受的唯一一次电视采访时就不无忧虑地说过:“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是人类社会要证明自己的成熟和驾驭能力,不是靠掌控自然,而是靠掌控自己。”今天,我们遇到的耕地资源利用难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深刻反思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理清耕地保护的方向尤为必要。

1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分析

整体来看,我国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还有山间盆地和广阔的丘陵地区,这部分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90%以上。东部地区是中国耕地资源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主要包括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这些地区耕地集中连片,地形平坦、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中部地区为大型平原和河流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具有很高的耕作能力,包括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份;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土地质量较差、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产能力不高,包括西藏、云南、贵州、甘肃等省份和自治区[1]。我国人口分布与耕地分布高度匹配,即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是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集中分布区,而该线以西耕地资源较少,人口分布也较为稀疏。耕地与水资源空间分布大体一致,约有90%的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耕地空间的分布也大致如此。

2 以耕地保护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耕地保护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资源不均衡性矛盾变得突出,高昂的保护成本与低下种植效益矛盾凸显,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面临诸多挑战,耕地保护制度必须转型。

2.1共担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时代重任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建立可持续、高韧性的高质量农业发展模式,农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要切实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黑土地保护工程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2]。同时,大力推进退化耕地治理,土壤酸化、盐碱化治理,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然后,要以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为引领,用科技推动可持续、高韧性的高质量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从农作物的播种到收获、从农田保护到开发、从农产品加工到配送、从农业废弃物源头减量到资源化利用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绿色低碳转型。,此外,还应从食物供给侧与消费需求侧双向发力,推进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粮食安全。例如,在食物供给方面,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耕地质量,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确保粮食生产规模与数量;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从种子研发、地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多环节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广节粮减损技术,推动粮食生产高产、高效与优质。在食物消费方面,还要在满足主粮需求前提下,提供多元化食物消费,不断提升食物消费品质,满足居民多样化营养需求,满足食物消费享受需求,食物带来的不仅是饱腹,更是人民生活消费的享受,对外观、造型、健康、社交等方面需求越来越多。

2.2从源头减少非法占用农用地违法犯罪行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国家保护农用地的法律不断健全,近期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制定了黑土地保护法、粮食安全法等专门法律,进一步完善国家保护农用地的各项制度与措施,强化各级人民政府的耕地保护职责。2023年10月发布的依法保护农用地的典型案例,就是要发挥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增强保护农用地“人人有责,破坏担责”的法治意识,积极推动全社会共同守护好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包土地、收取土地承包金是提高村集体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最常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一些地方的农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本,以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开展多种经营。然而,由于法律意识不强,一些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基层组织为收取高额流转费,不按照土地管理法规的规定进行土地发包,随意变更土地用途、毁坏农用地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在承包土地过程中非法占用农用地的问题比较突出。涉案土地大多以苗木移栽、农业养殖等“合法”名义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但实际多用于非法采石、采矿、采土、办企业、建厂房等非农用途,有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基层组织为谋取利益,甚至主动实施破坏农用地犯罪行为。我国土地管理法第11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以及农村合作社等基层组织是土地经营管理主体,也是守护农用地的第一责任主体,是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一旦失守,将给农用地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2.3加强耕地保护“田长制”信息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建立和实施网格化监管体系,压实责任,推动自然资源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对耕地资源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3]。一是进行网格划分(划分到村)、压实责任,基层田长使用微信小程序定期巡查、上报,后台PC端系统进行统计问效。二是掌上田长APP基于局内现有的规划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生态保护红线等基础数据成果,采集疑似违规地块后一键分析,是否符合规划、占用基本农田、生态红线一览无余,辅助各级田长对疑似违规进行研判。三是后台PC端系统与前端信息互通、联动,打通属地上级主管部门到基层田长的信息通道。四是基层线索、巡查、核查等信息向后台PC端系统汇聚,基于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方便领导对全域田长工作情况进行宏观掌控和对各级田长个人工作的追溯。在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下最终达到全域耕地保护一盘棋,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结合系统中的问效机制,达到耕地保护监管的目的并形成长效机制,为粮食安全筑牢基础根基。

结语

耕地保护,要用大智慧与前沿科学来不断织补我们的不足,需要我们集体行动,需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扛稳耕地保护责任,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同时,要积极优化空间布局,重视生产、生活、生态多效目标,不断拓展耕地内涵,挖掘可耕地,探索弹性利用模式,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真正做到集约也是保护耕地,并推行“以补定占”,严控计划外占用,最大限度地保证耕地资源。

参考文献

[1]孙航.守好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N].人民法院报,2024-01-11(003).

[2]纳紫璇.抓好耕地保护永恒课题筑牢粮食生产安全底线[N].华兴时报,2023-10-09(003).

[3]孙正清,江水,陶浩.扛稳耕地保护责任筑牢粮食安全底线[J].江苏农村经济,2023,(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