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张九春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026000

摘要:在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摘要主要概述了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现状、探索策略以及实践成果。文章指出,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实施一系列探索策略,如修订实验教学大纲,融入思政教育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强化思政教育效果;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现思政教育价值等,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实践,以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新医科背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探索

引言

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目的。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正面临着从传统医学教育向新医科转型的挑战。新医科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注重医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融合,这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医学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医学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其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医科背景下,探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挑战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实验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实验过程中的思维训练。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医科的要求。

1.2 学生能力培养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培养,这与新医科背景下对医学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

1.3 课程思政元素的缺失

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思政元素的融入,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难以培养出对社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1.4 教学资源的局限性

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往往依赖于实验室设备和教材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局限性使得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限,难以拓宽视野和提升创新能力。

1.5 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评价往往依赖于考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

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2.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如公正、和谐、自由、平等、爱国、敬业等,将其融入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实践中。例如,在讲解器官捐献时,引导学生理解公正、和谐的价值理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1.2 医学伦理的培养

通过实验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医学伦理的重要性。如在人体解剖实验中,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尊重遗体,培养他们的医学伦理素养。

2.1.3 创新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创新思路,如设计新的实验方法或改进实验设备。同时,通过团队协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教学方法的创新

2.2.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医学知识,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2.2.2 翻转课堂的实践

尝试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学习理论知识,课上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3 项目式学习的尝试

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3 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2.3.1 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强调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协作能力等。

2.3.2 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实施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政素质。

三、实践成果与分析

3.1 学生能力的提升

3.1.1 实验技能的提高

在实施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后,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们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解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此外,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分组实验,共同解决问题。

3.1.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课程思政的实施还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医学伦理、医疗纠纷等现实问题的深入讨论,学生们开始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对医学知识和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还能够提高他们处理复杂医学问题的能力。

3.1.3 医学人文素养的增强

通过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显著增强。通过对医学史、医学伦理和医患沟通等内容的深入学习,学生们更加理解医患双方的情感需求,更加注重医疗实践中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素养的增强,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加全面、和谐的医学专业人才。

3.2 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估

3.2.1 学生满意度调查

为了评估课程思政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次学生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表示满意,认为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竞争力。学生们特别提到了实验课程中的人文关怀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认为这些内容对他们未来的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2 教学反馈与改进

根据教学反馈,我们发现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解读能力有很高的掌握度。但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面,仍有部分学生表示需要加强。因此,我们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更多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关注学生们的医学人文素养培养,通过更多实践活动和课程内容的优化,提升学生们的医学人文素养。

结语

在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生命、关爱患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最后,课程思政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法律和伦理意识。为了更好地实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目标,我们需要持续改进与探索。首先,完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容,确保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再次,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贯穿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后,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全面评估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展望未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立体的实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课程思政将紧密跟随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医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贺玲,金磊,赵小峰,吴桂梅.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10):858-860.

[2]白慧玲,孙伟力,葛振英,陈明亮,滕铁山,王国英.融入虚拟仿真实验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10):917-919.

[3]孙红,赵琪,杨秀红,孙艳梅,车鹏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0):67-68.

课题项目: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新医科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研究—以生物化学为例》,课题批准号:XZJGH20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