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肺康复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9
/ 2

分级肺康复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李琴 石秀丽

九龙坡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九龙坡区 400051

【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分级肺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1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研究,研究起止时间是2024年3月—5月,方便统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50例观察组进行分级肺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肺功能指标与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而在脱机成功率上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的FVC(L)、FEV1(L)、FEV1/FVC(%)指标优于对照组的指标,有差异,P<0.05。结论:研究得出,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分级肺康复护理后,患者的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小,肺功能指标恢复高,值得深入应用。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分级肺康复护理;肺功能;疗效

ICU机械通气是一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常用的呼吸支持技术手段,主要通过呼吸机或其他机械装置,为患者提供正压或负压通气,以满足或改善其呼吸功能。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呼吸机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呼吸频率,使气体进入肺部,并通过设定不同的呼吸模式和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来调节患者的呼吸状态。数据调查发现,全球每年发生的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占到10.4%,而60%的患者需要借助机械通气辅助治疗[1]。可以说机械通气对于救治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在使用期间患者会出现一些呼吸困难、肺功能障碍等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分级肺康复护理是医学上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目前,临床探讨的热度较高,但关于其实际应用效果文献资料缺乏实质性的报道,所以,此次将以分级肺康复护理来分析在ICU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例数选取1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研究起止时间是2024年3月—5月,方便统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50例观察组进行分级肺康复护理。

纳入标准:纳入60岁以下的患者;患者没有禁忌情况;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病危情况;满足使用机械通气条件,而且使用的时间大于24h;经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类病史;有其他并发症伴随,如:压力性损伤、颅内高压等;不愿参与医学研究,患者在康复期间出现死亡或者放弃治疗者。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定期检测患者生命特征,给予患者一些呼吸通气辅助,帮助患者解决呼吸困难问题,记录患者的指标,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观察组进行分级肺康复护理,其操作有:(1)建立分级肺康复小组。小组配置主治医生一名,护士长1名、康复治疗师1名、ICU专科护士2名。(2)分级肺康复护理级别:1)一级康复。检测患者的氧合指数,针对指数在100mmHg以下的患者,设置好呼吸机的模式,调至到30~40cmH20,维持30s;帮助患者翻身,选择坐卧位姿势;帮助患者训练上下肢;2)二级康复。针对于氧合指数在1000-2000mmHg的患者。呼吸机模式调至到10cmH20;姿势选端坐位;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针对患者的上肢下肢进行被动训练。3)三级康复。针对于氧合指数大于200mmHg的患者。呼吸机的模式设置为支持模式,每天进行脱机为1-2h,定期观察患者脱机后的情况;展开强化腹式呼吸,姿势为仰卧位,每次的训练在20min;上下肢的训练由被动转为主动,时间为10min。

1.3观察指标

肺功能指标:记录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采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来评价肺功能。

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至撤离的时间和在ICU入住的天数。脱机成功率:干预1周后通过首次自主呼吸试验记录成功脱机病例数,脱机成功率为成功脱机病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计算的软件为SPSS23.0,()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统计学检验由T、X2检验完成,检验结果若是统计学有意义,则P<0.05,反之无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及脱机成功情况

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而在脱机成功率上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表1。

表1比较两组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及脱机成功情况[()、(%)]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d)

ICU住院时间(d)

脱机成功[例(%)]

对照组

50

11.69±3.26

15.96±3.69

40(80.00)

观察组

50

10.56±2.96

9.35±2.58

49(98.00)

T

5.3262

7.6598

12.6584

P

0.0024

0.0012

0.0000

2.2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

两组护理前的肺功能指标没有差异,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的FVC(L)、FEV1(L)、FEV1/FVC(%)指标优于对照组的指标,有差异,P<0.05,表2。

表2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

组别

例数

FVC(L)

FEV1(L)

FEV1/FVC(%)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0

1.46±0.36

1.96±0.54

1.32±0.28

1.79±0.32

47.93±4.23

55.63±3.23

观察组

50

1.49±0.41

2.36±0.62

1.31±0.19

2.24±0.29

47.12±3.98

65.32±4.23

T

0.3668

6.2548

0.4859

5.8456

0.4698

9.5846

P

0.1589

0.0012

0.2482

0.0009

0.1584

0.0002

3.讨论

临床上对于ICU机械通气的患者研究,由于病症的严重性,患者需要借助机械通气来改善肺功能的运行,但因为机械使用本身存在较大的风险,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都会形成影响,而且长期的应用不利于肺功能恢复,也会造成其他指标的下降。ICU患者由于难于呼吸,借助机械通气是为了提高呼吸质量,减少痰液的集聚,但若是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其排痰过程中产生的咳嗽性反射会引起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还会增加住院时间,对于后期的脱机率增加难度。ICU机械通气患者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肺功能受损,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以改善其呼吸功能。分级肺康复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肺功能影响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研究领域。分级肺康复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旨在针对不同病情和康复阶段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而在脱机成功率上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的FVC(L)、FEV1(L)、FEV1/FVC(%)指标优于对照组的指标,有差异,P<0.05。研究证实,分级肺康复护理可改善肺功能,提高呼吸。通过分级式的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因肺功能差造成的机械使用问题,可减少使用时间,患者可尽快的脱机恢复。此结果也符合学者胡宏美[2]研究的数据。

综上,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分级肺康复护理后,患者的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小,肺功能指标恢复高,值得深入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红,李志红,徐丽红.分级肺康复护理对ICU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23,21(34):4842-4845.

[2]胡宏美,杨聪,黎巧玲,等.分级肺康复护理方案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护理研究,2023,37(21):3917-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