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临床护理的疗效分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9
/ 2

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临床护理的疗效分折

薛云珍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201908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分别接受乙方案(甲组)和甲方案(乙组)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细致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异常类型以及不同性别下的异常类型和病死率。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与乙组相比,甲组在Q-T间期延长、左前分支阻滞和心律失常等方面有所下降,尤其在复极异常上,甲组的发生率(75.78%)明显高于乙组(43.87%),其中男性在这些异常中的发生率普遍较高,且甲组男性的所有异常中复极异常(65.12%)和心律失常(87.21%)的发生率较高。结论:综上,甲方案在处理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异常上显示出一定优势,尤其是在预防心律失常和复极异常上表现明显,对于降低心电图异常所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此疗效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

关键词:心电图异常; 急性脑血管; 临床护理

引言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引发的脑部病变,往往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本研究详细分析和探讨如何提升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的临床护理效果,并比较乙方案与甲方案在处理心电图异常中的优劣,并探讨性别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更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来处理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心电图异常问题,以期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在我院治疗的84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过脑部CT或MRI确诊,病例选取时间为2022年6月到2022年12月。所有病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被分为两组,即甲组和乙组。甲组病例的数量为356例,乙组病例的数量为490例。根据患者的性别将甲乙两组的病例进一步划分,其中甲组男性患者172例,女性患者184例;乙组中男性患者数量为282例,女性患者208例。

有关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病例类型(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等)以及相关并发症等均在医院的电子病例系统中做了详细的记录。在开始进行研究之前,获得了所有病人的知情同意和医院的伦理审查通过。

1.2 方法

针对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心电图护理研究,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n=356)和乙组(n=490)的病例来源于我院的研究患者。在这次研究中,设定了一套标准化流程,神经内科的医生和护士按照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并进行心电图监测。

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收集和分类他们的基本信息。进一步,通过心电图绘图和评估来记录心电图数据。将资料输入数据库并进行初步筛选,仔细查看每个病例的心电图以及临床表现,详细记录心电图上的异常改变,诸如心梗、Q-T间期延长、缺血性ST改变,右室肥大,左室肥大,心房肥大,左前分支阻滞,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房室阻滞,房颤,期前收缩,交接区心律,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速等。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的核心在于对比并探究乙组与甲组在接受心电图临床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使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的异常ECG改变、异常类型与病死率。

通过观察心电图,检察了各种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出现频率,包括心梗、Q-T间期延长、缺血性ST改变、右室肥大、左室肥大、心房肥大、左前分支阻滞、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房室阻滞、房颤、期前收缩、交接区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等各种ECG异常的出现情况。

在每个评价指标中,都进行了χ²检验,通过比较得出的P值来判断乙组与甲组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x ± s" 表示,计量资料以根据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甲乙病例的异常心电图(ECG)改变比较

根据表1的数据,乙组(n=490)和甲组(n=356)的总异常心电图改变数分别为424(86.53%)和322(90.45%)。乙组中,最常见的异常改变是缺血性ST改变(n=154),是左室肥大(n=86)。甲组中,除了与乙组相同比例的缺血性ST改变(n=154)和左室肥大(n=86)外,心梗(n=74)是一个独特的表现。这些数据揭示了两组患者的ECG特征及其差异。

2.2 甲乙病例的异常类型比较

在对乙组及甲组的病例进行研究后,发现两组的异常类型有明显的差异。乙组中的异常类型复极异常、房室肥大和心律失常的比例分别为43.87%,22.17%和67.45%,而甲组的比例则为75.78%,27.33%和74.53%。经过统计学分析,这三项的异质性χ2值分别为12.346,1.416和2.656,并且复极异常类型和心律失常的P值分别为0.006和0.086,均小于0.1。

表1 甲乙病例的异常ECG改变比较[n(%)]

异常改变

乙组(n=490)

甲组(n=356)

心梗

0

74

Q-T间期延长

32

16

缺血性ST改变

154

154

右室肥大

6

0

左室肥大

86

86

心房肥大

2

2

左前分支阻滞

16

14

左束支阻滞

0

14

右束支阻滞

18

24

房室阻滞

6

14

房颤

38

96

期前收缩

72

88

交接区心律

2

2

窦性心动过缓

72

52

窦性心动过速

62

58

合计(%)

424(86.53)

322(90.45)*

表2 甲乙病例的异常类型比较[n(%)]

组别

n

复极异常

房室肥大

心律失常

乙组

424

186(43.87)

94(22.17)

286(67.45)

甲组

322

244(75.78)

88(27.33)

240(74.53)

χ2


12.346

1.416

2.656

P值


0.006

0.126

0.086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增强其心电图的临床护理,对于评估患者病情、预测疾病进程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发现,甲乙两组患者在心电图异常改变上存在显著差异,甲组的心电图异常比例高于乙组(90.45% vs 86.53%)。在具体异常类型上,甲组的复极异常、心律失常比例均高于乙组,反映了甲组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更为不稳定。不论是在甲组还是乙组,男性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更加严重,体现了男性患者在疾病进程中更大的心脏损害。这些结果提示在面对不同性别、不同病情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时,需要采取更为针对性的心电图临床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分析甲乙两组心电图异常类型如复极异常、房室肥大、心律失常的情况,甲组复极异常明显高于乙组(75.78% vs 43.87%,P=0.006);心律失常项上,乙组则略高于甲组(67.45% vs 74.53%,P=0.086)。其相似数据和趋势也揭示了,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各类心电图异常的情况比常人较为普遍。在这种复杂的病情条件下,应评价这些异常的临床意义和关联性,对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晓丽周黎黎.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护理疗效观察[J].健康管理,2020,(03).

[2]杨凤明,梁敏,王云.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2).

[3]张希侠.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