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滑坡防治技术及处理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9
/ 2

地质灾害滑坡防治技术及处理方法探究

陈成

西安中盛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滑坡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备受关注。为进一步提高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水平,必须重视滑坡地质勘查工作,分析滑坡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防治技术;处理方法

引言

由于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这种自然现象被称为滑坡。如果坡脚有人类活动区域,出现滑坡地质灾害将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因此,加强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技术应用,提高勘查结果准确性,并据此选择适合滑坡治理设计方案,对于保护人民安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1地质灾害滑坡特征

2.1形态特征

地质灾害滑坡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为马蹄形结构,一种为圈状结构。在地质结构的上层存在裂缝,中间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对地表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明显的坑洼,同时在整体结构的前部存在扇形裂缝,后部存在陡壁以及划痕,并且裂缝区域内会产生断裂带,出现双股沟的情况,经过本次强降雨气候出现凹陷、积水以及滑坡。

1.2土层特征

出现地质灾害滑坡的区域内,在未发生灾害之前,整体环境被破坏的情况较为严重,积水以及暗流河流的冲击对整体土层结构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土层稳定性降低,且外围发生结构错位,最终出现断裂、顺序颠倒以及重叠的情况,引发地质灾害滑坡。

1.3水文地质特征

地质灾害滑坡的发生,对区域内含水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其出现断裂,进而引发涌动,甚至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如洪水等。研究人员经过文献调查以及区域资料查询发现,在发生地质灾害滑坡之前,区域内的水文地质特征较为明显,整体水位以及水流出现明显的变化,对地下土层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造成了一定影响,增加了土层的含水量,最终引发地质灾害滑坡。

2地质灾害滑坡防治技术及处理方法

2.1微型抗滑桩

在滑坡地质灾害中,其应急处理技术是救灾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技术是一种可以在紧急救援之后,对斜坡进行迅速处理的一种永久的处理技术,适合于可能滑坡体、蠕变滑坡、既有滑坡以及受极端天气等情况下的滑坡的处理。快速处理的意思是,将现有的传统方法的效果提升50%以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它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应该同时具备快速勘查、快速评估和快速支护3个特点,还需要具备轻便、经济、快捷等特点,具体表现在对边坡加固的轻型化、机械化、可预制等特点。

微型抗滑桩、快速锚杆、灌浆锚杆和网格锚杆等技术是目前常用的轻质支撑体系。对于面积分散、构型复杂、地层分布不均匀的斜坡,采用以桩为基础的复合式挡土体系,可以迅速有效地处理斜坡。轻型支撑结构一般为“空间型”布局,其结构形式是将斜坡的滑移力通过构件的相互结合,或利用构件的自重来实现对斜坡的滑移力的转移,又或是利用构件的自重来实现对斜坡的平衡,具有质量轻、可装配性强、施工干扰少的优点。微型桩是一种直径较小的柔性钻孔灌注桩,它的组成主要部分是钢筋与钢管混凝土。微型桩的桩身比较细长,在土体加固过程中,压力较大会使桩身产生较大的变形,这样就可以通过桩土的协同变形,来承担桩后的主动土压力。由于各个抗滑桩之间的距离较小,可以通过钻进注浆,将抗滑桩周围的土体联合在一起,形成桩土复合体。桩土复合体会产生土拱效应,土体的应力也会因土拱效应重新分布,从而将滑坡的推土力转移到桩土复合体上。

2.2优化地表水防治

水是造成滑坡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治理时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处理工作,使水对滑坡灾害造成的影响减至最小。首先,排除地表水是防治滑坡地质灾害的一种主要手段,它采用导流或截流等手段,使地下水不经过坡体,从而大大减轻滑坡造成的危害,主要有设置排水沟、设置拦截沟渠、完善绿化工程等。其次,地下水具有隐藏性和流动性,在实际的施工中,可以通过设置暗渠来疏通滑体周围的地下水,或者在山坡上设置盲孔等。

2.3加大滑坡治理宣传力度

对于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建议在降雨过程中设置降雨计量器,以保证降水的精度;本区域相关机构还可以开展以山体滑坡预防与应对为主题的讲座,及时将其危险性告知市民,增强市民的防灾意识,增强其自我防护能力及紧急应变能力。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是做好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首要环节,在每年的汛期到来之前,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宣传资料、电台播报、新闻报道等方式,向周边居民宣传山体滑坡的预防意义及应对措施。社区也要配合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在社区内展示警示宣传海报,介绍地质灾害的形成与识别方法,引导居民了解滑坡防护设施用途,社区还可以设立宣传栏,以此提高公众对山体滑坡的响应与预防意识,掌握避险技能。

2.4抗滑桩

抗滑桩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滑坡治理方案防治效果,为了保证抗滑桩的质量合格,必须对其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确定抗滑桩位置后,就可以用人工方式来进行锁口部分的挖掘,在挖掘的时候,要做好测量控制,并用吊线锤进行检查,确保其垂直度满足规范。在浇筑过程中,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能经受住浇筑过程中的压力及振动,并检测模板的严密性,防止渗漏;混凝土可通过溜槽或提升机运输到工作面,并严格按规范施工,确保砼的浇筑质量。锁口以下的孔口段,采取人工配合风镐进行开挖,采取分段分节段灌注的办法,每次浇筑3节防护墙后,要检查垂直度,保证偏差不超过容许值。开挖应分段进行,每次开挖深度为0.5~1.0m,开挖到1.5m以后,可以用卷扬机进行土方运输。在施工期间,要对塌方和洞中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如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撤出,开挖结束后,进行围护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并根据规范进行养护。按设计要求,制作桩身钢筋笼,并及时将钢筋笼下放到孔底,为了防止在浇筑过程中钢筋笼发生上浮,可以对其进行临时固定。

2.5抗滑挡墙

在滑坡体前方设置抗滑挡墙,利用抗滑挡墙的抗滑力稳定滑坡体,减轻滑坡风险。需要根据滑坡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抗滑挡墙设计,以保证治理效果。在实际施工中,首先,需要根据滑坡体的规模、滑动形式与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抗滑挡墙形式、尺寸等。其次,根据滑坡体的推力、地基承载力与抗滑挡墙的结构形式等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再次,将抗滑挡墙后的地下水排出,降低地下水对抗滑挡墙的影响。最后,根据地下水的实际情况进行排水系统的选择与设计,以保证良好的排水效果。

结束语

通过对地质灾害滑坡的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滑坡防治技术及处理方法,并进行综合性应用,贯彻落实于实际工作之中,实现防治地质灾害滑坡的目的。采取以上技术与措施进行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从根本上减小区域内出现地质灾害滑坡的情况,保证区域内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也可以保证区域内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这些施工措施对今后同类地质条件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华涛.地质灾害滑坡防治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分析[J].新疆有色金属,2023,46(4):41-42.

[2]单亭栋.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3(5):100-102.

[3]汪洪明.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探究[J].现代工程科技,2023,2(2):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