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中电极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0
/ 2

固态电池中电极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

张保振 顾利辉 刘涛  

邢台朝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054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固态电池技术中阴阳极薄膜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优化策略,对固态电池中常用的阴阳极薄膜材料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包括钙钛矿、锂钴氧化物等。针对不同电池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场景,提出了针对性的性能优化策略,涵盖了晶体结构调控、表面改性等方面。通过对电极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本文探讨了当前固态电池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为固态电池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固态电池;电极材料;性能优化

1、引言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高效、清洁能源储存和利用方式的需求越发迫切。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电池备受关注。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功率密度、低自放电率、优良的充放电循环性能以及形状和尺寸可以任意设计等优点,被认为是在微电子器件应用领域中最有前景的微电池之一。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基本工作原理和其它锂离子电池一样,即通过放电过程将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借助外电源反向通电的充电过程使电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通常为具有层状结构、网状结构或隧道结构的物质,负极也可以是金属锂或易与锂形成合金的材料以及其他化合物;电解质为固态无机锂离子导体,锂离子电迁移数接近1.0,锂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固态电解质的网状结构或缺陷进行传递。电极材料通常包括阴极材料和阳极材料,如钙钛矿、锂钴氧化物等。为了提高固态电池的性能,需要对电极材料的结构、成分和性能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晶体结构调控、表面改性等手段,可以实现电极材料的优化,从而提高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促进其在电动车辆、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系统研究固态电池中电极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优化策略,探讨其对固态电池性能的影响,为固态电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阴极薄膜

钙钛矿氧化物是一类具有特殊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离子和电子传导性能。例如,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具有较高的离子扩散系数和较低的活化能,有利于提高固态电池的电池效率和循环寿命。常用于固态电池的高温工作条件下,例如钙钛矿氧化物钠离子导体(NASICON)在高温固态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氧化钴是一种传统的阴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然而,氧化钴的使用受到了钴资源的限制和环境污染的担忧,由于钴资源短缺和环境考量,人们正在寻找替代材料来取代氧化钴。氧化铁是一种廉价且环境友好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长周期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在不同电极结构中的应用。硫化物作为阴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离子传输和化学稳定性,在固态电池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如硫化钒、硫化铁等已被用于固态锂硫电池中,展现出较高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3、阳极薄膜

在固态电池体系中,正极薄膜对电池的性能与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的传统正极材料,例如LiCoO2和LiNiO2,是典型的锂插层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呈现层状结构,能够在不损坏晶体结构的前提下,有效地嵌入和释放锂离子。商用的锂离子电池通常选用LiCoO2作为正极材料,因其具有高电压、稳定的放电特性、适用于高电流放电、高比能量以及良好的循环性能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多晶LiCoO2薄膜制备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展现了优秀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50nm厚度的LiCoO2薄膜制备的薄膜锂电池,显示了非常出色的可逆循环特性。

在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中,选择正极材料至关重要。除了传统材料外,薄膜化和掺杂改性为正极材料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由于薄膜的紧密性,一些先前因为能量密度较低而被忽视的材料,如LiFe(WO4)2和CuWO4,在薄膜形式下显示出更出色的性能。近年来,新型正极材料的出现为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薄膜提供了更多选择余地。其中,磷酸铁锂(LiFePO4)备受关注,其放电平台相对于金属锂约为3.4 V,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比容量接近150 mAh/g。铁元素资源丰富、成本低、无毒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动力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其电导率低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严重影响其可逆容量。

4、性能优化策略

4.1纳米结构设计

固态电池的电极材料直接影响其性能和稳定性,传统液态电解质的电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中面临挑战,需要针对固态环境进行设计和优化,纳米结构设计为改善固态电池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纳米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有利于增加电极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提高离子传输效率和反应活性。纳米尺度的电极材料可以缩短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路径,加快离子传输速度降低内阻,改善后的结构可以减少体积膨胀对电极材料的影响,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稳定性。在工艺流程中利用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等制备纳米颗粒,控制颗粒大小和形貌。通过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将纳米材料与导电剂、电解质等组合,形成复合电极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和离子传输性能。通过表面修饰或涂层技术,优化电极与电解质界面抑制界面反应,提高电池的稳定性。还可以调控纳米结构的晶体结构、孔隙结构等,优化电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2掺杂和合金化

掺杂是指通过添加少量其他元素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掺杂策略在改善电极材料的导电性、离子传输能力以及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固态电池的电极材料中,通过掺杂能够形成额外的电子或离子迁移路径,从而增强电子和离子的传输效率。同时,掺杂可以引入晶格缺陷,减少离子扩散阻力,这对于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充放电速度非常关键。此外,掺杂还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机械强度,降低由于膨胀和收缩带来的材料损伤,从而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合金化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混合,以形成具有新性能的合金材料,对于固态电池,合金化在提升电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金化,可以改变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变行为,增强其储存能力和稳定性。此外,合金化可以减少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因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应力,从而降低开裂和脱层的风险。

在固态电池中,常见的掺杂方法包括原子掺杂和离子掺杂,原子掺杂通常在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引入特定的元素,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而离子掺杂则是通过引入异质离子来调整材料的离子输运性能。例如,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中掺入少量镍或钴,可以提高其导电性和热稳定性。这种改进使固态电池更具耐用性和安全性。合金化在固态电池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负极和正极材料的合金化,例如,在负极材料中,通过将硅与碳合金化,可以提高其锂储存能力,同时降低硅因膨胀导致的破裂风险。在正极材料中,合金化可以增加其导电性,并通过形成更稳定的晶体结构来减少材料降解的可能性。

4.3表面涂层

表面涂层是一种常用的提升固态电池性能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改善其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固态电池中,表面涂层可以有效抑制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不良反应,防止电解质渗透和电极材料的腐蚀,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表面涂层还可以调节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特性,促进离子传输和电子传导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通常固态电池中的表面涂层通过选择适合的材料作为表面涂层,常用的包括氧化物、磷酸盐、硅基化合物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在电极表面形成均匀的保护膜。在进行表面涂层时需要设计合适的涂层结构和厚度,以实现最佳的保护效果和界面特性。例如,通过控制涂层的孔隙结构和成分配比,可以有效调节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界面阻抗,还可以通过多层涂层的设计,进一步提高涂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5、结语

常用的阴极材料包括氧化物、磷酸盐等,阳极材料则通常采用硫化物、氧化物等。针对这些电极材料,可以通过掺杂、合金化、表面涂层等策略进行性能优化。掺杂能够改善导电性和稳定性,合金化可以提高储能能力和循环寿命,而表面涂层则有助于抑制电解质渗透和提高界面稳定性。这些优化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因此,电极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优化在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向前迈进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艳华. 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新型电极材料的研究[D]. 四川: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

[2] 傅焰鹏,朱昌宝. 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策略——固态离子学视角[J]. 物理化学学报,2023,39(3):10-26.

[3] 张蓉. 高载量电极材料的制备及体型全固态锂电池性能研究[D]. 江西:南昌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