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中的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及其意义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0
/ 3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及其意义探讨

沈渊

乐山市人民医院 614000

摘要:目的 评价肝细胞癌介入治疗过程中,门脉、肝动脉的 CT表现及意义。方法 对5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 CT造影检查。结果 5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经门脉及肝动脉造影术均显示出145处<10cm的新病灶,门脉造影显示其周边有新的病灶,而肝动脉摄影显示其血流充足。18名患者有栓塞病史,26处已做过栓塞治疗,其中血管型门静脉造影术和肝动脉造影术显示出高密度。结论 在现阶段,介入治疗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手术过程中,配合门脉、肝动脉造影CT等检查,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从而提升疗效。

关键词:肝癌;治疗;门静脉;肝动脉造影;CT检查;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T manifestations and significance of portal vein and hepatic artery during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 CT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on 58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As a result, in 58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oth portal vein and hepatic artery angiography showed 145 new lesions<10cm. Portal vein angiography showed new lesions around them, while hepatic artery angiography showed sufficient blood flow. 18 patients had a history of embolism, and 26 had undergone embolization treatment, among which vascular portal vein angiography and hepatic artery angiography showed high density. Conclusion: At presen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s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 for liver cancer. During the surgical process, combined with portal vein and hepatic artery angiography CT, it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nges i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provide relevant data support for the patient's treatment, and thus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Keywords: liver cancer; Treatment; Portal vein; Hepatic artery angiography; CT examination; significance

引言

在现阶段,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介入治疗[1]。在进行介入治疗时,主要采用的是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或肝动脉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而在门脉和肝动脉造影检查中, CT检查的应用最为广泛。所以本文就选择了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影像表现。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患者均为肝细胞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配合CT检查及门脉、肝动脉造影检查,从而进行门静脉、肝动脉造影检查的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治疗的5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对其进行CT扫描并进行相关影像学分析。58例患者中,男30位,女28位,年龄45-83岁,平均55.63±2.36岁。

纳入标准:参与的研究对象病情符合本次观察的各项要求,且经过我院专业医生确认。在沟通方面可以满足研究需要,在用药和治疗方面具备较高的依从性。拥有研究所需的相关信息的人。针对本次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探查,并且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研究文件。

排除标准:病情较为复杂,且在用药和身体恢复方面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的。机体重要器官与系统功能存在异常者。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因患有精神疾病或在语言表达方面没有办法达到本次研究要求的病人。在短时间内参与过其他相似类型的研究的病人。

1.2方法

方法:对58名病人进行了门静脉和肝动脉的造影CT检查。在进行动脉型CT造影时,首先对病人的右腹股沟区域进行了标准的消毒处理。接着,在此基础上插入了两根导管,每根导管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cm。这两根导管被分别插入到病人的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中。首先,病人需要进行仰卧CT平扫,然后在其肝总动脉导管上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CT检查。使用的CT检测设备是德国西门子的CT机,它与碘海醇350按1:3的比例与生理盐水混合,注入速度为2ml/s,造影剂的总量为20ml。在注射造影剂后的5秒内进行CT检查,每一层的厚度为5mm;同时观察肝脏大小、密度变化及肝门淋巴结有无转移情况等。在完成检查之后,使用高压注射器将肠系膜上动脉导管与肝门静脉造影CT进行连接。造影剂的注射速度为3ml/s,总剂量为30ml,而扫描的参数设置为5mm的厚度和1mm的重建层。所有病例均需要经过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然后再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相应治疗方法或方案。在检查结束后,两位或两位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必须合作进行诊断,并对其进行评估。血管 CT:在德国西门子 CT机上,应用30%碘酒350造影剂,注射速度1.7 L/s,注射体积40 ml,注射5秒后,以5 mm的厚度、1.4的螺距进行扫描;在 CT扫描完成5分钟后,行血管型门脉造影,注入速度为3 mL/s,共90 mL,30秒后启动扫描,其它参数与 CT检查相同。

1.3 观察指标+真阴性

对门静脉和肝主动脉的影像学观察,以新生病变的数目和病变的数量作为判断标准,而病变的直径则是根据病人的外周血供状况来进行判断。

敏感性=(真阳性/假阴性+真阳性)×100%,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假阴性+真阴性)×100%。

统计本次研究入选病人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关的数据库,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再利用 SPSS23.0对数据进行处理,用±s表示方差值,用概率值[例(%)]来表示,用 t值和卡方(x2)对其进行检验,P值<0.05,表示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2结果

2.1 门静脉造影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

58例肝癌病人行门静脉造影和肝主动脉造影,发现有 145个小于10cm的新病变,门静脉CT提示肝癌血管周围有新的改变,而肝癌肝动脉造影则提示该病人的血液供应良好。

2.2 门静脉造影及肝动脉造影CT检查的准确性评价

58个病例的门静脉造影术的敏感性为96.00%,特异性为76.92%,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3.33%。肝动脉造影对肝癌的敏感性为97.95%,特异度为90.90%,阳性预测值为97.96%,阴性预测值为90.91%。请参见表1和2。

1  门静脉造影CT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

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

门静脉造影CT检查

病理结果

合计

阳性  (n)

阴性  (n)

阳性

46

3

49

阴性

2

7

9

合计

48

10

58

2  肝动脉造CT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及阴性预测值分析

肝动脉造影CT 检查

病理结果

合计

阳性

(n)

阴性

(n)

阳性

47

1

48

阴性

1

9

10

合计

48

10

58

2.3 原有病灶

其中18例有栓塞史,26例有动脉型CT及血管型造影。经血管型门脉造影检查发现,新发病灶和正常肝组织无显著的低密度变化,这表明先前的治疗是有效的。在6位患者中,11位患者在栓塞后表现为高密度影,而在血管型门脉 CT上,表现为明显的强化,这可能与病灶残留或扩大有关。

2.4 CTA显示肿瘤供血情况

本次研究中动脉型门静脉造影CT扫描显示了全部病灶,而肝动脉造影CT扫描表现为低密度区,能够提示肝外侧支供血。然后栓塞肝动脉供血病灶,寻找侧支供血动脉,然后进行药物灌注和栓塞治疗。

3讨论

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 CT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它具有无创伤、无痛苦、快捷、经济等优点,是诊断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门静脉造影 CT扫描的图像显示了肝动脉与门静脉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反映出肝动脉的供血情况,还能够明确肿瘤和门静脉之间的关系。通过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 CT检查,能够了解肝脏内各血管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出肝癌治疗过程中的最佳方案。同时,还能对肝内肿瘤供血情况进行判断,以便于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此外,通过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 CT扫描还可以发现病灶和侧支供血动脉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对58名病人进行了CT检查,其中58例病人的门静脉造影和肝主动脉造影术发现有145个新的病变,而门静脉CT则提示肝癌周围有新的改变,而肝动脉CT扫描则提示该病人的动脉血供状况良好。其次,58例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58例门静脉造影与肝动脉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为:门静脉造影的敏感性为96.00%,特异性为76.92%,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3.33%。肝动脉造影对肝癌的敏感性为97.95%,特异度90.90%,阳性预测值为97.96%,阴性预测值为90.91%。

本次研究中有18例病人有栓塞治疗史,共计过往行栓塞治疗病灶26个,原有栓塞治疗病灶在动脉型造影CT扫描及血管型造影CT扫描中均呈现高密度影。血管型门静脉造影术显示:新发病变与正常肝脏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的低密度改变,说明前期的治疗是有效的;有6例病人中11个过往行栓塞治疗病灶周围出现低密度带环绕,其病变周边均可见高密度的包围,而动脉型CT检查则显示为显著的增强,这很有可能是由于原病变的残余或病变的扩张所致。动脉型门脉造影CT检查:它在对比分析以往的栓塞后肿瘤的改变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传统的检查方式和血管型造影无法像动脉型门脉造影CT扫描一样准确显示栓塞病灶周围组织的改变。所以当CT检查发现病变周边有低密度带时,应重新进行灌注或栓塞。在此项研究中,血管型的门静脉造影术可发现所有的病变,而在动脉型门静脉CT检查结果上的肝脏血管造影则是一个较小的区域,可以说明肝脏的血管供应。利用CT成像技术,由于肝动脉造影CT扫描检查对于多血供病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的特点,可以实现改善血管介入疗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目前肝癌的介入疗法已经成为现阶段肝癌治疗的主要选择之一,在进行手术时,辅以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等,可以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为病人的治疗提供相应数据支撑,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64排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孙涛;陶晶;富丹;李宏.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

[2]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王志超;袁俊华.现代医药卫生,2017.

[3]多层螺旋CT扫描评估肝癌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及应用意义[J]. 姜永继;邱冬;郑萍;安阳;王乔;秦伟.中国CT和MRI杂志,2022.

[4]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胆汁瘤的CT动态观察[J]. 吴贵华;邹东鲁;刘昌华;曾英琅;彭晋.医疗卫生装备,2020.

[5]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胆汁瘤CT表现及临床意义[J]. 杨志艳;刘军山;张秀文.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

[6]核磁共振、增强CT及超声造影对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估的对比研究[J]. 樊建朝;赵香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

[7]肝转移瘤CT肝动脉造影和CT动脉门静脉造影表现1例[J]. 胡文俭;钟洪波;李晓阳;李会菊;韩敏利;史守良.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2.

[8]CT引导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J]. 王华明;蔡祖龙;李勇武;王如锦;马威;高原智;董景辉;张军华.传染病信息,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