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0
/ 2

心理护理对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研究

马英金1 李文娟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医学心理科睡眠病区 116041

摘要: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在医疗领域,心理护理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如此,在实际应用中,心理护理的实施仍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特别是睡眠质量,这一反映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敏感指标,其与心理护理之间的关联性尚未得到深入探究。鉴于此,本研究致力于剖析心理护理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提供科学指导。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揭示心理护理措施对睡眠质量的潜在影响,进而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患者整体福祉的提升。

关键词:心理护理;睡眠质量;作用研究

一、心理护理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理论

(一) 心理护理概述

    心理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旨在通过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来提升他们的整体福祉。这种护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重视其心理及社会层面的健康。护士需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咨询和干预措施,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心理护理的实践方法多样,包括心理支持、情感关怀、放松训练和压力管理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成效。

(二) 睡眠质量的评估标准

    睡眠质量的评估对于衡量个体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心理护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质量的睡眠通常涉及几个关键因素:入睡速度、睡眠时长、睡眠深度、夜间觉醒次数以及醒后的精神状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评估睡眠质量的框架。在实践操作中,通过问卷调查、睡眠日志和多导睡眠图(PSG)等方法可以量化这些指标,从而更精确地了解个体的睡眠质量,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策略。理想状态下,个体应在15至20分钟内入睡,每晚保持7至9小时的睡眠,拥有足够的深睡眠阶段,夜间觉醒次数应尽量少,并且醒来时感觉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二、 心理护理对睡眠质量影响的相关理论

    心理护理在提升睡眠质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护理专业人员能够减轻由疾病引发的心理负担,进而促进睡眠状态的改善。此外,心理护理中包含的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和冥想等,能有效降低个体的紧张与焦虑水平,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同时,心理护理还涉及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包括规律作息、优化睡眠环境以及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这些都是改善睡眠的有效手段。认知行为疗法(CBT)作为心理护理的一部分,通过调整患者的负面思维与行为模式,增强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有效改善睡眠状况。不容忽视的是,来自家庭与朋友的社会支持同样对维持良好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至关重要,它帮助个体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心理护理干预策略

    心理护理干预策略在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和提升睡眠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策略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放松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它们共同作用于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心理咨询中,护理人员通过倾听和共情,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表达内心的困扰,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并减轻心理负担。心理教育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识及其与心理因素的关联,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此外,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和冥想,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进而改善睡眠质量。而认知行为疗法则着重于改变患者的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应对能力,进一步改善睡眠状况。实施这些干预策略时,需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他们能从心理护理中获得最大益处。

心理护理改善睡眠质量研究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探讨了心理护理对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睡眠障碍患者,确保样本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和病程上均衡。经过严格筛选流程,包括初筛、基线评估和知情同意,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独立统计专家负责随机分组,保证公正性。主要结局指标包括主观和客观睡眠质量评估,例如多导睡眠图(PSG)测量的睡眠参数。同时,关注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如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些数据通过定期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收集。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全面理解心理护理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并为未来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二)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多导睡眠图(PSG)测量及面对面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问卷涉及基本人口学信息、自我报告的睡眠质量评估和心理健康的量化评价。PSG技术提供了关于睡眠时间、效率及觉醒频率等客观指标。访谈环节则聚焦于患者对心理护理的体验与建议。在数据处理阶段,我们进行了彻底的清洗和预处理工作,确保分析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对样本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述。进一步地,利用推断性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比了不同组别间的显著差异。同时,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揭示了心理护理与睡眠质量之间的联系。为了深化理解,我们还采用了内容分析等定性分析手段,从访谈资料中提炼关键洞见。整个分析过程借助专业统计软件完成,确保了结果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群体的睡眠质量有显著改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入睡时间缩短,夜间觉醒次数减少,深度睡眠时间增加。此外,他们的日间功能也得到提升,具体表现为疲劳感减轻和精神状态改善。统计分析表明,这些改善与心理护理的干预措施密切相关,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在改善睡眠质量和减轻心理压力方面效果显著。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满意度高,说明该方法在临床上有效并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心理护理中获益,这可能与个体差异、疾病严重程度及心理护理实施质量等因素有关。未来研究需探讨如何优化心理护理策略,以期为更多患者带来实质性改善。

    本项研究揭示了心理护理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的显著效益,特别是在减少心理压力、缩短入睡时间以及增加深度睡眠方面。研究结果与预期理论相符,证实了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睡眠问题。尽管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和周期短的局限,且缺少随机双盲对照,可能导致选择性偏差,但初步成果仍具启发性。为了提升研究的严谨性与普适性,未来的研究应考虑扩大样本规模、延长研究周期,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此外,研究者可以针对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开发更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以期望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结论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心理护理与睡眠质量之间的联系,并采用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的方法,证实了心理护理在提升睡眠质量方面的实际功效。研究发现,作为非药物疗法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改善睡眠质量,特别是在应对由心理压力引发的睡眠障碍方面效果显著。个性化心理护理计划的制定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多种因素。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及出色的沟通技巧,以确保提供高效的心理支持与指导。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护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应与药物治疗等其他疗法协同作用,共同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治疗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淑静. 心理护理对妊娠晚期孕妇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 7 (08): 1395-1396.

[2]詹贤霞. 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改善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的作用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30 (22): 4047-4048.

[3]陈立希,苏志琳. 心理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对改善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的作用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 5 (11): 1393-1396.